汉明(校对)第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1807

  “不必了。”吴争微微皱起眉来,“这么大数量的火器,你们又是从何购得?”
  孙正强见吴争皱眉,唯恐吴争突然变脸,心惊胆颤地答道,“是太常寺少卿汤若望联络的南边红番(葡萄牙人)购置的,因怕被海盗海路劫掠,由番商以战船将火器运至乍浦,再由我们派人经平湖运至秀水,本是分批从运河北运的,可陈洪范想省些沿途打点银子,就……”
  汤若望?吴争有些震惊。
  这名字对于吴争而言,非常熟悉。
  汤若望是罗马教会的传教士,说起来,与卫匡国是“同门”,只是国籍不同,卫匡国是意大利人,而汤若望是德国人。
  崇祯七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李天经编成《崇祯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又受命以西法督造战炮,整理出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和《火攻秘要》。
  崇祯九年,汤若望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铸造大炮数十门。
  想着鞑子可以从南边轻易购置如此巨量的火器,还差点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北运,吴争心里冒出一股子邪火。
  看了一眼孙正强道:“本王可以赦免你,但你须得把从乍浦接手火器后,沿途所有与火器转运有关之人,一一列出名单……能做到吗?”
  孙正强闻言大喜,他连忙磕头如捣蒜,口中道:“多谢王爷宽宏,罪臣愿为王爷效力,绝不遗漏一人。”
  
