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3/1807

  简单地说,就是打痛了敌人,敌人的反击,蒋全义是承受不住的。
  ……
  蒋全义最让吴争生气的是,他其实并非是让传令兵禀报的,半夜时分才率军出发。
  而是傍晚埋锅造饭,让将士们吃了一顿好的、饱的之后,随即挥师北上。
  也就是说,比他派传令兵禀报的时间,足足提早了三个时辰。
  三个时辰,按普通人的速度,一个时辰也就走二十里左右,可北伐军的行军速度,是经过步兵操典严格规定的,普通行军一个时辰是二十六里,急行军需要达到三十里以上。
  一个时辰三十里,几乎是慢跑的速度了。
  而且不是仅仅一个时辰,操典中规定,一次长途奔袭训练是四个时辰,也就是说,得百里以上。
  而蒋全义本身就有着不被吴争阻拦的小心思,怎么可能是令泰州卫慢悠悠地行军呢?
  其实在吴争得到禀报时,蒋全义率部已经过时堡,逼近宝应了。
  吴争派人传令,让蒋全义“攻击即止”,那就是个笑话。
  因为这命令传到宝应时,蒋全义已经率部攻下了宝应,正趁胜攻打大河卫。
  明朝设置卫所,普通府大都是数府一卫。
  只有军事重镇、要隘,才一府一卫。
  譬如太仓设镇海卫,松江设金山卫,嘉兴设海宁卫诸如此类的。
  可淮安府却有三卫,不说邳州那一卫,就说淮安府治所山阳,一城就设有两卫——淮安卫和大河卫。
  这是因为淮安府不仅是漕运中枢、交通要津、治河中心,更是盐业集散地和关榷重地。
  淮安府与他府不同之处更在于淮安府这两卫,都属朝廷中军都督府直辖,和一般卫指挥司不同,品级相对要高一阶,同时两卫除防卫、屯田外,还担负着漕运任务。
  淮安府两卫,不但有各自独立的造船厂、军械局、教场及卫学等设施,还拥有六百石以上漕船近四百艘,这运力足以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一次性启运。
  其实,这也是吴争担心北伐之时,进攻受阻,陷入僵持困境的原因。
  大运河是柄双刃剑,伤人亦伤己。
  也就是说,一旦清廷全力南下,那其后续援兵之数量是不可想象的。
  ……
  蒋全义所率泰州卫前锋一万之众,两夜一天,以犁庭扫穴之势从兴化奔袭数百里。
  战果是巨大的,但泰州卫兵锋也已经钝了。
  劲弩之末,难穿鲁缟。
  强攻大河卫受阻。
  大河卫在鼎盛时,有八个千户所,人员高达万人,正军五千多人,守城操练官兵二千余人,岁造式军械高达万件。
  明末时,卫所制度崩塌,可因江南富裕,加上淮安府与西北不同,乃赋税重镇,所以,这种崩塌并未波及。
  所以,清廷几乎是全员收纳了淮安卫和大河卫。
  这就造成了,二卫在淮安府有正军近万人,同时,可迅速征召的兵员,同样高达万人之巨。
  也就是说,蒋全义面临的敌人数量,至少在一万六千人以上。
  同时,淮安府既然是军事、赋税重镇,城墙防御程度必定也高。
  泰州卫想以速战速决攻破淮安,那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在连续三波试探攻城失利之后,蒋全义没有孤注一掷,他随即下令,城外扎营,修整一晚之后,明日再攻。
  ……
  这时,吴争“攻击即止”的命令,才辗转传到蒋全义面前。
  蒋全义接过命令,稍一查看,便仰头哈哈大笑一声,然后双手一搓,将它在烛好上引燃,瞬间,纸团化为灰烬。
  敢如此处置大将军的军令,这是要造反吗?
  就在传令兵惊骇之时,蒋全义沉声道:“你回去转禀王爷,驻守兴化的一万泰州卫,蒋某已经调动北上了,请王爷另派军队驻守……蒋某若攻不下此城,就战死在淮安府城前,不必劳动王爷,日后动用军法……若有幸攻下此城,还请王爷念及蒋某立功心切,能将功折罪,宽恕蒋某今日抗令之责!”
