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8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7/1807

第1136章
整训令
  吴争是不知道,这个任命,无意中触发了一次大变革。
  张国维、熊汝霖、张煌言等人,给吴争挖了个“坑”。
  因为学政的设立,影响极大。
  无形之中,这几个人“合谋”,从根子上纠正了吴争对科举一如既往的厌憎。
  为大将军府重新推行科举入仕,扫清了最大障碍。
  吴争之所以厌憎科举,也确实是受后世对科举制度的抨击影响,根深蒂固地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多为诗人、词臣,妙笔生花,可对北伐并无多大作用。
  大将军府麾下诸公,知道吴争的脾性,几次旁敲侧击地劝谏,发现无用后,也就不再去碰鼻子灰了,反正按吴争眼下的意思,从江南学院选文官,军校选武将,商学院选经济之才,也可以满足各衙门的运行。
  都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这就造成,各府县前朝取中的士人、生员,特别是那些年纪大些的,已经成型难以改变的读书人,被打落尘埃。
  江南富裕,读书人占比非常高,这样的人很多。
  大明朝每届科举,江南诸省取中进士往往占总数的八成以上。
  如果是明室重兴,那么这些已经取中的士人,往往会被超擢入仕。
  可如今,这些人成了人眼中的废物,这也是十一府之地,反对吴争者的主要成因。
  他们在无力抗争之下,纷纷投靠宗室,或者离开前往云贵投效永历,甚至不惜背汉奸之名投清。
  而钱肃乐在江南,特别是钱塘江以南,他的声望是很高的。
  他是崇祯十年进士,随后授太仓知州,任职其间,考绩列江南第一,遂迁刑部员外郎。
  做为象这样一个进士出身的,有着良好声望的人,一旦走上学政这个位置,可以想象得出,他接下来会做什么。
  吴争其实还没意识到,钱肃乐上任学政会做什么,他此时只是为了给岳父安排一个足够体面的官位罢了。
  ……
  军队整训,吴争已经不需要分心,带出来的军校生员,在经历过这次江南、江北战场的恶战,战术及指挥素养,已经无须吴争去赘言。
  各部将领自发地开始复盘、反省战斗争的对错、得失,并对各种火器在战场上的优点、缺点进行汇总,向军工坊送去条文,敦促军器改良。
  更让吴争欣慰的是,各卫主官在复盘之后,取长补短,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可行的火器兵作战战术补充,对之前的战术进行了有效的改良和补充。
  吴争在接到送呈上来的细则时,不仅拍案赞叹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譬如细则中,以数种截然不同的战术,来应对遭遇到不同的敌人。
  此时组建的新军编制,为五五制,一个团五个营,加一个火炮连,一个营五个连,加一个火炮排,一个连五个排,一个排五个班,一班十三人(一个班长,一个班副,士兵十一人,其中一人是地雷兵)。这是因为此时没有连发枪,火力不足,只能人数来凑。
  经过将领们的复盘之后,他们对以往排枪、三段击战术进行了修改。
  当前出的搜索排(也叫尖兵排)突然遭遇敌人,爆发战斗时,如果敌人兵力相差无几或者小于己方,以两个班立即向敌人发起攻击,另两个班左右散开,从侧翼分割包抄敌人,余下最后一个班,占据有利地形对冲锋的两个班进行火力支援。
  也就是说,第一时间,对敌人施以最猛烈的打击,打乱敌人的阵形,击溃敌人的意志,然后趁胜追击,引发敌人主力的恐慌,将局部优势持续扩大。
  这是池二憨和鲁之域根据通州之战总结起来的,非常有效,特别是应对不是骑兵的清军,几乎是一打一个准,一个连可以击溃数倍于己的清军。
  这个战术的关键之处,在于士兵的战斗意志,需要斗志非常旺盛,一看见敌人就两眼放光,也就是寻常在说的,一放出去就“嗷嗷”叫的士兵。
  如果遭遇上了兵力倍于自己的敌人,就以两个班就地根据有利地形对敌人进行猛烈火力阻击,以掩护其余三个班向后方退却,在后方不远处构筑临时掩护阵地,以掩护阻击敌人的那两个班撤退,在阵地后方完成重新组建。
  然后,就构筑的阵地,继续对敌人进行阻击,以拖延敌人前进速度,为后方主力完成构筑坚固阵地赢得时间。
