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4/1807

  这腔调,象煞了某些人。
  然而,沈致远却不自觉。
  但这话刺疼了东莪的心,她哽咽起来,道:“我若要告发你,何须到现在?你明明知道,如今就连我,都出不了府门……还这么来指责我。”
  沈致远见不得女人哭,他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其实……其实我就没怪过你,你知道你对我好,可……可……”
  显然是“可”不出来了。
  东莪却趁机慢慢依偎进沈致远怀里,敢情,女子就算年龄小些,调调儿,从古至今都一样。
  ……
  睿亲王府。
  多尔衮已经木立了很久。
  刚林、祁充格在边上侍立了已有半个时辰,连声气都只敢压抑着呼。
  多尔衮突然喝道:“为什么?”
  刚林和祁充格低着头,吓了一跳,对视一眼,想想还是闭嘴为妙,天知道多尔衮在问谁,问什么事,什么为什么?
  果然,多尔衮喝了一句之后,又沉默了。
  可过了一会,多尔衮又喝问道:“如此天衣无缝的局,怎么就被那小子一个个躲过了呢?是运气实在太好,还是真有天照应着?”
  刚林和祁充格这下总算是知道,多尔衮在问什么了。
  刚林轻声道:“局确是好局,荆王朱慈煃若不是行事太过,也不会遭遇惨死,由他在义兴朝牵制吴争,吴争的日子不会好过……郑成功都已经与吴争打起来了,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郝尚久偏偏在这个时候,进攻揭阳,从而使得双方罢兵,功亏一篑,最可惜的莫过于王朝先,王爷都许了他水师提督之职,可他却……要是能将舟山水师带来我方,那正在组建的大清水师可就有与吴争一较长短的可能了,哪怕是带来一半战船也好啊……哎,汉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王爷不必为此烦心,伤了自己的身子骨。”
  多尔衮无由地一声叹息,“本王错了。”
  刚林、祁充格大惊,不由地向外张望了一眼,今天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了?
  皇父摄政王竟然说自己错了?
  多尔衮象是自言自语道:“我朝马上得天下,本王更是以铁血闻名于世,却效仿南蛮子使什么阴谋诡计,堂堂正正地打过去也就是了……可惜啊,若是本王身子骨能撑得住,岂能让此竖子一战成名?”
  这话刚林和祁充格都不敢接。
  多尔衮慢慢回过头,看着刚林道:“扬州可有军报传来?”
  刚林摇摇头道:“还未曾有……想来敌军还是调兵遣将,这才过了六、七天的时间,调动军队、筹措粮草等等事宜,没有十天半月,显然是打不起来的。王爷安心休养,我朝在徐州囤有八万大军,如今王爷又派了英亲王为主帅前往徐州坐镇,出不了差错。”
  多尔衮想想也对,叹息道:“这是把双刃剑啊,阿济格若胜,那本王在朝中的压力就会更大,可若他要是败了,我朝的压力就更大……左右为难啊。”
  祁充格轻声道:“那就不胜不败……最后继续和谈,体面地结束战事?”
  多尔衮蹩眉喝斥道:“混帐东西!本王磊落之人,岂能分不清国事和私怨?”
  祁充格连忙赔罪道:“臣满口胡吣,请王爷治罪!”
  多尔衮慢慢敛去目光中的怒意,挥了挥手,疲惫地说道:“盯紧着些,那小南蛮子忒能偷奸耍滑,不可掉以轻信!另外,派人看住沈致远那小子……此时国战,真要让他再闹出些事,怕是连本王都保不住他了。”
  “是。”
  ……
  蒋全义是真将鞑子恨入了骨子里了,所以他够狠。
  从仪真开始,辗转千里,多少部下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有些甚至来不及认识,记住对方的名字。
  好不容易在靖江安顿下来,没过上几天舒心日子,战事又起,他手下刚整编、训练而成的六千多人,又被打残了,最后仅剩三千余人。
  所以,此战之前,泰州卫正兵、辅兵三万人在手,蒋全义是整日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
  这已经成了蒋全义的一种执念。
  如今,吴争部署泰州卫打主攻,这让蒋全义有种扬眉吐气的筷感。
  蒋全义以六千人为前锋尖兵,连夜直扑兴化城。
  连夜直扑,自然是带不了火炮的。
  扬州清军以宝应、兴化、盐城三地进行驻军,形成一个倒三角的局势,尤以兴化城驻军最多,为八千人,宝应、盐城各六千人。
  所以,泰州卫的六千人,照理是攻不下兴化城的。
  虽然兴化城城墙不高,也不厚,可毕竟守军有八千人,并且以逸待劳。
  想攻破,不是件易事。
  蒋全义心里也清楚,他的用意是,不妨先热热身,打兴化城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先恐吓一下兴化城守军,令他们心惊胆颤之下,向宝应、盐城的清军求援,把敌人吸引过来,然后好好打一场扬眉吐气的翻身仗。
  事实上,蒋全义从投至天争麾下之后,还确实没有打过一场可以拿得出手的胜仗。
  一直以来,他都是被打得最惨的那个。
  往往刚刚组建起一支军队,转眼就打个半残。
  所以,蒋全义非常渴望一次象样的胜利。
  而如今,手掌三万大军。
  是时候展露自己的才能了。
  蒋全义在兴化城下,看着高耸的城墙,悍然下令,“进攻!”
  
第1234章
兴化战役(一)
  巴山,瓜尔佳氏,镶黄旗人。
  袭其祖父巴岱的世管职,由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这个人,不管是心性,还是才能、本事,具有满族人的典型。
  好勇斗狠,每战必身先士卒。
  明清大凌河一战,满清梅勒额真屯布禄、牛录额真郎格等战没,巴山率百骑驰直冲入阵,硬生生地夺回了几人的尸体。
  凭此功巴山授牛录章京,后因功擢升甲喇额真(一甲喇为五牛录,甲喇额真之上,就是固山额真)。
  由此可见,此人是员勇将、鲁将。
  君子欺之以方,小人诱之以利,鲁勇之人,当逼迫之。
  蒋全义深谱此道,悍然下令进攻。
  但其实,蒋全义是极其保留的,他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对自己的生死看淡了,可对麾下将士的命,看得比他的命更重。
  蒋全义经常自问,我,为何还活着?!
  因为有人替自己死了,所以自己能活着。这是蒋全义得出的答案。
  这样的人,怎会莽撞地去以少击众?
  自然,蒋全义的攻,是逼迫,是诱敌。
  蒋全义在泰州驻守的日子里,早已了解过巴山此人,甚至哪一日,巴山在兴化城窑子里,找了哪个姑娘,蒋全义都知道的丝毫不差。
  以六千人悍然进攻八千人驻守的兴化城,是个人,都得怒!
  太他妈看不起人了不是?
  就算手下是八千头猪,那也得拱你一个大马趴不是?
  巴山果然怒了!
  他听不进左右偏将的劝阻,毅然率一千八百骑兵,出城迎战蒋全义。
  其实,巴山并不象表现的那么鲁莽,他已经算谨慎的了。
  清骑对明军,对面就算是兵力再翻一番,一千八百骑兵也能够犁上两个来回。
  可鲁勇之人,定是认死理的。
  既定的观念,很难改变。
  也是,顺风仗打惯了嘛,从清军入关,试看天下,谁能匹敌?
  可惜……可惜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4/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