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6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1807

  在北方范永斗等,狐假虎威惯了,可到了南方,恐怕见人就得矮三分,因为他的财力,哪怕是八大皇商凑在一起的财力,与江南商会时已有二百多家商人的规模相比,那还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这其中甚至有不少是江北的富商,而范永斗、王登库等八大皇商,却被生生排挤在外。
  这也是此次江南商会对北方发动商战,范永斗、王登库独木难支的主要原因。
  因为此时基本上有影响力的北商,都与江南商会亦或者是莫氏钱庄(商会麾下钱庄叫江南钱庄,二者无任何从属关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南商发动,他们心知肚明,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宁可坐山观虎斗,也不会去助皇商一臂之力。
  所谓同行是冤家,北商对于这八大皇商早已深恶痛绝,倒不全是因为这八个皇商卖国,而是因为北方商场的占有度,大半被这八家借助朝廷抢去了,北商们对此敢怒不敢言哪。
  范永斗感激地冲莫执念点点头,他这时才明白,自己的所有财富和地位,在真正的实力面前,就是一个屁。
  他变得恭敬起来,就象之前就没有倨傲过。
  “禀王爷,我等是想,请王爷允准,让我等入股商会。”
  饶是吴争有过心理准备,也被范永斗的条件给惊到了。
  “入股商会?”
  “是,江南商会。”
  吴争与莫执念目光短暂交流了一下,转头问道:“你可知道,江南商会的规模?”
  “知道,股本为二万万两。”
  莫执念呵呵笑着纠正道:“这是一年前的事了,如今已经从当时二百十多家增加到近三百家,总股本已近三万万两。”
  说到这,莫执念的神色是自豪的,他确实有自豪的资本。
  莫家数代经营,影响力已不仅仅是江南,早已直透东西、贯穿南北。
  从无到有,不足四年的时间,江南商会已经发展成一个庞然大物。
  虽说是松散的商人联盟,可举手投足之间,带来的影响,已不可小觑。
  范永斗、王登库一愕,道:“那就……少入些?”
  莫执念更是一愣,问道:“这是何意?”
  范永斗带着一种不可掩盖的自豪道:“我等八家,财力有限,原本我等想入二成,这么说来只能入一成半。”
  轻飘飘地一成半,那可是四千五百万两,这要以崇祯末年朝廷岁入(不是生产总值,而是国库岁入),得十多年才能积累起这财富。
  可见这几家的财力,厚到了何种程度。
  这也难怪,李自成入顺天府,刘宗敏短短二十天,在京城豪门贵胄中,勒索出七千万两银子,可见大明朝“藏富于民”到达了叹为观之的地步。
  都说李自成“入京赶考”考砸了,其实不然,虽说刘宗敏做得确实有些过,由此遭到了京城豪门贵胄和士族的强烈反弹。
  可仅仅因为这,李自成还不至于失败,黯然离开京城。
  李自成的离开,最大的原因是两个,一是与潼关,刘宗敏先战不利,然后大顺军遭到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夹击,这一败,京城周边已经没了多少大顺军,李自成不得不黯然离开京城。二是都在说的鼠疫。
  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鼠疫已在京城一带出现,只因马上进入冬天,气温低,鼠疫传播速度变缓,还一时觉察不到。
  等三月春暖花开,桃红杏白,跳蚤、老鼠开始趋向活跃,大规模的鼠疫暴发。
  李自成大军进京后感染了鼠疫,自然战斗力也大减,打不过清兵情有可原。
  尽管清军数量远低于大顺军,可其实交战之时,李自成是仓促应战的,这事必须怪到吴三桂,吴三桂的假意归降,使李自成丧失了警惕。当然,在李自成看来,吴三桂毕竟是汉人,哪会想到吴三桂会去投靠清廷?
  此战败后,李自成虽然财雄天下,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战斗力,兵力再多也没用,始终无法抵挡清朝的虎狼之师。
  鼠疫蔓延军营,且长时间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打击,这个时代,人还是比较信命的,连京城都占了,却遭受如此天灾,这让李自成以为上天不让他成功,于是心灰意冷,主动撤离京城。所以,李自成还真不是溃逃,是主动撤离。
  甚至,李自成还带走了朱慈烺,这也是朱慈烺没有落入清廷之手的原因。
  咳,扯远了。
  范永斗轻飘飘的一句,着实亮瞎了吴争和莫执念的眼,四千五百万两啊!
  这就是当时商人资本无法进入实业的结果,大明朝资本主义的萌芽,没有因为大明朝七下西洋而茁壮成长,商人资本几乎都囤积起来,譬如眼前这两奸商和另外六个,他们囤积的现银,据可靠记载,超过四万万两,这是个什么概念,以一斤十六两计算,二千多万斤,一万多吨,足够堆成一座小山了。
  所以,流传说明朝缺金银,根本是就是瞎扯,刘宗敏二十天勒索出七千万两银子,这能叫缺金银。
  只是由于明朝商人资本不断囤积,无法进入流通,埋入土里罢了。
  但江南商会不同,在吴争和莫执念的操作下,这些股本金被切实地用到了建设和流通中去了。
  是,江南商会的股本确实已经到了近三万万两,可这不是现银股本,而是包含着近三百家商人的各地店铺资产,如果论现银,恐怕不足三成,也就是说,不超过九千万两。
  而且,经这两年的投资,现银更是仅剩一成,按后世的经济理论,已经进入了危险区间。这其中吴争煽乎起来的,对新城土地的投资,就已经超过二千万两(主要是太贵,平均四百两一亩地,以米价为基准计算,一两白银相当于后世八百至一千块左右)。
  所以,吴争就算心中最厌憎范永斗等人,可也不愿意和银子过不去。
  好在吴争经过了这四年多“血与火”的锤炼,一身忍耐功夫,还是见长的。
  
第858章
买椟求珠!
