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06

-----------------------------------------------------------------------------------------------------------------------
☆本文由网友上传至看帮网(https://www.kanbang.cc),仅供预览,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
刘备的日常
作者:熏香如风
内容简介:
  瓒:嘿!刘备。
  绍:哈!刘备。
  术:哼!刘备。
  操:呸!刘备。
  众美:啊!刘备。
  ……
  正经的简介:魂穿少年刘备,从改变楼桑村自家老宅开始,与十九岁孤母相依为伴,同村刘氏兄弟相帮,千金买马骨,一诺重千金。复爵陆城亭侯,师从卢植,种田养士,数城大建,未来可期。
  ……
  一句话简介:且看双传奇难度下,刘三墩无伤通关,解锁三国完美真·结局。
  ……
  解锁稀有成就:北境守护者,草原撑犁孤涂,鲜卑驯鹿人,哺育万马者,东胡共主,诸羌执鞭者,遥远绿洲主人,陇右牧羊人,三南大君,四海炎船主,东王君父,十洲之主,虎衣明王,罗马解放者(准备解锁)。
  ……
  哔!阅读前提示:
  ①:这是一簿大汉继承者们的青春修炼手册。
  ②:这是一本用减字白话文书写的成长日志。
  ③:这大体上是个古装励志言情传记故事会。
第一卷
楼桑
第001章
实木地板
  炊烟四起,黄狗乱吠,顺着夕阳的余晖,将目光洒向院中那丛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胖子下意识的长出了口气。
  自家的宅子很大,分前后两院。
  前院临着村中大道,门旁建有门阙,院内广植花木,后院还辟有角门。正门中高侧低,中门高大可通车马,侧门为小门便于日常出入,前院左右两侧皆为宾客居所,以长廊相连。院中为堂,堂后又以土墙隔出内院,里面是主人家居处的重檐大屋。围着墙垣还有车房、马厩、厨房、仓库以及奴仆住所等附属房屋,规模相当大。
  只不过,这一切都只存在小胖子的脑海中。
  眼前真实的情况是:院墙四处漏风,门阙塌掉半边,廊木腐朽折断,两侧客房也多半坍塌,被胡乱搭成鸡埘。本应遍植前院的花圃,如今秃了多半,露出黄褐色的底泥。间隔着还有茂盛的野草钻出,挤占了不多的空间。
  前院半人深的黄蒿野草间,有条小路通向左边侧门,许是没了车马进出,很久没有打开过的中门已难以开启。
  用家道中落都不足以形容此时的状况,最贴切的说法应是:破落户。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屋内、廊下全铺满了木地板,而且还是实打实的实木地板。
  “穿越就穿越,给个好点的身份会死啊……”望着两只白胖的小手,胖子又无奈的叹了口气。
  “墩儿,你看为娘手里拿的是什么?”
  闻声抬头,一个妙龄妇人正举着个油亮的糖饼,冲他直眨眼。
  胖子下意识的瞥了眼妇人头上的银簪,语气又是一黯,“阿母,记得你出门的时候,头上插的可是金簪。”
  “咦,墩儿是不是眼花?”妇人摇了摇糖饼,三步两步奔到小胖子身前,“不想吃啦?”
  小胖子吞着口水,肚子却越发饥饿起来。
  妇人将糖饼掰成两半,大的塞进小胖子手里,小的留给自己。挨着小胖子坐到廊下,小口小口的吃起来。
  低头看了眼随妇人双腿前后晃悠着的褪了色的绣花鞋,小胖子露出一丝完全不符合年龄的苦笑:“阿母,家有几亩田?”
  “三五亩总有的。”少妇哼着不知名的歌谣,漫不经心的答道。因为吃起来,总是很开心的。
  “田归何处?”
  “由你叔父代管。”
  “能要回来吗?”
  “估计很难。”
  “……”小胖子无语,瞥了眼吃起来欢乐无限的妙龄少妇,最后问道:“阿母,你今年几岁?”
  “十九。”少妇脱口而出,却忽地一愣,“墩儿,你为何问为娘岁数?”
  “随口问问。”小胖子将大半个糖饼递给少妇,撑臂跳到廊下。
  古代女子及笄(15岁)可嫁。乡下更小,十三四岁便可领回家。十九岁虽然年轻,但做母亲在这个时代已经很普遍了。
  “不吃啦?”妇人举着糖饼在背后问道。
  费劲的在黄蒿野草间穿行,小胖子第一次踏出院门。
  入目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村落,正是饭时,炊烟袅袅,饭香扑鼻。用力的嗅了嗅,目光再转右,一株冠盖如云的大树生在篱前,巨大的树荫隔着村中土路远远伸来,竟笼罩了小半边前院。
  望了望村中的茅草土坯房,再回头看看自家的重檐高屋,小胖子终于寻到丝安慰。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廊下那位小妈,农活不通,家务不精,吃喝拉撒睡,样样稀松。一句话概括,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
  度日多靠典当,就不知破落的家境,还能撑多久……
  “阿母,我可有名字?”
  “你又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自然有名。”小妇人双眼一瞪,“你父姓刘,你自姓刘。族中又排第三……”
  小胖子抽搐着眼角,“刘……三……墩?”
  “平,刘平。”妇人一双美眸突地荡起水波,却又转瞬而逝。
  小胖子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一个历史上同名的牛逼人物。这便又不死心的问道:“今夕是何年?”
  “延熹九年。”妇人吃完半块糖饼,直起腰冲小胖子招了招手。
  小胖子咬牙切齿外带满脸羞涩,却又忍不住挪到母亲身前。
  小妇人侧身散开衣襟,吃力的将小胖墩抱在怀中。
  “慢些吃,又没人跟你抢。”
  小胖子刚想反驳,便被生生憋了回去。吃完一边,再换另一边,如此也只吃了个半饱。
  小胖子估计自己应该有4到5岁,光吃奶显然是吃不饱的。
  只不过,他倒是没想想,乡下娃四五岁还在吃奶,方圆十里也就他刘三墩独一份了吧。
  小胖子没敢问父亲的事,想来凶多吉少。问了也是徒令母亲伤心。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是阿母能留在这个破落家里的唯一原因。
  这个时代,改嫁其实很平常。
  小心的将大半块饼包裹起来,小妇人整理好衣襟,脱掉绣鞋,进了堂去。后院的住宅已多半不用,母子就住在高大气派的重檐明堂内。
  反正也不会有客来。
  擦拭地板,是母亲每日必做的功课。小胖子认为这是种修行。
  家可以破落,但人不可以跟着破落。从这点来说,母亲完全与年龄相符的天真和乐观,倒是这个家当下最美的风景。

< 章节目录 >   < >   当前阅读进度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