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3/1807

  可这些王爷有颜面,排着队,一声不吭地往前院来。
  他们处于黑暗中,前院京卫手执火把是明亮处。
  暗外看向明外,自然是清楚的,可明处看向暗处,那肯定是看不清的。
  于是,惨事就这么发生了。
  前院京卫看见突然有一队人向前院冲来,第一反应就是叛贼来攻。
  眼见“来势汹汹”,越来越近,有捺不住性子的,直接开射了。
  也难怪,京卫老兵在五、六月,与渡江清军血战一场,伤亡殆尽。
  这些个新兵们,虽说入伍前,就已经会使弓射箭,可经验和纪律性确实不够。
  这一旦有人开始射箭,其余人二话不说,也效仿了。
  于是,漫天的箭雨啊……
  用后来幸存的朱存釜的话说,哪有招呼不打一声,就拿箭往人身上招呼的?真是王爷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哪!
  二十多个亲王、郡王,最后仅剩下廖廖数人,秦王朱存釜和福王朱莲壁也在其中。
  朱存釜是因为聪明,见大势已去,想想终归是被擒的,干脆省几步路,就赖在后面,等士兵进来拿他。
  而朱莲壁年纪小,走在最后面,有成人给他挡箭,这才活了下来。
  等黄道周、王翊赶到时,大局抵定。
  二人看着满地的尸体,顿足哀叹,这些宗亲,幸运逃过了起义民军和清军的屠杀,可最后却惨死在自己人的箭下,这如何不是一种悲哀?!
  ……
  朱媺娖是确实没有戗害宗室之心。
  这一点,绝无疑义。
  但仔细想来,最后的结果,竟与南边大将军府并无二致。
  区别在于,大将军府辖下十一府之地,宗室几已绝迹。
  而应天府,浮在最上面的那一层,几乎被涤荡一空。
  相较而言,吴争要仁慈得多,至少,他手上,没有粘明室之血。
  张同敞的“肆意妄为”,特别是最后京卫对宗室的“屠杀”,不管是有意不阻止,还是来不及阻止,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黄道周、王翊的力保和京卫将士的见证,这场几乎灭绝了江南宗亲上层的“屠杀”,最后以叛贼激烈反抗、京卫不得不断然处置定性。
  朱媺娖自然不能治张同敞的矫旨欺君、擅杀宗亲之罪,而是以矫枉过甚、目无尊上的罪名,剥夺了原本德安伯的爵位,并罢去京卫右营都指挥使之职,不过还是原职留用,是为,代都指挥使。
  可应天府这场对宗室激烈地清洗,终究不能象吴争那样,彻底将治下宗室驱逐出境。
  明室大概尚有二、三万偏支,依旧在京畿受着朝廷米禄的供养。
  朱媺娖更不会效仿吴争,将这些她的族人驱逐出境。
  所以,局势开始变得诡异,宗室之人,彻底地恨上了朱媺娖。
  在他们心中,受朝廷米禄的供养,是他们的血统,该受的。并不是朱媺娖的恩赐。
  这场血腥的“屠杀”,让原本还可以将矛头指向吴争的宗室们,抛弃了对朱媺娖所有的幻想。
  山风欲来风满楼……人心,可谓复杂至极!
  ……
  张同敞此举,还有一个最不利于吴争的地方。
  那就是多尔衮用近两年时间,部署地对付吴争的阴谋,原本按朱媺娖的处置方法,该水落石出的。
  如果对宗室只是抓捕问罪,那么朱慈煃或许为了活命,很可能吐出多尔衮的布局来。
  但张同敞断然射杀,仅留下秦王朱存釜、福王朱莲壁等廖廖数人。
  这样一来,主犯已伏诛,朱媺娖自然下旨,协从不究,以安抚宗室。
  秦王朱存釜、福王朱莲壁等人虽然知道一些大概,但已经可以自保,自然不会再吐露这事,以免被牵连其中,再混上一个勾结外敌的罪名。
  于是,多尔衮的阴谋,刚刚浮起,又再次沉入了水底。
  ……
  此时的清廷,同样上演着一出好戏。
  以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为首的晋商,与清廷多尔衮为首的势力,爆发了一次激烈地对抗。
  晋商不堪清廷三番两次地盘剥。
  仅仅两年间,清廷三次从晋商那“敲榨”了不下六百万两的银子。
  说好是借,可啥时候还?
  利息多少?
  几年还清?
  屁都没放一个。
  如今,多尔衮为购买火器,装备三万多新组建的军队,再次狮子大开口,一次就要晋商“义捐”三百万两。
  是可忍,孰不可忍。
  要知道,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但这场对抗,并非诉诸于武力。
  
第1210章
劝捐
  满清得半壁江山才不到五年,做事还是需要讲些“道理”的。
  毕竟是“劝捐”嘛,哪能撕破脸皮,刀兵相向?
  那不成了强盗抢劫了吗?
  所以,朝廷的颜面,多少是要顾忌些的。
  加上,这八大皇商,可是皇太极生前钦封的,头上也有三、四、五品的顶子。
  不是多尔衮想杀,就轻易能杀的。
  多尔衮无奈之下,采纳了刚林的建议,用迂回方式,直击晋商最要害之处。
  那就是,查晋商这两年商贸往来的帐目。
  这一招,非常厉害。
  原本商人的帐,朝廷查个屁啊?
  所以,晋商们根本就没在意过这点,除了少量确实见不得人的帐,会立即销毁,其它的,该是什么就是什么,绝不会去刻意造假,因为本身就是给自己看的嘛。
  朝廷要查帐,而且是由户部带着军队来查。
  晋商们自然群起反对。
  但多尔衮只用了最简单的一句话,直接粉碎了晋商们的最后防线。
  多尔衮道,本王接到密报,一众晋商有暗中勾结南面义兴朝的罪过,为证晋商清白,不妄不纵,须彻底查办。
  这下,晋商们傻眼了。
  其实他们是“无辜”的,清廷前三次向他们索要“义捐”时,给了几府盐铁等禁榷的专营权,同时也清楚,这些盐铁大部分是贩往江南的,简单地说,清廷是默认的。
  哪想到,这次为了索要“义捐”,突然就翻脸不认人了。
  晋商此时才明白,官字两张口,这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要是查下去,事实俱在,就会被扣上“卖国资敌”的谋反罪名。
  终于,晋商服软了。
  他们不但应允了多尔衮的三百万两,还允诺多捐三百万两,以资助清廷组建水师。
  多尔衮得到了他想要的,在布木布泰的干涉和斡旋下,终于下令,不再追查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