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8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8/1807

  并且,吴争极其古怪地,为这条铁路轨道宽度定出了一个数字——164.9厘米。
  所有人都不明白,为何不取整。
  但吴争从不解释。
  甚至张煌言在吴争去他家时,追问吴争,这数字是什么意思,吴争也只是笑而不答。
  我得意地笑!
  ……
  入秋了。
  天气慢慢变凉。
  杭州、嘉兴、松江三府的百姓,却是忙得满头大汗。
  铁路、船坞、军工坊,几乎用尽了三府中的人力。
  用句不太准确的话说,就算有人想闹事,也没有时间啊。
  有钱赚的时候,没人想闹事。
  这得益于巨量资金的投入和汇聚。
  财政司没钱,支持不了这项巨大的工程。
  吴争给莫执念出了个主意——向江南各府发行债券,十年期,年利,一成。
  此时的江南人有钱,相较于北、西方向各省而言,江南就是个遍地是银子的地方,就连个乞丐,怕是兜里都不屑有铜钱了,因为,财政司已经试发行了五百万两的银币。
  九银、七铜、还有三分是啥,天知道。
  银币两种规格,五钱和一钱,身影是圆形,锻压得很漂亮,滑、沉、精致。
  正面是个“汉”字(繁体),反面是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始建于万历年间),没有刻上钱数,是因为只有两种规格,五钱和一钱,傻子都能分得清币值,民间称之为“汉元”。
  所以,财政司并没有从铸币中,赚取到如莫执念预估的那般丰厚利润。
  因为,此时的铸造技术使得铸造成本很贵。
  但银币的试行取得的成功,一是“汉元”精美,二是纯度高(相较于民间的杂银,九成银确实是高了)。
  第一批发行五十万两,仅一日功夫,便告罄。
  民间换来作为收藏、赠送子侄、打赏之用,着实让莫执念惊喜了一大把。
  于是,在一个月内,接连续推五次,总共发行了五百万两银币,财政司得到的铸造利润仅十余万两,相当于三分利润。
  但银币的推行,补全了民间的小额流通,汉明银行的票汇,仅限于大额兑付,百姓根本不适合,所以,随着银币的不断发行、流通,极大地繁荣了杭州府周边的零售业。
  并渐渐向周边非大将军府辖地扩散。
  而银币给财政司带来的不仅仅是相当于三分的利润,而是间接增加了对天下各地商贸,日益增长的话语权。
  因为民间对“汉元”的依赖和信任,使得他们渐渐不愿意使用和接收难以携带的碎银。
  特别是往来于绍兴、杭州、嘉兴、松江四府的商人们,都习惯了使用“汉元”交割和汇票兑付。
  这样一来,造成了各方势力要进行贸易,不得不拿白银,从杭州府换取“汉元”,来满足己方辖地的民间商业流通。
  而这更加造成了“汉元”的短缺和紧俏,距离近的应天府,两个五钱“汉元”可换一两一钱白银,而到了江北扬州,可换一两二钱,再远些,淮安以北,一两三钱都换不到。
  蒸汽动力的大型纺织机,在沿海六府普及开来。
  纺织品产量迅猛增加的同时,对中小商户及百姓的手工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造成了无数百姓的失业和手工坊的倒闭。
  在各府情况汇总之后,吴争以大将军府的信用,向汉明银行提出担保,为所辖十一府民间商户提供无偿贷款,专用于商户购置纺织机械。
  如此,原本被大型纺织机冲击的中小商户开始扩大规模,无法生存的手工业散户,以雇工的方式进入各大新增工坊。
  局势渐渐平稳下来,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吴争知道,这只是暂时平稳,快则十年,迟则三、四十年,这场工业革命初始阶段,对社会造成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但那已经不重要了,吴争都懒得花精力去想。
  
第1138章
施琅的人生关口
  十年,不,不需要十年,只要五年,当北伐军饮马黄河,再以举国之力来纠偏,抚平工业革命对沿海诸府的影响,其实并不难。
  吴争自信,国家统一配给制,进行国内诸省的物资统一调配,可以有效地解决因生产力过度集中,导致局部地区单一商品大量积压问题,和民间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
  而正在修建的铁路,只要横跨东西、纵横南北,可以在短期之内,将积压物资运送到每个需要此类物资的省份。
  如果万万人还解决不了沿海因产业过度集中、民间购买力不足导致的经济危机,那么,吴争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必杀锏——倾销!
  向周边,甚至以远洋对欧洲各国倾销。
  如果对方反对,那就以力服人!
  吴争有这自信,科技主导生产力,率先启动的工业革命,可以迅速提升国力,将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而这种差距,足以扫荡整个世界。
  传说中最早的日不落帝国(指西班牙),不就是由此将一个弹丸之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繁荣强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的吗?
  连这样一个弹丸之国,也能称“日不落帝国”,何况没泱泱华夏,拥有万万国民的东方大国?
  ……
  马士英很快审出追杀钱肃乐的背后之人。
  吴争和钱肃乐都由此松了口气。
  当然,二人松气的理由各不相同。
  钱肃乐是因为这样一来,吴争就没了与义兴朝开战的借口。
  而吴争松了口气是因为,心中一块大石落下,就吴争而言,追杀钱肃乐的背后之人不是朱媺娖,这是内心最大的安慰。
  朱慈煃,你死定了!
  由于杭州府与应天府的官方交往已经中断,吴争派马士英,带上刺客口供,前往应天府。
  这就够了,接下来,就静待朝廷的答复吧。
  ……
  广东潮州府,府治海阳去往揭阳的官道上。
  出现了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如同一条垂死的长蛇在官道上扭曲着。
  他们人数不多,大约六、七百人。
  他们移动得很慢,慢到让道边吃瓜看戏的百姓以为,这些人怕是来游山玩水的吧。
  这不奇怪,对于闽粤普通百姓而言,清军和明军没有什么差别,今日还是明军,过一夜说不定就是清军了,对百姓该抢还是一样抢,该杀还是杀,没有多大分别。
  百姓惹不起,只能躲,可能躲哪去?
  到后来东西也被抢光了,索性不躲了,爱咋咋滴,反正身无长物,要钱要粮没有,就一条烂命。
  所以,道边围观的百姓不少,却没一个向这支军队塞个馒头,递个地瓜的(万历年间广东就开始大规模种植蕃薯了)。
  这支军队的服装有些杂乱,有清军制式的,也有明军制式的,甚至上身是清军军服,下身是清军军服。
  这是一支溃军,两天前遭遇了清新泰伯、潮州总兵郝尚久所部的暗算阻击,三千多人,一日之间,就剩了这点人。
  一天一夜奔逃下来,水米未进,将士们已经精疲力竭,实在迈不动腿了。
  “快走!”主将施琅挥动着手中的马鞭,朝士兵厉声喝道,“他妈的,逃命都不积极?!”
  在施琅的厉喝下,队伍总算是加快了速度,向揭阳方向而去。
  此时的施琅,才刚刚年近不惑,正是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
  早年间,他的族叔施福是郑芝龙手下部将。
  在族叔的举荐下,投效了郑芝龙。
  后来郑芝龙降清,施琅也就跟着降了清。
  郑芝龙被多驿押送去了顺天府后,各地闽系将领群龙无首,一度陷入混乱。
  而当时,李成栋突然反正,降了隆武朝,任广东将军,施琅便转入李成栋的麾下,率部进入广东,接受改编,被分配到饶平驻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