第834章
当受世人敬重
  在吴争下船之时,码头上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
  让吴争意外的是,只有十七个清兵被俘虏,余者皆被杀了。
  看着一地的清兵尸体和吞吞吐吐禀报的府兵,吴争心里很明白,定是民众动手,府兵作了配合。
  不过吴争无意去追究,能如此顺利截留这批火器,这些义士居功至伟。
  这时,吴争见一群民众朝自己涌来。
  为首一个半身染血的络腮大汉,瞪着吴争道:“你是……王爷?”
  吴争点点头道:“没错,正是本王,这位义士是……?”
  “小的姓张,人称老张头。”
  吴争哂然道:“好,本王就称呼你老张头。”
  老张头道:“王爷,今日我等兄弟五人,召集了码头数百弟兄,为官府截留火器,阻杀清兵,如今我五兄弟死二伤三,码头弟兄伤亡上百人之众,还请王爷给我们一个交待。”
  说到此处,老张头眼睛血红起来。
  吴争环顾了一圈,看着那些期盼的眼神,点头道:“诸位义士的功劳,本王亲眼所见,那……老张头,你且说说,本王该如何给诸位一个交待呢?”
  老张头指着那些清兵俘虏道:“我要那些清兵,杀来祭奠兄弟们在天之灵!”
  吴争眉头一挑,道:“可以,但不是现在,也不是你们动手。”
  老张头以为吴争在推托,追问道:“那是什么时候?谁来动手?”
  吴争反手一指远处被府兵看管的陈洪范,对老张头道:“那才是敌酋首恶,况且东、西城门战事尚未平息,逃兵还在追捕……这样,等战事平息,本王问完口供之后,本王会在县衙前,公开处决这批俘虏,给你们和秀水百姓一个交待,如何?”
  老张头想了想,问道:“王爷所言当真?”
  吴争正容道:“本王言出必行!”
  老张头本欲拱手,却发现自己从此再无法拱手,惨笑道:“那张某和弟兄们,就等王爷消息了。”
  说完,转身以右手向手下招呼道:“跟我走。”
  吴争有些愣,这么就完了?
  于是招呼道:“老张头,且慢。”
  老张头回身问道:“王爷还是何事?”
  “你们伤亡了这么多人,难道就不向本王要些赏赐、抚恤?”
  老张头也一愣,“我等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呃,如果王爷手头宽裕,想赏赐我等,那敢情好,让我对伤亡的弟兄家人,也好有个交待。”
  吴争哭笑不得,问道:“你受谁人之托?”
  “就是县衙前大街的里正徐老头。”
  吴争点点头道:“好。这样……你将伤亡者和今日在场人数列个名单,待今日之后,拿来县衙,本王统统有赏……不仅有赏,本王还得给你们荣耀,不能让这些义士死得毫无名目,对吧?”
  老张头惊讶地看着吴争,好一会,终于躬身道:“老张头代弟兄们,谢过王爷。”
  吴争上前搀扶道:“这话不妥,应该是本王替江南百姓,谢过诸位兄弟才是,你们这是在为国为民而战,当受世人敬重。”
  人们从最初的惊讶中,渐渐目光火热起来。
  短短几句话,就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在场看到的、听到的人们,从此刻起,他们为自己而自豪。
  堂堂会稽郡王,在感谢他们。
  他们今日之前是最底层的屁民,可现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当受世人敬重!
  吴争此时并没有想到去“煽动”,在他的心里,江湖人是个特殊的群体,就是一把双刃剑,向来是敬而远之的,他只是说了他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实话,实说。
  可他不知道,他的话,就是一颗随风就长的种子。
  尊严、荣耀,人在温饱之后,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吴争或许不清楚,今日之后,这批人就是他潜在的死忠,可以为他生,可以为他死。
  ……
  蒋全义率部追击溃敌。
  这些清兵在秀水已经时间不短,对地形还是比较熟悉的。
  他们的溃退方向是东城,因为西城已经战火连天,而东门是陈洪范和孙正强在把守,他们以为,陈洪范和孙正强就算要逃,也一定会逃向西城,与城门守军会合。
  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想法,可他们却不知道,陈洪范和孙正强会逃向码头,已经把他们当作弃子。
  随着天色的大亮,这伙尚有近百人的清兵,在蒋全义的驱赶下,与西城清兵会合。
  蒋全义猝不及防之下,在逼近城门时,被城墙上的清兵,饱以箭矢打击。
  幸好蒋全义他们是徒步的步兵,见机快,在被射翻了七、八人之后,随即向两侧房舍找掩护。
  可这样一来,城墙上的清兵已经有二百之众,自己却只有五、六十人,蒋全义也只能干看着城墙,拿清兵没辙了。
  但蒋全义还是幸运的,被他追击的清兵已经没了斗志,否则,趁势反击的话,恐怕蒋全义得进行角色互换,逃给这支清兵看。
  可问题是,城墙上的清兵不乐意,他们看着百步外的明军,欲除之而后快。
  当然,他们同样不敢下城楼,倒不是不敢与蒋全义决战,而是他们的职责是守住城门,以防金山卫的到来。
  下去容易,可一旦明军逃,那追不追?
  一追,万一金山卫到来,如何来得及回去布防?
  所以,城上清兵没有下城与蒋全义决战的意思,他们只是将城墙的十二门六磅小炮掉了个头。
  可这一幕,蒋全义在城下却看不见。
  僵持了大概一柱香的时间,当城墙上火炮第一声响起时,蒋全义吓得混身汗毛直竖。
  开玩笑,这个距离,十二门六磅速射小炮,一轮覆盖足以打残一支成建制军队。
  可问题是,能跑得了吗?
  这个距离,回逃至火炮射程之外,太慢了,慢到可以让城墙上火炮进行第二轮射击。
  于是,蒋全义心一横,悍然下令冲锋。
  既然要死,当死在冲锋路上,同时,这也是蒋全义能想到的唯一规火炮的办法,那就是接近,接近到火炮的死角。
  于是,五、六十府兵在蒋全义的带领下,悍然向着城门处,发起了突击。
  
第835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
  蒋全义选择的策略确实有效,府兵一旦近墙,城墙上的清兵就只能放弃火炮,改用弓箭,可百步的距离,仓促之间的准度大打折扣,仅射翻三、四个人之后,府兵就已经到达城墙边,与那支之前被府兵追了半个秀水城的溃兵厮杀在一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