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8/1807

  没有人,能在垂死之际,还有这种战略魄力,哪怕他曾经是个勇者。
  所以,吴争决定赌,赌多尔衮此次布下的局,依旧只是想打压自己,削弱北伐军的实力,而不是趁此倾力决战。
  设定下这一前提,那么,淮安城中就不可能有那么多骑兵备战。
  吴争随即对蒋全义道:“你留在这指挥,每隔一时辰,就对城头发起一次佯攻,来牵制祖大弼……集结一支偏师,本王亲自率领,原路突袭北门!”
  蒋全义这下急了,“就算真如王爷所料,城中只有数百骑兵……可王爷身子贵重,岂可轻易冒险,率偏师出击之事,自该由卑职去做!”
  “屁!”吴争笑骂道,“本王这些年也是冒着矢石,从战场上滚出来的……哪来的贵重?”
  众将领纷纷劝说,身为主帅,绝不可以身犯险,该留在主营中掌控大局。
  吴争仔细想想也是,于是点点头道:“那也成……蒋全义,此去若遇不可为,不可勉强,原路退回就是。淮安城是死的,就算此战不克,还有来日,可你和众将士丢了性命,就再也活不过来了!”
  蒋全义郑重行了一军礼道:“大将军尽管放心,蒋某经过这些年,别的本事没有长进,可要论撤退逃命……北伐军中怕是没一人能与我比!”
  吴争和众将闻听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很爽朗。
  这哪还有起初时那种沉闷和沮丧?
  ……
  赵史有些郁闷了。
  僵持不是很对他的胃口吗?
  是对胃口,可问题也来了。
  僵持会消磨人的激情和斗志。
  赵史自然不会,因为他本就没有斗志可言,也不需要斗志,他只是依仗着与吴争的“交情”,以百户的官职,在长林卫谋了个副档头的缺罢了。
  原本想着,有泰州卫在南面,自己在淮安城出不了什么事,只要混上一年两年的,那回去就是一桩功劳,升个副千户肯定没问题。
  可哪想到,战争说暴发就暴发了。
  好在赵史是个“老江湖”了,这处理人际关系,确实有一套,在大河卫中,混得是风生水起。
  这也就有了之前煽动一部分大河卫士兵起事的那一出。
  可事是起了,却打不起来僵持着,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些“叛兵”之前是听自己煽惑,可眼下他们的家人都在后面,这一对峙,时间久了,一个个偷偷地时不时地往后溜,开小差,这怎么可以?
  万一对面突然进攻,结局只有一个,一哄而散。
  赵史很世故,也很聪明。他既然意识到了这点,就能想出应对之法,但想的对策,虽然有效,就是有些阴……丧良心。
  赵史悄悄交待了他麾下的几个长林卫几句,等长林卫领命而去,他就悄悄地往后溜。
  黑灯瞎火的,除了双方前头有火把照映着,后面是一团黑。
  当数十枝箭矢“嗡……”地由“叛军”后面射向敌军时,这引起的后果是,一场矢战突然暴发。
  这种人员密集、毫无遮挡的大街,双方一旦开始相互射箭,那就是站着被“枪毙”。
  一时间,双方有数百人倒下。
  一旦见了血,那就是个不死不休的不了局。
  双方前锋没法退,后面都是人。
  既然没法退只能等死,那不如冲上去,或许还能拼出条活路。
  就这样,淮安城中最大的一场血战,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暴发了。
  这些大河卫将士,原本没想着拼命,可眼下却不得不拼命了。
  该死的赵史,采纳了陈栋的建议,将许多将士的家人如今起来,带在后面充人数,原本是想着壮壮声势,不想此时大战一起,这些家人就等于是待宰的羔羊。
  心里想着身后家人安危,是个人,这时也只得拼命了。
  赵史的计策绝不绝?
  都绝到他家祖坟了!
  ……
  祖大弼其实判断得出城外泰州卫不断地进攻是佯攻。
  可判断得出归判断得出,应对还是必须谨慎应对的。
  所谓佯攻,那也是攻啊,谁能保证,佯攻不会突然变成真攻了呢?
