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5/1807

  蒋全义虽然没有大炮,可有小炮,就是那种靠弹力发射的改良虎蹲炮。
  小炮数量还真不少,八百尊。
  从各卫改编成北伐军时,军队的编制就已经规范化。
  北伐军采用的四四制,四小队(班)为一排,每个排拥有一个炮队(四门小炮)。
  也就是说,每五十人中,就有四门小炮。六千人,就有近五百门了。
  小炮可以拆卸成炮管、基座两部分,便于携带。
  而蒋全义此次有备而来,他聚集了八百门小炮,就是为了对付兴化城的巴山。
  诱敌出城,以密集炮火覆盖之,就是吴争一直提倡、强调,面对清骑的典型打法。
  蒋全义深谱此道。
  北伐军集结于泰州,兴化城首当其冲,守军自然是严阵以待。
  巴山调动骑兵,其实只是一种说法,因为骑兵早已待命。
  从十里之外,火枪兵的冲锋,至城墙是需要时间的。
  当然,巴山是绝不会在乎,双方在城外发生碰撞的,他巴不得能发生碰撞。
  北伐军在距离城墙三里地的时候,南城门霍然大开。
  骑兵以五纵列向外涌出,然后向左右迅速散开。
  一千八百骑兵有多大规模?
  如果不站在高处,怕是看不到首尾。
  这本身就是一种武力的震慑。
  而清骑出城迎敌,北伐军士兵如何应对?
  全趴下了。
  巴山见了,那是哈哈狂笑。
  原来南蛮子号称的“北伐军”,就是这德性?
  这能挡信铁骑兵冲锋?
  巴山迅速止住笑,扬着弯刀,厉声大喝道:“儿郎们……我大清的勇士们……随本将军碾碎这群无胆南蛮子,攻进泰州府,攻进应天府……杀啊!”
  铁蹄飞扬,战马马蹄扬起阵阵的尘土,瞬间笼罩了数里方圆。
  “隆隆”的蹄声开始轰鸣,形成了大地的共振,如同演练场中,无数同时擂响的激昂的战鼓声,震撼人心。
  三里的距离,弹指之间。
  然而,就在这“隆隆”的蹄声响起之后的一瞬间。
  又一阵“隆隆”声从趴在地上的北伐军身后响起,一样地轰鸣。
  甚至,迅速盖过了一千八百战马的蹄声。
  炮弹,如同暴雨般地洒下,足以淹盖这群满清勇士。
  其实,这种炮弹的威力非常小,小到只能涉及方圆二、三丈的距离。
  甚至于弹片无法击穿铁骑身上的铁甲。
  但,蒋全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形成了局部的密集覆盖,这就是名将的雏形。
  清骑以五纵列出城门,就算左右散开,以三里的距离,怎么可能做到疏散?
  巴山的用意,无非就是冲击和碾压,又怎么可能会刻意地去控制骑兵密度?
  鞑子本来就不擅长阵列,打仗靠得就是一个字——冲。
  这是他们的天生优势,以攻为守,无往而不胜。
  但,兵器的克制,也是先天的。
  特别是刻意地克制,那效果就会成倍的扩大。
  闭上眼睛,去体会那种被八百门炮齐射的酸爽吧。
  这就是一场人为的“灾难”。
  虎蹲炮的优点,不是它的威力,而是它发射快,如同此时西欧的速射炮。
  一分钟就能打三、四发,甚至在十二发之内,不需要清理炮管。
  这是一场铁雨,飞溅的弹片,就算击不穿骑兵身上的铠甲,也足以嵌入战马的内腹。
  腥、风、血、雨,毫不为过。
  清骑甚至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完全地被笼罩在这五、六里方圆之内。
  除了战马的嘶鸣、混乱的嚎叫、凄惨的哀号……再没有人可以逼近咫尺之外的趴在地上的北伐军士兵。
  这个咫尺距离,仅仅为百步。
  这个距离,便是生死线,清军难以逾雷池一步。
  出城前豪言壮语的巴山,在第一轮炮弹爆炸时,就被受伤的战马甩下,幸亏战马马腿受伤,否则,战马发狂的速度,得拖死他。
  但这也让巴山逃过了一劫,不得不说,战马是通灵性的,它们有着先天的避险功能。
  可奇怪的事就这么发生了,或许战马是被炸晕了头了,当巴山的战马,一瘸一瘸地拖着已经昏迷的巴山,来到北伐军阵前数十步时,所有人都愣了,就算什么?临阵投敌了?
  
第1235章
兴化战役(二)
  蒋全义反应最快,跳起来嘶吼道:“都傻了吗,他妈的,送上门的功劳都不知道捡吗……还不将他拿了?!”
  巴山被俘,一千八百骑兵折损大半,余者早已胆寒,丧失了斗志,这一幕,仅仅发生在弹指之间。
  城墙上观战的清军猝然不及之下,反应不过来,仗,还能这种打法?
  双方连接触都没有,就胜败已分?
  一千八百铁骑竟是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在看到战马拖着巴山,被北伐军俘虏之时,城上偏将这才回过神来。
  这下糟了!
  主将被俘,城就算不破,自己怕是也得吃瓜落。
  好在巴山只带走了骑兵,城内还有六千多步兵,来敌无非也只是六千人,可堪一战!
  偏将迅速下令,下到城墙,主动出击,救回巴山。
  这命令被贯彻得挺好。
  至少巴山的亲信们,算是松了口气。
  失去巴山,他们就会被编入别的旗,将会失去现有的一切,成为别旗的奴,一切又将重头开始。
  人生有多少次可以重新开始啊?
  ……
  蒋全义笑了。
  看着拥挤在城墙上的守军,一部分开始向城下撤退时,他笑得很开心。
  这就是他的真正目的。
  攻城,那是诈唬。
  没有火炮跟上,就得拿士兵的命去填。
  蒋全义舍不得。
  “撤!”
  蒋全义迅速而果断地下令道。
  北伐军前锋,挟裹着刚刚得手的俘虏巴山,如潮水般地后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5/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