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1807

  蒋全义显然是个有准备的人。
  他的出身是世家,中得却是恩科武举,只是还没有机会真正领兵作战,明朝就亡了。
  随后一路随溃军南下,直到义兴朝建立,他才有机会以前朝武举的资历,在钱肃典手下做了个副将。
  然而,一场惨绝人寰的仪真防御战,生生将他从一个近乎于儒将的书生,变成了一个粗犷的莽汉。
  也难怪,任谁经历过这样一场恶战,看着一个个同袍手足死在面前,再被敌人追上千里地逃命,也会变成蒋全义现在这副样子。
  蒋全义的三千人,显眼跑不过清兵,从开始的近十里间距,三十里跑下来,距离缩短到了四、五里,也就是说,这要跑下去,恐怕没到泰兴,就被追上了。
  形势很危急,蒋全义却不急。
  他一边撒开脚丫子跑,一边还喘着粗气骂娘,“狗日的,逃命都不积极,没给你们吃饱吗?想当年老子带人被鞑子追的时候,一天可就吃一顿,还他妈的是边跑边嚼……!”
  还别说,那些新兵蛋子就爱听蒋全义这调调。
  可之前那百户不一样,他不怕蒋全义。
  不管怎样有威严的人,只能和他在一个坑里趴过,就不会觉得有威严了。
  因为威严,都是人自己想象出来的。
  都是一个头,一双眼睛,两个鼻孔,一张嘴,哪来天生的威严?
  百户是军校出来的,能当百户,那是识文断字,训练成绩好,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打过仗,这不,眼下是第一仗。
  他是喘着象风箱一般,奈何心里蹩着话,不吐不快。
  这是吴争严格立下的军规,任何军官都有向上官建议的权利和义务,上官可以不采纳,但必须聆听!
  好嘛,这百户想不通,不吐不快,“大……大……大……大人……”
  “狗日的,大大大……大什么大,把舌头撸直了再说话。”
  百户郁闷得要死,只要猛吸了一口气,然后憋着劲道,“大大人……”
  然后再换一口气道,“再这这么跑下去,十里……就被追上了。”
  “到时……怎么迎敌?”
  就三句话,让百户就象经历了一场激烈地搏杀,说完,喘得就象被勒了三分钟脖子。
  蒋全义眼一瞪,骂道,“我就想不明白大将军怎么想的,好吃好喝训练了你们这么一群废物,才跑了多远?三十里地……这要是放在当年,早被鞑子追上,包了饺子了。”
  这话让周边听到的无数士兵们无语。
  他们是敢怒不敢言啊。
  什么叫才跑三十里?
  要知道,军校一般就跑十五里,最远也就二十里。
  如果不是关乎生死,后面一群恶狼赶着,怕是现在早瘫地上了。
  所以啊,有句话无比正确,训练是训练不出一支精锐的。
  只有在战场上活下来的,才是精锐!
  但不得不说,蒋全义这番子话语,又让队伍支持了三、四里。
  蒋全义冲着那百户道:“怕什么?你们都跑不了了,鞑子能比你们好多少?到时,就算追上,恐怕鞑子都抡不动刀子了……哈哈!”
  蒋全义说着说着就得意地笑了起来。
  引得士兵们不禁也大笑起来,暂时忘记了已经跑到麻木的腿。
  可蒋全义心里没笑,没有一丝一毫的笑意,他明白百户说得没错,再跑下去,就得全军覆没。
  到时不用说迎敌了,一旦停下,恐怕连转身的力气都没有。
  逃和追,肯定是追的占便宜,追得可以顺着惯性撞上来,而逃的,要刹信惯性反向迎敌。
  可问题是,停不下来。
  蒋全义心里在骂,“狗日的,从泰兴来的余部怎么还没爬到……都怪大将军,好好地将黄驼子调走,换了这么一批连战场都没上过的新兵,瞧瞧,不到百里的路,愣是掉了链子。”
  追逃双方的距离更近了,近到清骑开始射箭。
  当然,这不是说已经接近到百步之内,而是追兵的惯用手段——唬人!
  明军虽然在逃,可是没溃,依旧保持着队列。
  队列是个好东西,它让人有尊严,有尊严的人,就有战力。
  所以,追兵往往用尽手段,去打击对方的士气,唬人就是其中一种。
  一口气跑三十里地,对于双脚是个了不起的数字,可对骑兵,却不值一提。
  这种从背后传来的喧嚣,确实是一种难以随的煎熬。
  难看着距离越来越近。
  情况万分危急!
  这时,从南面突然出现一道黑线。
  蒋全义大喝一声,“狗日的,援军总算到了。”
  这句话,让本已经瘫软的士兵们精神再次一振,速度开始变快。
  一百五十步。
  一百步。
  八十步。
  六十步。
  当队伍尾部落后的士兵惨叫着被清骑弓箭射中的时候。
  从泰兴起来的蒋全义余部终于到了。
  蒋全义大声吃喝道:“一分为二,往两侧闪避,给自己人让条道。”
  这一声,让士兵们苦不堪言,道路两侧,一侧是烂田,这还好些,脏总比丢命强,可一侧是陡峭的悬崖,虽说不高,大概二人多高,那也会摔伤啊。
  “狗日的,跳也不会?!”蒋全义凶狠地将身边两人推下崖后,自己一跃,跳了下去。
  有了榜样,就算心里不愿,也得往下跳。
  最后的情况是,崖这一侧,如同下饺子一般,前跳的人着实吃亏,因为后跳的人几乎是在下面人没有避开的情况下,盖了下去,受伤者不少。
  
第929章
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
  蒋全义的命令是正确的。
  虽说是官道,可三千人几乎占满了横截面。
  与己方援兵交会,三千人足以冲垮自己的援军,没有时间容两队人马来慢慢交会,果断向官道两侧避让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从泰兴来的四、五千靖江卫生力军,与追兵先头数百骑兵狠狠地撞上。
  无数的人体被清骑撞飞,情况惨不忍睹,这让两边,特别是悬崖那边痛呼的士兵们不再出声,他们心里是震撼的,与那些被撞飞的同袍相比,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人多,许多时候能化为一种勇气。
  就算上百人被清骑撞飞,可对于仅仅才三、四百的骑兵而言,却无法犁穿绵延数里长的队伍,官道并不宽,最多能容纳四骑并进,骑兵又不能下田,那会使马蹄陷入烂泥,又不能跃下崖去,那是寻死。
  所以在冲撞了一、二里之后,前面的骑兵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可后面的骑兵却在继续冲锋,保持着相对高速度。
  于是清骑开始自己人撞自己人了。
  官道上,一片混乱。
  人挤人嘛,无论明军还是清军,在这个时候,就是瞅着军服挥刀。
  这支靖江卫是因为战争暴发,临时组建的,主体是蒋全义带来的二千多,不到三千的老兵,前身是仪真防御战幸存的三百余人和之后王之仁新编水师登北岸,营救仪真残部时幸存下来的。
  吴争为其补充了四千多的军校新兵,凑了八千之数。
  甚至连装备都没有换装,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军工坊里没有库存,用得还是以前的刀剑弓弩。
  而北伐军已经不再装备铠甲,靖江卫自然也没有新的铠甲了,用的还是原有的铠甲,此时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只有军服,没有铠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