  蒋全义随即下了三道令,令后续主力一万人急行赶来,令兴化一万守军即刻北上,同时向南面高邮派出信使,请方国安率部增援淮安。
  次日一早,蒋全义继续佯攻山阳城。
  一来为了牵制城中守军,二来等候主力携火炮等攻城武器到达。
  同时,蒋全义在斟酌之后,毅然分兵,派出一支偏师向西,经岔河攻高良涧,用意沿洪泽湖北上包抄山阳城北。
  其实在这个时候,如果按吴争战前的目标,宝应、盐城一落,整个扬州府到手,战略目标已经初步达成。
  但由于蒋全义的“擅作主张”,失去了一次与清廷“化干戈为玉帛”的好机会。
  这就使得战争渐渐地扩大,变得不可控起来。
  
第1244章
初露端倪
  吴争接到传令兵回报时,脸色顿时铁青。
  “兵痞!”吴争怒骂道,“十足一个兵痞,跟本王玩将在外君命不受的游戏?老子玩时,你他妈的还在仪真被鞑子压着打呢!”
  吴争是真错愕,这不是自己经常玩得招术吗?
  如今竟被蒋全义玩了。
  马士英助言道:“蒋全义太不识上下尊卑了,竟如此狂妄,定要严惩,以儆效尤!王爷,派属下亲自前去传令,解了他的兵权,递解回来,任由王爷处置!”
  听了这话,吴争反而冷静下来,翻翻白眼道:“解除他的兵权,谁来领泰州卫?你老马要是能代替蒋全义,本王这就下令,拿他回来。”
  马士英苦笑道:“马某只是替王爷鸣不平罢了……”
  吴争深吸一口气,“帐先记下,日后连本带利清算……不过眼下,泰州卫势已尽,已难有作为,急需一支生力军有别的方向,打开僵持局面。否则,徐州敌军一旦沿运河南下,怕泰州卫要吃大亏!”
  说到这吴争不由得又愤怒起来,“还有凤阳府的一万多敌军,那也不是摆设……蒋全义这厮,就专门给本王出难题!”
  马士英点头道:“要真如王爷所料,凤阳、徐州敌军合围,那泰州卫可就危险了……方将军手中不过万人,既要守江都、高邮,恐怕能调之兵不多,要不,调陈将军或者池将军率部北上增援?”
  吴争皱眉看着地图,思忖着摇摇头道:“这二部是预备队,轻易不可动用,至少也得在凤阳、徐州敌军有所动作之后……况且,蒋全义部只是体力不止,并非无力攻打淮安,泰州卫有三万人,应付淮安府敌军,已经足够,填上陈、池二部,没有必要。”
  马士英认同道:“哎……要是朝廷能派兵攻滁州,牵制凤阳敌军,那就好了。”
  吴争目光一闪,道:“我亲笔书信一封,你携之跑一趟应天府,亲手交给陛下。”
  马士英急道:“送信之事,何不交给其它人去做,王爷身边离不开人。”
  吴争一愣,随即笑骂道:“你老马又不是二八佳人……本王还用不着人服侍。”
  马士英尴尬地笑笑,“马某意思是,如今左右布政使等诸公都不在王爷身边,王爷身边好歹要留个能说话之人……”
  吴争微笑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应天府不远,况且此信关系到朝廷能否出兵滁州,你速去速回就是了。”
  马士英无奈应道:“请王爷多保重!”
  ……
  这说话间,又是一天的血战。
  蒋全义是真想不通了,淮安府就算是满编,那也只昌二万人的编制。
  在泰州卫主力赶到淮安府外围时,蒋全义手里实际上已经有可用之兵二万人。
  加上大小口径火炮不下三百门,可数次强攻,都被守军硬顶了回来。
  而这时,火枪兵的缺陷也随之暴露出来……防御能力极差!
  因为没有装备铠甲,士兵们几乎以肉身面对敌人的火铳、弓弩、投石、滚木,而在没有连发火器的时代,这一点是极度致命的。
  火枪的优势在于远距离火力输出,不与敌近身接触,相对于敌守军,人手一领的各种甲具而言,同样一刀、一刺,其伤害度是相差极大的。
  蒋全义一直“迷信”于火器的威力,当然,这是事实,可问题是眼下是攻城,除非守军士气崩溃,大军一涌而入,否则,肉搏是必须的。
  哪怕是后世,飞机、大炮轰炸之后,也必须步兵冲上去,才算是真正占领。
  而对于火枪兵攻城,缺欠实际战例,也一直是军校所缺乏真正指导性战术的。
  唯一的战术指导,就是大炮轰,步兵冲,步兵冲完大炮轰,大炮轰完步兵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3/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