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6/1807

  这一幕,让守军偏将愤怒不已。
  搞什么呀?
  能不能堂堂正正地打一场了?
  可眼见为实,敌人终究是退了。
  为何退?
  自然是不敢正面交战。
  可他却不去想想,这支北伐军的火炮既然可以歼灭一千多骑兵,又怎会在意这数千追击的步兵呢?
  可人啊,往往在抉择的叉口,总喜欢朝有利于自己的那一面想,至于不利的那面,完全被忽视。
  偏将在想,要是敌人有把握战胜,为何要退。
  因为没把握,所以才要撤退。
  然后,这个解释不断地强化着他的判断,他悍然下令,“追击!”
  ……
  蒋全义的战术,已经开始脱离了步兵操典的范畴。
  步兵操典里没有象这种打法。
  可蒋全义就喜欢标新立异这种调调,他打算,把自己今日之战术,写进步兵操典去,如此,他便可与北伐军同寿!
  要写进步兵操典不易,不仅仅是靠一场胜利,就能验证他的战术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
  所以,蒋全义要做的是,完胜!
  兴化城守军,出城门之时,北伐军已经在撤退。
  也就是说,这个距离是三里。
  三里地,对骑兵不算什么,可对步兵而言,得让人跑得直喘气。
  问题是,北伐军也在跑。
  想追上,那得拼命追,速度盖过敌人才行。
  这是蒋全义又一种变相地以逸待劳,至少,敌人想追击,你得多跑三里地。
  而往往,三里地跑下来,不习惯地人,就会喘得如牛。
  还怎么打?
  可北伐军士兵不一样,跑步那是他们天天练的必修课。
  三里距离……啧啧,哪天不跪个七、八里,估计都不管饭。
  想要追上,难!
  蒋全义当然不能让敌人失去追上的希望,所以,北伐军是跑一段,歇一段,做什么?等敌人来追啊!
  可叹的是,背着八百门虎蹲炮的士兵,着实遭了难,谁乐意扛着二十多斤的铁疙瘩逗人玩儿啊?
  关键是还不能打,怕把人给吓回去了。
  这一追一逃,整整半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一直到北伐军“逃”回宁乡附近,变成前队的后队,遭遇了泰州卫赶到的主力时,那么一切就该结束了。
  ……
  官道上,追击的清军掉队的越来越多。
  守军偏将已经喘得是上气不接下气,这无胆的南蛮子,就会耍诡计,难道就不能堂堂正正地战一场……这是要逃回泰州城吗?
  偏将心里有些后悔了,倒不是后悔不该出兵救巴山,而是后悔就不该追击。
  这半天追下来,瞧瞧身边的士兵们,哪还有拼杀的力气。
  想到这,偏将不由得后脊一凉,他终于意识到了危险。
  绝不能再追,一旦过了宁乡,万一敌人设有埋伏,那就危险了,自己带出来四千人,这要是中了埋伏,兴化城怕是要守不住。
  “停止追击!”
  这一命令,太得人心了,简直让那些追击的清兵,想扑上去亲吻。
  可惜,这半天时间的追击,不说人心跑散了,就说队伍、建制,那是早已散了。
  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
  命令也就在偏将身边有用,传不出去啊。
  偏将是急得直跺脚啊,他这里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出城追击,该有多蠢了。
  然而,根本容不得他后悔,因为,北伐军的炮击,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式开始了。
  ……
  其实偏将的命令,下得很及时,如果这是在正常情况下,蒋全义就算设伏,也占不了太大的便宜。
  因为以眼下的火器,不管是火枪还是火炮,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不是火力不够,而是推进速度太慢。
  除了攻城,譬如兴化城,它就在那,只要肃清外围,就可以悠哉悠哉地将火炮推到射程内,然后轰击,就算轰不垮城墙,吓唬吓唬人,总也是可以的。
  可如果是野战,只要敌人想逃,就没法追,追不上啊,机动力不足嘛。
  无非就是象此时清军追击北伐军一样,比赛谁先跑不动罢了。
  可问题是,蒋全义既然有了第一、第二步,自然也能预料到这一步。
  改成前队的后队,也就是肩扛虎蹲炮的士兵,早已得到蒋全义战前指导。
  蒋全义的部署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们在甩开脚丫子南逃时,遇上从泰州来的主力就停下,并配合主力,对官道上的追兵,进行炮击。
  这次炮击,就与兴化城下的不同了。
  区别在于,这次是远、中、近三个火炮梯队。
  近,自然是虎蹲炮。
  中,是速射炮。
  远的,那就是最新式的大口径炮了,这是仿制进口战船上的舷炮加以改良后的成果,泰州卫也刚刚换装没多久。
  
第1236章
蒋全义要的典范
  这支清兵,他们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因为他们竟成这批大口径火炮的第一批“临床”试验品。
  此时清军如果是散开的,不,清军还真是散开的,他们的队伍凌乱,前后延绵十几里。
  可这不代表着清军离开了官道啊。
  正因为清军是追击,谁脑子坏了会下官道,往泥泞的田野追击?
  队伍虽然散乱,可人却都还在官道上。
  官道,太容易标定射击诸元了,因为它目标明显,是死物。
  “隆隆”大口径炮炮声,来自十多里外,将十六磅的炮弹,迸出炮口后,带着尖啸声划过天际。
  “嗵嗵”的速射炮,打的是开花弹,一炸就是一大片。
  而“嘭嘭”的虎蹲炮声,那就是一场暴雨,雨点虽小,奈何它密集啊。
  这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双方士兵自始至终,根本没有接触。
  十几里长的,本是夯实,质地坚硬的官道路面,在短短一柱香的时间,就象农户开垦田地般地被翻犁了一遍。
  在战斗结束之后,打扫战场的北伐军士兵,脚踩上去,就如同踩在粉末中一般,一脚就是一个一寸深的脚印。
  这是一场付出巨大弹药消耗换来的胜利。
  如果仅仅从弹药成本而言,蒋全义得被重重责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