  所以,这一夜的聚精会神,让祖大弼确实忽略了身后城下,还有这么一群乱兵。
  祖大弼是太相信这支汉八旗的战斗力了,当然,汉八旗的组成,那都是老兵,除了从降清的明军之外,就是从东北征召的当地汉人。
  无论从体格和对刀剑弓弩熟稔的天性,都不是寻常南方人可以比拟的。
  可问题是,那得看时候、看战场地形,就这直不隆冬的大街上,最勇猛、再弓马娴熟的人,其实和一个普通人没两样,反正就是“噢”地一声没声息了。
  赵史想出的计策虽然阴损,但从最后的效果而言,其实是正确的,因为在这样漆黑的夜里、毫无遮挡的区域,突然暴发的战斗,其实是“叛军”占了大便宜的。
  一命换一命,无疑是“叛军”占便宜,无天良的便宜。
  这也是事后,赵史几乎差点死在大河卫将士手里的主要原因。
  因为恨哪!大河卫将士把赵史恨到骨子里了!
  这一夜有多少无辜的将士家人,因赵史的那数十枝箭丧生,其实已经算不清了,不是大河卫将士连自己家人都算不清楚,而是无数将士自己也战死了,有些甚至已经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花名册上的仅仅就是个名字。
  原本该有的籍册,也因数年前,清军占领淮安府时,被当时将领一把火给烧了,因为一旦清军按名册追索,无数淮安府的士兵家眷都会被迫害。
  只是烧名册的将军,绝不会想到,淮安、大河两卫会降清。
  当然,赵史被人追杀之事,那是后话了。
  
第1264章
变化
  身后城下“叛军”的突然异动,恰逢泰州卫又一次佯攻。
  这让城楼上的祖大弼,终于开始紧张起来。
  但祖大弼依旧有应对之预案,此时在南门两侧集结的主力,尚有万人之数,这还不算正与“乱军”交战的三千汉八旗。
  所以,祖大弼的应对之策,就是调动没有上城墙的两侧后备队六千之数,压上去,配合三千汉八旗平乱。
  在祖大弼看来,乱军应该能够迅速平定,而此时佯攻的泰州卫,依旧可以被铁甲兵撞回去。
  可变化总在不经意之间。
  泰州卫本身就是佯攻,所谓佯攻,就是一触即退,在没有遭受重创之前,见难即退。
  这原本是正常的“例战”,一个时辰一次嘛,吴王定的。
  可士兵与士兵不一样,泰州卫的士兵,大都上过三个月军校,知书识礼是肯定称不上的,但相较于普通士兵而言,北伐军士后更有协同大局观,更擅于捕捉战机。
  没错,因为三个月军校,主要训练的就是协同和配合。
  这是冷、热兵器最大的不同点,冷兵器崇尚勇武,一个身高马大的勇者,可以扫荡数十人乃至上百人,可去热兵器战场试试,就算几个人,也能将无双吕布瞬间整趴下,分分钟教会他做人。
  所以,热兵器首要不是勇猛,而是协同、配合。
  战场上,一杆枪其实打不死人,而十杆枪就是一张小型火力网,佛挡杀佛,遇神杀神。
  正因为学会了协同和配合,士兵养成并具备了对战场态势的基础观察力,同时学会了事无巨细地上报。
  就有许多士兵在撤退之后,一级级向上报,南城门内,似乎有战斗在发生。
  淮安城,城墙既高又厚实。
  吴争的主营又在数里之外,加上是夜里,很难觉察城门内的异状,这也是祖大弼有恃无恐的主要原因。
  但这个上报,也改变了淮安战局。
  ……
  不断地有情报显示,南门内存在着规模不小的战斗。
  吴争很自然地将这情报,与前半夜东门方向的大火联系起来了。
  其实,原本在吴争心里,对淮安城内的长林卫并不抱多大希望,渗透进去的日子尚短,人数不足,再加上祖大弼早已下令封城,让几百长林卫在数万军队的眼皮子底下引发骚乱,这确实有些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