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807

  堂内一片寂静。
  万两白银,其实真的不多。
  可问题是,朝廷拿不出。
  真的拿不出。
  户部尚书上前道:“吴千户有所不知,今年受朝廷节制的各县,所交赋税,皆被兴、越二位国公截留,国库并无余钱可作抚恤将士之用。”
  吴争傻眼了。
  兴、越两个国公截留赋税自己知道,可不知道国库竟连万两银子都拿不出。
  朝廷啊,国库啊。
  万两白银都拿不出,这绍兴府稍微有点头脸的人家,哪家没有万两家产?
  吴争沉默了。
  张国维突然上前道:“殿下,臣以为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无论如何不能寒了将士的心。臣以为堂中文武,每人募捐五百两,可以凑出此数。”
  这下乱了。
  一个官员出列道:“张公此话不妥,抚恤将士理所应当。可以此让文武官员募捐,难以服众,此例一开,我等成了什么?金矿银山不成?”
  “陈侍郎说得对,吴千户未经朝廷同意,就擅自应允了麾下士兵如此高昂的抚恤,这与律法有悖,不可姑息。”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吴千户拒敌有功,但抚恤的标准自有朝廷旧例,不能任由为将者信口开河,此风不可长。”
  朱以海干咳一声,“吴争,你以为如何?”
  吴争还能说什么?
  自认倒霉呗,这事说起来确实自己理亏,每个将领都象自己这般想赏赐多少就赏赐多少,朝廷都要认的话,那岂不乱套了?
  吴争点头道:“殿下,方才诸公言之有理,是吴争所虑有误,行事鲁莽了。这样,就按照诸公意思,按旧例办吧,所差银两,臣自己想办法筹措便是。”
  朱以海大喜,展颜道:“吴爱卿果然是朝廷忠臣。”
  可问题又来了,户部尚书提出异议,就两字,没钱!
  当朱以海再将目光投向吴争时,吴争愠怒了。
  “殿下,臣如果无法抚恤将士,以何颜面面对父老乡亲,日后以何面目统率将士?”吴争下了剂猛药,“殿下和诸公都知道,这次来犯之敌,有二千骑兵,始宁镇一战只歼灭一半,还有一半踪迹不明,这要是出现在绍兴府周边,臣还如何号召将士用命?”
  这是恐吓。
  在场之人个个是人精,岂会不明白。
  这要是在以前,就得治吴争一个欺君之罪。
  可现在,谁敢提?
  朱以海脸色变了,“董爱卿,你得想辙。”
  户部尚书脸色为难,应道:“要不还是循旧例,向绍兴府百姓加征赋税?可今年已经加征过三回,再征,怕是引起民愤。”
  朱以海斜眼道:“这事董爱卿自己作主便是,孤只要在三日之内,见到万两白银,以供抚恤伤亡将士之用。”
  户部尚书应道:“臣领命,今日就向绍兴府八县官府下令,以抚恤伤亡将士之名,向绍兴府在籍民众,征收人头税。”
  吴争一听懵了,加征不加征赋税,不关自己的事,说难听点,吴争也没有那种割肉饲鹰的仁慈之心。
  可朱以海要以抚恤自己麾下将士的名义加征税,那么被征的百姓,岂不在背后指着老吴家骂?
  吴争冷冷说道:“董大人且慢,抚恤银子之事,就不必劳烦大人了。吴某就算卖地卖庄,也不愿被父老乡亲指着脊梁骨骂。此笔银两,吴某自筹就是。”
  
第82章
你想谋反吗?
  出了王府。
  张煌言急步跟来,“吴争,且慢。”
  “张大哥有何事?”吴争没好声气的应道,方才没见张煌言替自己说项,吴争有些生气。
  “吴争,切莫急躁,张大人和钱大人稍会就出来,由我先来拦着你。”
  吴争一皱眉道:“难道是为了抚恤银两之事?”
  “想来不是,二位大人说有重要事与你商议。”
  过了大概半个时辰。
  张国维和钱肃乐沉着脸,联袂而出。
  见了张煌言和吴争,钱肃乐轻哼了一声。
  张国维倒还招呼道:“吴争,等急了吧?”
  吴争应道:“张大人和钱大人有何事吩咐吴争?”
  张国维摇摇手道:“此处非说话的地方,还是去寒舍细说。”
  四人到了张国维府中。
  吴争上次来过,虽然身份有了巨大的改变,但还是自觉地充当起小二的职责。
  张国维含笑看着吴争,微微颌首。
  钱肃乐也脸色好了起来。
  张国维问道:“吴争,可知道老夫与钱大人留在王府内,与殿下商议什么吗?”
  吴争哪猜得到?
  原本以为是二人为自己抚恤银两之事与朱以海商议。
  可张煌言已经肯定地否了。
  吴争也实在猜不出来。
  张国维看了一眼钱肃乐道:“我等都知道,方国安与清军暗中私通之事,与其养虎为患,不如尽早挤破脓疮。我二人在向殿下进谏,若你此次在击败另一路鞑子骑兵之后,借大胜之威,由你着手接手越国公方国安在钱塘东岸的明军。”
  吴争一听大惊,脱口道:“万万不可。”
  张国维惊讶道:“有何不可?”
  连钱肃乐也看向吴争。
  张煌言面露异色,确实,在朱以海面前商议这种大事,他目前的身份还不够品阶。
  自然是不知情的。
  吴争答道:“鞑子先头部队已经进入浙东,钱塘江对岸清军与明军正在对峙,此时骤然换帅,一则方国安不会束手待毙,二来引起兵变,恐怕东岸防线会不战而溃。再则,下官虽然打了几场胜仗,但从在叔叔手下任哨官至今,从未指挥过这么大规模的作战,又怎能担得下如此重担呢?”
  张国维叹息道:“你说得是,殿下意思也是如此。可叹朝中,竟找不出第二个能为帅之人,老夫早年倒是带过兵,可那时也不过是区区指挥佥事,指挥的也只有一二千人。”
  说着转脸看向钱肃乐。
  钱肃乐如坐在火上一般,往上一窜道:“张大人别看我,虽说之前老夫确实召集了五六千人,可没有打过一场象样的仗,况且这五六千人都是民间义士,也没人有统兵之才。”
  张国维摇摇头,对吴争道:“你看看,这仗怎么打得下去?”
  吴争想了想,问道:“殿下怎么说?”
  “殿下还能怎么说,顺其自然,过一天算一天呗。方国安当时向殿下承诺绝不投清,可也提出须将你治罪。如今你活得好好的,难保方国安会不会信守诺言。”
  吴争心里也确实担心,方国安会投敌。
  这就象颗致命的毒疮,不挤破它会死,挤破它一样是死。
  可吴争真正担心的不是方国安,而是朱以海。
  方国安就算真投了敌,也不过烂了浙东半边江山。
  可若朱以海一逃,那整个浙东就真垮了。
  吴争慢慢地打量着张国维、钱肃乐、张煌言。
  张国维是人精,一看吴争神情,就知道他有话要说。
  “吴争,寒舍只有我等四人,心里有话,但说无妨。”
  吴争道:“好。那我就说了。我以为如今最要紧的不是方国安,而是监国鲁王殿下。三位大人今日也看到了,监国离开的消息,足以瞬间击垮明军的士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