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3/1807

  所以,象这样的遭遇战,基本上就是骑兵的天下。
  如果是开阔地,三、四百骑兵足以应对这四千多的靖江卫,横冲直撞之后,也能从容离去。
  可这地形绝对不适合骑兵作战,它们被困于道路之间,无法向两侧延伸。
  也就是说,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一旦刀尖磨钝了,恐怕就连豆腐就捅不进去。
  此时,清骑前锋在连撞百人之后,钝了。
  骑兵速度一慢下来,两侧的明军士兵便涌上去,跳起来,拽住骑手往下拖拽。
  或者劈头盖脸地向战马上的骑手挥刀。
  再不行,那就和身扑上去。
  可想而知,没有速度的骑兵,被数倍的人围着,那就是死路一条,还不如步兵呢。
  渐渐地,战局就变得不一样了。
  一柱香的功夫,气焰嚣张的清军骑兵,就这么被全歼,这如同一群蚂蚁啃噬了一头大象。
  看似不可能,但事实却发生了。
  而战后伤亡,靖江卫仅损失了二百四十余人,战果是,生生在官道上,堂堂正正地歼灭了三百六十余骑。
  最大的伤亡,来自于悬崖那边,有四百多人崴了脚,六十多人骨折,三人重伤。
  然而,这不是战斗的结束。
  仅仅是开始。
  这支清骑之后,依旧是清军追兵,再后面还是清军过河的骑兵、步兵。
  蒋全义瘸着腿大骂道:“他妈的……都别站着傻乐了,把阵亡弟兄和伤兵扶上马,全军立即撤至泰兴城……狗日的,逃命都不积极!”
  ……
  喀尔楚浑,心里愤怒到了极点。
  这打得是什么仗,说难听点,连个正面挥刀的机会都没有,生生折损了这么多兵力。
  看着官道上一片狼籍,喀尔楚浑有种想撕裂眼前所有一切的燥热。
  战马肯定不在了,清骑骑手的尸体上衣服都被扒光,关键是连头颅都不见了。
  未必也太狠了!
  这当然不会是,那些刚打第一仗的军校生干的,铁定是蒋全义那帮从尸山血海来淌过来的老兵下得手。
  喀尔楚浑心里苦。
  这仗还没打,五万大军先去三成。
  好在那一万多溃逃的清兵,也算老马识途,亦或者是真没地可逃、可投奔,沿路收了大概四、五千溃兵,五万大军总算还有近四万人。
  看着远方,泰兴城的方向,喀尔楚浑厉声喝道:“十人逃斩队率,百人逃斩佐领,千人逃斩参领……今日攻不下泰兴城,本帅斩杀各统领!”
  ……
  然而,战局的发展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出征前,吴争下令三路北上,预想的决战地,是在泰州和通州。
  可事实上,清军在相同时间南下,加上被蒋全义这么无厘头地一搞,显然,蒋全义部已经无法北上,而是被清军驱赶到了泰兴。
  也就是说,西面战场,已经南移至了泰兴城。
  那么,从石庄出发的杭州卫,按计划经黄桥镇向西北方向泰州进军,无意中等于插入了清军的后路,与蒋全义部形成了包抄这近四万清军了。
  虽然听起来很荒唐,一万八千人对四万清军形成包抄,觉得不可思议,但战场局势就是如此。
  究竟是刀利还是盾坚,那就得双方摆好车马,打来看了。
  吴争在接到泰兴战报后,连骂了几句粗口。
  敢情一再强调的令行禁止,到了蒋全义那混蛋那,都不好使了。
  不过吴争也明白,自己的判断确实有误,本以为连夜出兵,能抢在泰州清军南下之前,不想,清军只是比自己晚了两个多时辰。
  由此,在泰州会战肯定是不可能的,就算是蒋全义奉令在泰兴城固守,也免不了清军进军泰兴。
  反倒是蒋全义“鲁莽”一搅和,使得清军未战先损,同时迟滞了清军南下的速度,让杭州卫可以轻易抄了清军后路。
  但形势是好的,难度是大的。
  无论是蒋全义部还是杭州卫,兵力都相对弱小,要啃动四万清军,太难了。
  而大胜关和龙潭失守,应天府危急,更让吴争难以取舍。
  但时间不等人,吴争只能下定决心,打好一路,至于战局最后会演变成啥样,只能凭天意,尽人事了。
  吴争下令,驻囤香山的八千火枪兵,全军过江,支援泰兴。
  同时,急调方国安率军校剩余一万多新兵,接防香山。
  这已经是要与对面清军打一场决战的意思了。
  
第930章
假戏真做
  凤阳府,摄政王临时行辕。
  刚刚赶来的多尔衮脸色阴沉。
  仪真、江浦两个方向的顺利突破,犹不能换他露出一张笑脸。
  “怎么可能?!”多尔衮几乎是嘶吼出来的。
  祁充格、刚林等人闻声簌簌发抖,无人敢接话。
  事实上,多尔衮确实也遇到了大麻烦。
  泰州、通州六万大军一旦有失,扬州、淮安就会一片糜烂。
  虽说灭明已经四年,可各地时有民乱暴发,尤以山东、山西等地为最。
  扬州虽说好些,但那是靠屠杀灭门镇压的,之前蒋全义残部、钱肃典部合二为一,就在扬州横冲直撞了一番,所经之地,但凡投靠清廷、为祸民间的土豪劣绅,皆被满门杀尽,财物洗劫一空,没有涉及的就是平民百姓,所以,留下的百姓基本上要么是反清的,那么是没有倾向的。
  如果被北伐军深入腹地,那么,所造成的影响恐怕难以想象。
  而最为可怕的是,一旦继续北上,与如今山东民乱连成一片,那整个京畿怕都要震动了。
  多尔衮非常懊恼。
  他的原意不是这样的。
  其实吴争和所有人都判断错了。
  这或许也是多尔衮计策的高明之处。
  多尔衮借沈致远之口,传给吴争的,其实不是假情报,而是真的。
  攻应天府,这目标太大了。
  多尔衮还没有疯狂到以十八万大军就能在两天内攻破应天府。
  因为在多尔衮设想中,攻敌必救,吴争必定率北伐军救援应天府。
  这想法没毛病,应天府毕竟是一朝京城嘛,无论是影响和利益,都不可轻弃。
  以应天府十几万兵力,再加上吴争的北伐军,说难听点,清军要短时间攻破应天府,那就是做梦。
  所以,多尔衮认为,只要北伐军西援应天府,那么,就中了自己的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
  之前一战,被吴争讹诈走的靖江和不设防的泰兴,如果顺利收回,足以报吴争杀多铎之仇了。
  如果顺便再攻破江阴,那就能与吴争谈谈,交换博洛之事了。
  再圆满些,从江阴东向,将吴争正在构筑的新城,稍稍搞点小破坏,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才是多尔衮发动这次战役的真正目的。
  所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把真实目的借沈致远之口泄露给吴争,再让吴争自己起疑心去否认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