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1807

  吴争毛了,大喝道:“好,如你所愿。池二憨抗命、瞒报,来人,当众杖责四十,以敬效尤。”
  这下宋安真急了,他赶紧横跨一步,挡在吴争和池二憨中间,道:“少爷,另外鞑子一千骑兵尚不知下落,战事说来就来,真把二憨打伤了,可不好。”
  厉如海也劝道:“虽说池二憨抗命、瞒报,可也是出于好心……”
  “好心个屁!”吴争大喝道:“你知道我们拼死拼活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亲人能在这龌龊世道中活下去,活着看到世道太平?只要她们能活下去,哪怕是卑微地活下去,嫁个人生儿育女,我们死得也就值得了。可这厮夺走了她们活下去的权力,怂恿着她们为这龌龊世道陪葬……”
  “本宫觉得池二憨做得没错。”
  话音传来,吴争一僵。
  “臣参见公主殿下。”
  得郑叔复命,朱媺娖终究是不放心。
  不顾礼仪地出王府,想当面问问吴争银子之事究竟着落在哪。
  没想到正好遇见了这事。
  朱媺娖的眼中有些泪光。
  吴争的话,让她心悸。男人拼死拼活,为了让女人活下去,这没错。可女人活着又为了什么?
  看着吴争,朱媺娖道:“女人也可以有选择的权利。只要是自己的选择,一样可以无怨无悔。既然吴小妹和周思敏选择同生共死,那就是她们的选择,就算你是为她们好,也没有权力去强迫她们,按你的意思去做。”
  吴争没有接话,因为他听出了朱媺娖话中的余音。
  朱媺娖自己,何尝不是在做选择。
  虽然这选择很痛苦,但她终于是做了决定,苟且地在这龌龊世道中,继续活下去。
  对她来说,死比活容易。
  吴争不能接话,也不敢接话。
  只听朱媺娖道:“请吴千户看在本宫的面子上,饶过池二憨这遭。”
  吴争应道:“臣遵旨。”
  不想池二憨这孬货,平时木讷,这时却灵醒得很,他爬起身来上前,向朱媺娖跪下道:“谢公主殿下为二憨求情。不过千户大人责罚的是我抗命、瞒报之罪。我确实犯了军法,是军法,便不可容情。”
  池二憨被当众杖责了四十杖。
  这让在场所有士兵都心惊肉跳、禁如寒蝉。
  军法无情!
  吴争冷眼看着,可心中却奇怪,池二憨这厮啥时候这么灵醒了?
  恐怕这么快的反应连小安子都做不到。
  吴争确实有杀鸡敬猴的打算,麾下士兵的成份太杂了,杂到不忍细说。
  就象周大虎那混蛋,竟敢当着朝廷文武的面,给自己撂挑子,差点就令自己下不来台。
  士兵们凭着一股子血气到现在,这本是好事。
  可满心欢喜地到了绍兴府,见到的却是朱以海逃跑。
  这就象被冰水淋了一头似的。
  如今朝廷虽说升了他们的官,可该有真金白银的赏赐,却一钱没有。
  自己还得瞒着,用缴获的银两去赏赐。
  哎,这世道,想做事真难。
  
第87章
皮糙肉厚
  池二憨果真是皮糙肉厚,寻常人挨四十杖,怎么也得在床榻之上哼哈几日。
  可这厮挨完之后,就骨噜起身,除了走路有一拐一拐之外,愣是看不出有啥地方不妥。
  以至于吴争在怀疑,是不是施刑士兵在故意放水。
  此时,王府内的朱以海,同样没闲着。
  他正春风化雨般笑容面对着魏文远。
  完全不记得自己之前连眼角余光都不给的傲慢。
  其实这不怪朱以海善变。
  面对着吴争这般杀敌功臣,朱以海需要慷慨激烈。
  面对着魏文远这般数百里来援的功臣,朱以海需要怀柔。
  朱以海很累。
  累得心力交瘁。
  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帝皇之道,在于平衡。
  吴争原本是朱以海想做为股肱之臣加以培养的,可现在朱以海发现,那小子就是养不熟的一头狼,没准会在什么时候反噬主人。
  所以,哪怕朱以海对王之仁有意见,自然对魏文远也有意见,那也不妨碍现在面对魏文远这一脸春风化雨般的笑容。
  吴争窜得太快,可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压不得,就得找人平衡。
  没有机会,就得创造机会。
  魏文远就是最恰好不过的人选。
  “魏镇抚,孤之前看见王府外你麾下三千虎贲,军容整洁,个个精神抖擞。如此想来,清军此次来犯余敌,就得依仗魏卿了。”
  魏文远是王之仁的心腹,岂会不知王之仁的心思。
  甘心屈居于鲁王麾下,并非是忌惮鲁王是英主,而是如今形势之下,南下投隆武太憋屈,因为隆武朝中的实缺基本满了,拥立之功赶不上。
  而重新投清,王之仁着实不愿意。
  虽然自知不是忠臣义士,可三姓家奴的恶名,王之仁宁死也不想背,所以尽量克制着与鲁王相安无事。
  这也是方国安不肯派军来援,而王之仁肯派援军的主要原因。
  毕竟覆巣之下没有完卵嘛。
  魏文远应道:“臣愿为殿下、为朝廷分忧。”
  魏文远说是这么说,但他心里很明白,这场仗不是为朱以海而打,为得是吴争。
  人嘛,就得争个面子。
  那个小百户……不,现在可是千户了,如果再打上一场胜仗,不用说自己,就算是兴国公,恐怕也得忌讳那小子三分了。
  既然这样,就不能把这次机会让给吴争。
  一千鞑子骑兵,确实难啃,可这险,得冒。
  “回殿下,臣愿领殿下命,臣麾下三千将士愿为殿下、为朝廷尽忠。”
  “好。”朱以海大声叫好,“魏卿放心,一应粮草、军械,满额补给,杀敌有功者,孤绝不吝啬封赏。”
  不知道是有意无意,反正朱以海就是不谈钱。
  双方虽然各怀心思,可目的相同,倒是一拍即合。
  魏文远所部,由此在绍兴府驻囤下来,等待鞑子骑兵的消息,准备一战。
  ……
  得知朱以海已经将迎战鞑子骑兵的任务交给了魏文远。
  吴争倒是松了口气。
  不是想推卸责任,而是吴争确实认为,三千明军精锐,迎战一千鞑子骑兵,胜算极大。
  就算真不能匹敌,自保也应该无虞。
  既然有人要建军功,自己窜得太快,再要强去争抢,难免惹人诟病。
  所以,吴争甚至连做后援的打算都没有,免得被人指责抢功。
  老老实实带兵回梁湖卫所整训,经过这一战,确实该好好训练这帮子杂牌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