  这战术是蒋全义根据泰州之战总结出来的。
  这仅仅只是野战中的两个战术方案,还有陈胜对火枪守城的总结,方国安对火炮攻城及火炮野战的总结等等。
  吴争看到这些,心里不得不承认,相对于这些专业的人,自己是外行。
  自己要烦恼的事太多,既然如此,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于是,吴争在与诸将数次推演,稍作修改、完善后,便编订成册,为其命名为“北伐军步兵操典试行版”,随后正式以大将军的名义,对北伐军各卫发布了整训令,各卫对排以上军官,进行三个月的战术指挥训练,三个月后,以排为单位,对士兵进行训练。
  ……
  吴争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了松江府那延绵数十里的军工坊,和杭州、吴淞两大港口码头上。
  几乎是以自己名声为代价,几乎是完全对立于自己的意愿,吴争之前首肯了朝廷与清廷签订停战协议,为的无非就是积蓄实力,强军、扩军。
  但眼下,因为突然发动了一场对宗室和官场、商场的清洗,吴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去搞内政。
  说起来很荒唐,但事实却必须如此。
  这道理很简单,清洗,只是一种态度,作用在于强力遏制,而非肃清。
  就象是治病,控制病情不使其恶劣、扩散,治表而非治本。
  如果清洗真的有用,那任何朝代都只需要屠杀就行。
  清洗的作用在表面,镇压也只是短期内起作用,而往往后遗症更强大。
  仇恨,可以持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第1137章
铡刀
糖果
  在吴争看来,这场清洗之后,取得的果实需要巩固,就得从内政上下手。
  就象治病,在割去患处腐肉之后,最需要的就是养护、滋补。
  发展内政,就是此时最有效的养护、滋补方法。
  跟谁有仇,也不会和钱有仇。
  让辖下民众富裕起来,就是吴争搞内政的目的。
  当这些失去利益的反对者,尝到了甜头,自然会在无形之下,转变态度。
  就象当时吴争在杭州府做的唯一一次“劫富济贫”一样。
  当时杭州府的商人们怕是恨吴争恨得牙痒痒。
  可现在呢?
  他们是吴争最忠诚的拥趸之一。
  江南商会如今的影响力,让所包含的各府商人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社会地位的提高,满足了精神诉求。
  加上收益的实质性成倍增涨,让商人们再不想回到过去。
  夸张点说,如果此时有人敢在他们面前公然反对吴争,呵呵,得被这些商人一人一口唾淹死。
  一手铡刀,一手糖果,刚柔相济,无往而不胜。
  正治上的矛盾,用经济方式去缓和,直到矛盾解决。
  吴争一直在这么做,而且行之有效。
  陈守节与戚道昆等人,对蒸汽机车的研发已经成功。
  从简单的上下运动,变成回旋运动,他们只用了七个月时间。
  同样,蒸汽机锻钢,反复地锻打,数百倍于人力的锻打,使得军工坊钢铁的坚韧度,有了超越时代的提升。
  这给了许多器械、配件的改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譬如枪管、炮管,譬如曲轴、齿轮,再譬如农具。
  吴争一直幻想着,能赶在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由华夏来引领这次革命。
  现在,当军工坊第一辆机车头,运行在坊中仅五里距离的轨道上时,吴争笑了,古怪地笑。
  没有比改变历史,更让吴争舒心的事了。
  虽然机车的速度不快,不,准确地说,是太慢了。
  就象是垂死的老牛,喘着粗气,“吭吃吭吃”地耕田。
  但吴争知道,用不了多久,巨大的车轮,将飞速旋转,奔跑在华夏大地上,那时,任何敌人,都会为北伐军的投送用力而心惊胆颤。
  大将军府颁布了命令,以之前补充北伐军时挑剩下的一万多俘虏,组建起建设兵团,正式建造由杭州府至松江府的铁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7/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