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4/1807

  在郑彩看来,自己水师实力远胜于敌人,之所以打得如此被动,其实就是指挥欠当,一着错,步步错。
  早在郑芝莞下投降令之前,郑彩就已经心中有了比较。
  而郑芝莞不知道死活的下了投降令,激起了旗舰上除了他自己的心腹外,所有将领的愤慨。
  死了这么多人,沉了这么多船。
  己方现有的战舰数量还多于敌人,这种情况下,投降?
  岂能不愤慨?
  郑彩见军心可用,于是转身,面朝郑芝莞,抽出妥间佩刀,向前那么一捅,“噗哧”捅了个对穿。
  这一招,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瞬间的功夫,如行云流水一般,敢情是郑彩心中演练了无数遍了,竟熟练到如此地步。
  剧变骤起,郑芝莞当场身亡,而郑芝莞心腹,连反应的时间也没有。
  郑彩拎着滴血的钢刀,往郑芝莞心腹这么一指,厉喝道:“郑芝莞指挥失措,致我军水师惨败,已是大罪,眼下更是妄言向敌投降,就算延平王在此,也是杀无赦!”
  说到这,站在身后的郑彩旧部,也开始抽刀向前进逼。
  郑芝莞心腹张口结舌,见地板上郑芝莞已经断气,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束手就缚。
  短短一眨眼的功夫,一场政变落幕。
  这几分钟的时间里,郑家水师又是数条战船被击沉。
  但依旧还有六十多艘,大部分是六十四门舷炮的主力舰。
  郑彩取得了指挥权之后,迅速下令,向王一林那一艘战船冲击。
  郑彩也是老水手了。
  知道象这种战场局势下,想要全身而退已是不能。
  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在吴淞水师追上来之前,迅速朝着一个方向,不惜代价地强行突围。
  那在吴淞水师和王一林残部之间选择,自然是选择王一林那个方向,那里实力薄弱,只有十一般战船,而且舷炮相对较少。
  战场局势在郑彩的政变之后,迅速发生了变化。
  郑家水师在郑彩旗舰的率领下,不惜代价地直逼王一林所部方向。
  原本的长蛇阵也迅速散开,以漫长的船线阵型向东北方向突击。
  可想而知,以王一林仅存的十一艘战船铁定是顶不住的,想挡也挡不了啊。
  
第1157章
七星岛海战(六)
  郑彩等于是将麾下的一部分战船,当成一个个靶子,主动送到王一林炮口面前,看你能击沉几艘?
  只要将距离拉近到六里之内,麾下六十多艘战船,可以将王一林的十一艘船,咬得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而吴淞水师已经落后在二十几里外,这不奇怪,在郑家水师转向脱离的时候,吴淞水师战船几乎是驻泊的,这是为了齐射和精准度。
  直到郑家水师逃至射程之外,吴淞水师才开始追击。
  这就造成了距离迅速拉开。
  这二十几里的距离,足够让郑彩六十多艘战船,对王一林进行一次突击了。
  郑彩真比郑芝莞勇猛吗?
  他真想打一场你死我活的恶仗吗?
  恰恰相反,其实郑彩心中虽然觉得郑芝莞投降的命令是错的,但郑彩认为,这是一场没有必要再打下去的仗。
  郑彩并不知道郑芝莞与多尔衮私下勾结。
  而这场仗的最初起因,只是陈藜劫掠商船不成之后,十余艘战船被俘。
  郑芝莞觉得失了颜面,这才出动水师主力报一箭之仇。
  可眼下的战局,已经不是一场意气之争了,而是你死我活的血拼。
  那么,至少在郑彩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但郑彩依旧一刀捅了郑芝莞,这不仅仅是杀上司,更是弑叔。
  郑彩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重新掌控这支水师,夺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水师,顺承替枉死的兄弟郑联报仇。
  可这支水师已经不全是郑彩以前的旧部了。
  要怎么样迅速凝聚起向心力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立威,顺从将士们的心意。
  杀谁最合适?
  自然是郑芝莞,郑芝莞是郑成功的人,郑联被郑成功杀死,郑彩主动交出兵权,虽然郑成功表面上是优待了他,任这支水师的副总兵。
  可谁都明白,古代的副职,那就是个摆设。
  所谓朕不死,你永远是太子。
  古时军职中的副将,除非主将死了,否则话语权,还不如下面一个独自领军的偏将、校尉。
  所以,郑彩根本不给郑芝莞开口的机会。
  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一拔刀,架在郑芝莞的脖子上,郑芝莞铁定反悔不投降了,那么,郑彩还有机会吗?
  不但没机会,回去就是死路一条。
  所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再说!
  果然,郑芝莞一死,大局即定。
  而郑芝莞虽然是被郑彩杀死,可只要旗舰上的人不反抗,便可视为同谋。
  也就是说,要么反抗被杀,要么随从。
  等于是上了一条船。
  但这不代表着,人心都齐了。
  虽然在同一条船上,但既然郑彩可以杀人夺权,别人也可以。
  就算不是郑芝莞的心腹动手,旗舰周围的任何一艘主力舰舰长,都可以在此混乱之时,朝着旗舰来一轮齐射,甚至连借口都不用找,就说是平叛,回去郑成功得好生奖赏他。
  所以,郑彩此时最需要的是安抚人心。
  怎么安抚?
  自然是顺从军心,坚决突围!
  这就是郑彩下令,向王一林部突袭的心理历程。
  在郑彩心里,只要击溃了王一林部,那么,再反过头来,料理追来的吴淞水师,胜败还是未知之数。
  就算不想再打了,也可从容向北之后,再向东南折回福建水域。
  那样,将士们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而有了这场“同谋”,麾下将士必定追随他,加上郑成功不在厦门,回去之后,就可迅速控制厦门及周边水域,与郑成功分庭抗礼。
  ……
  这个战场上,真正想拼死一战的,恐怕只有王一林,和他麾下十一艘战船的将士。
  带出来的战船、将士折损过半,强敌依旧肆无忌惮地在眼前游弋。
  王一林的眼是血红的。
  旗舰上,只有的沙哑的声音在嘶吼,“开炮……再快些……你倒是快些啊!”
  情急之下,王一林一把拽开面前的操炮手,自己顶上了。
  同仇敌忾,其实不难。
  特别是上了战场,发生了一场恶战之后。
  将士的心就会迅速凝聚成团。
  但这种凝聚力是短暂的,受许多因素影响,譬如说,主将是否同生共死,再譬如说,是否有还手之力等等因素制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