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1807

  又一个中年清瘦官员上前附和道:“就算舟山愿意接受殿下和朝廷,可谁能保证,黄斌卿不会效仿曹孟德,行挟天子以令诸候之事?到时,堂中诸公,是奉监国为主,还是改投黄斌卿?”
  二人话锋犀利,让人听了有拍案叫绝之畅快。
  吴争从没见过二人,心中奇怪,于是悄悄移后一步,对边上张煌言低声道:“玄著兄,这二位是。”
  张煌言低声答道:“前者兵部右侍郎熊汝霖,后者兵部左侍郎孙嘉绩。之前奉监国之命,前往海宁等县招募新兵,故你未曾见过。”
  吴争脸色大变,又是两位抗清名臣啊。
  熊汝霖,崇祯四年进士,授福建同安知县。后因屡屡上书谏诤,猛烈抨击朝政。崇祯帝便借故将他降为福建按察司照磨(科举考试时验卷的小官员)。
  崇祯十七年(1644),南明弘光朝再次起用熊汝霖,熊汝霖不计前嫌,愤然抗清。
  他联合孙嘉绩在余姚县城起兵反清,率千人至海宁,招募兵员,万人响应,号称“熊军”。后与钱肃乐等人迎鲁王朱以海于绍兴监国。
  因功擢升兵部右侍郎,授东阁大学士。
  可等方国安、王之仁率兵投效朱以海后,熊汝霖、孙嘉绩、钱肃乐手中的兵员皆被方国安、王之仁吞并,这才有了钱塘江东岸方国安三万明军,和定海王之仁部。
  这边吴争在感慨,那边已经争得面红耳赤。
  廖仲平是朱以海的心腹,可此时他却不说话。
  心中稍有良知之人,都知道这个时候朱以海一退,那么浙东将人心立散。
  朱以海很愤怒,他发觉拥护他的人数远逊于反对他的人数。
  于是将目光投向吴争这个他既爱又恨的混小子。
  希望吴争为他一挽狂澜。
  “吴千户,以你之见,朝廷是否该向舟山转进?”
  被朱以海这么一问,争吵声停止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吴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年轻身上。
  看着朱以海“深情款款”的目光,吴争心中一声叹息。
  其实到现在,吴争依旧认为朱以海不是个坏人,他依旧记着初到绍兴府,朱以海给的那二千两银子。
  据吴争有限的历史记忆,吴争知道朱以海至死没有投敌,只是因为他的懦弱和善变,错失了北伐的良机。
  其实人思安,并没有错。
  怕死也不是错。
  朱以海只要不投敌,安心做个王爷,没有人会指责他。
  世间除了黑和白,之间还有灰。
  黑白之间若没有了灰来过渡,就会生硬,不自然。
  所以,人怕死也好、懦弱也罢,都不是错,更不是罪过。
  可朱以海既然坐上了监国之位,那就不能只做到不投敌。
  身在其位,当谋其政。
  朱以海,不合适!
  吴争面对着众目睽睽,开口了。
  “臣以为监国殿下转进之言在理!”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朱以海满脸笑容洋溢。
  “朝廷不能置于危境,如果朝廷没了,谁来号令天下抗清?”
  朱以海用手指点点吴争,正要开口夸赞。
  但吴争语气变得很快,“只是臣以为,此时不是转进的最好时机!”
  朱以海的笑容僵硬在了脸上。
  “首先,进入绍兴府的鞑子所余不足千人,我军可以设法彻底歼灭他们。其次,就算要转进,也须得舟山肯接纳我等才是。否则贸然前往,万一对方不接纳,岂不热脸贴了冷屁股?到时诸公的颜面何在,殿下颜面,朝廷颜面何在?最后,请殿下放心,臣与魏镇抚、廖千户已经商议定下了歼敌之策,进入绍兴府的这股敌军,绝不会进入会稽。”
  
第96章
能不死,就别让他死喽!
  朱以海僵硬的脸终于动了,不得不说,吴争虽然反对了他的转进,可听起来比那些文臣武将的谏言顺耳多了。
  朱以海甚至有些感激起吴争来。
  “吴千户真能保证这股敌军绝不进入会稽?”
  吴争将与魏文远、廖仲平商议的计划当众简单说了一遍。
  文武官员都点头认同,可吴争发现,钱肃乐看向自己的眼神很阴沉。
  确实,这支鞑子目前是孤军,它们缺少粮草,虽然速度快,但一旦向当地百姓下手,就无法掩藏踪迹。
  对于孤军而言,暴露就表示会被围歼。
  “吴千户此言当真?”
  “臣愿立军令状。”
  “好!孤信你一回。这样,从熊侍郎、孙侍郎这次从海宁所征壮丁中抽出一千人,补充魏镇抚、廖千户二部各五百人。此战指挥,就交由……吴千户总揽。魏镇抚可有异议?”
  魏文远看了吴争一眼,答道:“臣无异议。”
  “那散朝之后,你就自行与二位侍郎交接吧。吴千户,不要让孤失望。”
  “臣遵命。”
  ……
  从兵部交接了一千壮丁,吴争部这次没有伤亡,用法着补充。
  将人员交给魏文远和廖仲平,三人准备离开。
  此时张煌言赶来,说是张国维找他有事。
  吴争心领神会,让魏文远和廖仲平先行回去。
  自己随张煌言,去了张国维宅子。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道中人,很自然是聚在一起的。
  熊、孙两位侍郎赫然在座。
  菜还是老三样,茴香豆、五香干、花生米。
  酒还是绍兴老酒。
  见吴争、张煌言来了,张国维站起来招呼道:“吴争,不必引见了吧?”
  吴争忙抱拳道:“见过熊大人、孙大人。”
  熊汝霖呵呵大笑道:“吴争,老夫是闻你的大名很久了。今日一看,方才知道是少年英雄。”
  吴争无端脸一红道:“下官不敢当。”
  孙嘉绩摇摇头,笑道:“带兵者,须知当仁不让四字。”
  吴争心中一凛,拱手道:“多谢孙大人赐教。”
  “赐教不敢当,你吴千户堂上一句话,可抵我等一万言啊。”
  吴争听出来了,孙嘉绩对自己堂上一番,有意见。
  刚想分辩,只听钱肃乐冷冷道:“真以为殿下是信了你之言?就以为朝堂上个个是傻子,唯你一人聪明?不过是忌惮你手中人马罢了。可你是否想过,惹众人忌惮,便是取死之道?”
  吴争心中又是一凛,忙拱手道:“小子愚钝,多谢钱大人赐教。”
  钱肃乐冷哼一声,不理会吴争,仰头自饮了一杯。
  吴争有些尴尬,心中以为,钱肃乐对自己把钱翘恭置于生死之地不满。
  可吴争心中对钱肃乐从来都是敬重的。
  不想因此而生疏,留下沟壑。
  于是上前,向钱肃乐单膝下跪道:“钱大人,吴争确实看不惯钱翘恭放荡不羁,不服管束,但从未想过要以此来报复,置钱翘恭于死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