  “莫老,江南商会并非本王辖下,本王无意干涉商会运作,这事……你看着办吧。”
  听听,领导当久了,就是这德性。
  其实这事,只要吴争不反对,那就能成。
  商会嘛,以赚取利润为第一要务,对于资本的涌入,只要不损害原有股东的利益,基本上是来者不拒的,人有好坏、善恶,银子永远是银子。
  莫执念自然听得出吴争的意思,大将军府对民众的宣传和引导,那就是与北方清廷不共戴天,对那些汉奸走狗,是人人得而诛之。
  这是个黑锅,吴争不想粘手,那就只能他来。
  莫执念倒无不满之意,做为江南商会的会长,和大将军府直辖财政司的司长,莫执念对财政事眼前的困局,确实心惊胆战。
  再多的意外之财,都无法在短期内去变成实打实的商业、民生能力,反而巨大的货币涌出,会击垮己方的经济。
  吴争数次得到的意外之财,莫执念只能以向港口造船坊、军工坊这样的地方去注入,当然,也包括支付给卫匡国的货款,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去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莫执念一边思忖,一边说道:“二位想入股江南商会,老朽自然是欢迎的,不过,二位的股金……”
  范永斗忙道:“我等可以在筹措完之后,半年之内,通过各地钱庄汇兑。”
  莫执念摇摇头道:“二位误会了,老朽说得是,如此巨量的股金银子周转流动,势必引起清廷的警觉,这对你我双方都不好。”
  范永斗能听懂,问道:“那以莫大人之见……?”
  莫执念道:“或许可以用商贸的方式解决,以货物抵股金。方才提到的煤炭、矿石还有北方木材、毛皮、人参等等,皆可折成股金支付。二位意下如何?”
  范永斗、王登库应道:“莫大人此计可行。”
  吴争终于开口了,“本王倦了。”
  范永斗、王登库会意一笑,遂躬身道:“既然王爷乏了,外臣就不打扰了。”
  再向莫执念拱手道:“细节事,不如请莫大人夜里共饮,再作商议?”
  莫执念看了吴争一眼,见吴争不反对,遂应道:“那就依二位的意思吧。”
  范永斗、王登库退出之后,莫执念道:“王爷,拿如此大一笔巨资,投入江南商会,难道就不怕……这二人究竟是何意?”
  吴争轻嗤道:“再多的银子,也买不安生。你真以为,他们这八人心里不怕?拿钱消灾而已。当然,他们也不会仅仅因此而投入如此巨资。他们要的不仅仅安生,还要赚更多的银子,并且在江南商会占据一席之地和等量的话语权。江南商会的规模,加上本王在江南的实力,他们想得到江南各种紧俏、禁榷物资,就避不开本王的掌控,只有入股江南商会,他们投入的这笔巨资,才能真正做到钱生钱,而不是埋在土里发霉。”
  莫执念点头应道:“王爷所言甚是,只是……老朽要如何向江南商会股东和民众交待?毕竟,他们应该是我朝除之而后快的人物。”
  “这是莫老的事,与本王何干?”吴争斜眼道。
  莫执念苦笑道:“老朽是真没办法,王爷真忍心让老朽被民众指着脊梁骨骂成汉奸吗?”
  吴争的脸色渐渐凝重,“莫老真以为本王要你背这黑锅?我是郡王,这事要放在我的头上,恐怕六府之地的人心就散了。”
  莫执念随之肃容起来,确实,吴争如果做为一个六府之地的最高领导者,暗中与被定为十恶不赦的汉奸卖国贼做起生意,这事传出去,再怎么解释,只会越描越黑。
  可问题是,这笔巨资对财政司是笔救命钱,当然这不是银子的事,是原材料的事。
  银子,这些天从王得仁那得到的、秀水县抄没的、清廷马上要交的赎金,足以让大将军府挨过这个年关。
  可问题是原材料,随着军工坊、造船坊日益产量、规模,所需要的材料日益增加,不打通这条南北之路,一旦清廷封锁,吴争就算有银子,也没处购买。
  再先进的技术,没有原料,也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莫执念沉声道:“老朽年已近古稀,在世之日不多……此事,老朽一力承担便是,王爷不必为此烦心。只求将来老朽老去,王爷能保全莫家子孙不被牵连。”
  看着莫执念,这老儿,还真是动了感情了,吴争有些感动。
  遂起身,搀扶着莫执念的手臂道:“这事,不管怎么说,都是件遭骂名的事,可不如此做,会错失壮大的机会。只要你我心里坦荡,何惧天下人之口?”
  莫执念用力地点点头,道:“若真能以老朽之命,换得王爷北伐功成……不足为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