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06

  廊下有两双鞋。一双木屐,一双绣鞋。
  出远门母亲会穿绣鞋,在家多半穿木屐。因为方便脱穿。难怪形容一个人嚣张,会用剑履上殿。穿着鞋直接踩在一尘不染的木地板上,完全不顾及别人的劳动成果和感受,确实够嚣张的。
  明堂大而阔,等擦拭完,天已渐黑。晚饭该怎么办?少妇叉腰想了想,这便向搭建在废墟内的鸡窝走去。
  “怎么又没下蛋?”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这句话被无所事事的小胖子听见,便也围了过来。
  伸头看去,但见一鸡金毫、铁距,体型魁梧、眼大而锐,喙粗短,长颈无毛,似火高昂,颈、胸、胫几成一直线。
  小胖子双眼骤亮:“好一只雄鸡!”
第002章
鸡不下蛋
  “怎会是雄鸡?”小妇人扑闪着大眼睛,指着鸡头说道:“雄鸡必有冠,这只鸡怎会是雄鸡?且看它的尾巴,也没有锦毛。”
  “阿母,这是只斗鸡。”小胖子搓着手道:“看模样,还是只常胜将军。”
  “斗鸡?”小妇人又看了看,不禁讪笑道:“此鸡……乃是你父一手养大,我岂能知?”
  “斗鸡走马,貌似老爹也是个纨绔啊!”话音未落,耳朵就被揪了起来。小妇人两腮绯红,瞪眼骂道:“你父博学多才,年二十便举孝廉。十里八乡,哪个不知,谁人不晓。哪由得你这个不孝子牙尖嘴利的编排。”
  “举孝廉……”小胖子的双眼顿时冒出说不清道不明的亮光来。
  “斗鸡舞鹤,煮酒调琴,这是士大夫的情趣,知道吗?”这几句话,母亲说的很是骄傲。
  “孩儿知道了……”耳朵半分疼痛都没有,小胖子还是苦着脸央求道。
  “原来是只没用的斗鸡。”小妇人双目弯弯,不时的舔着嘴角。貌似……
  小胖子顿时翻起白眼,“阿母,你不会想把它煮了吧?”
  “嗯,反正又不下蛋,倒不如煮了……”
  见母亲跃跃欲试,小胖子这便劝道:“斗鸡暴戾,只吃荤腥。且多用毒虫蓄养,毒性早已入骨,吃之必死。”
  “你怎么知道?”看表情,小妇人似乎有些信了。
  “阿母你看它全身毛发疏稀,脖颈鲜红如血,目露凶光,爪生五趾,分明是毒性深沉之状啊……”
  “似乎有理。”小妇人点了点头,忽然凶狠狠的又揪住耳朵:“你又是如何知晓?莫非为娘藏起来的杂书被你翻了去?”
  “咦,还有斗经吗?”小胖子双眼一亮。
  “这个……”小妇人美眸一转,顾左右而言他:“你好好把书经读完,夫子要考问的便是此卷……”
  夫子是谁,算了,还是不问了。
  小胖子正打算翻箱倒柜,将母亲口中的那些个杂书搞到手。说起来,目前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眼前这只斗鸡了吧。
  孝廉,是功名,有功名便可实授官职。
  母亲说父亲年二十举孝廉,显然这种奇怪的举荐制度只存在于汉朝。母亲穿的裙子式样也是汉服,家里的低矮家什亦透着汉风,显然,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是大汉。
  斗鸡和蹴鞠一样,也是流传千古,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尤其在汉朝,十分流行。上到皇亲国戚,下到斗升小民,都为之疯狂。勾栏瓦舍,但凡是人流密集处,便有斗鸡盛行。
  此时博彩虽未成型,却已颇具规模。抵押质物,或钱粮金银,或珠宝首饰,不一而足。
  输红了眼,质子质妻,也大有人在。
  古人重诺轻死,常闻千金不如一诺,此时用在斗鸡中却也合适。
  阿母手不能提,肩不能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与其坐吃山空,不如切身处地的想想办法。
  造纸烧砖弄火药,这些还是算了。糊口而已,没必要弄这么复杂。再说,他也不会。
  所谓物尽其用,将身边的事物发挥出应用的用处,既省心又省力。
  家虽大,能用的地方却不多。小胖子歪头想了想,母亲藏东西的地方,也就那么几处。
  果然,翻箱倒柜,终于寻到用黄绢包裹的几卷书来。
  貌似这黄绢……
  栩栩如生的简笔画,也让物质匮乏的小胖墩嗓子冒烟起来。定是母亲陪嫁时,压箱底的物件。
  将一本《斗经》胡乱塞进怀中,小胖子又狠狠的扫了一遍,这才将书卷用黄绢包好,放归原处。
  手中的小札子,是父亲喂养斗鸡的心得。
  简单明了,小胖子上手很快。
  前面的筛选、育养可以跳过,斗鸡已然成年。此鸡被当成下蛋的母鸡,圈养日久,急需调理身体。
  “螽(蚱蜢)蝗各半,辅以蜈蝎,麦麸拌匀,隔时而喂。喂养时,以草径撩乱其心,惹其暴怒竞食,临战时需停饲半日,曲翅蒙眼,只用清水滴灌……”
  小胖子边看边点头,“蚱蜢蝗虫好办,遍地都是。蝎子蜈蚣……”
  “算了,先去捉些蚱蜢蝗虫吧。”思来想去,还是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吧。无需出门,偌大的庭院,荒草萋萋,许多地方茂盛的都能淹没小胖子的头顶。不需要太过深入,这些痴肥的虫子,根本就不知道躲闪。就这么一只只的被小胖子用狗尾巴草穿成串儿。
  麦麸家里没有,索性就这么一串串的喂吧。
  斗鸡也是馋的紧了。一喙一个准,吃的绿汁迸飞,火星四溅的场面,甚是血腥。
  当然,这是以虫子的视角来看。
  斗鸡喙尖爪利,粗大的鸡爪甚是比小胖子的手指还粗。天知道父亲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就不知道这鸡是怎么个斗法,小胖子决定明天去村子里问问。
  说起来母亲似乎对钱也没有个概念。那根沉甸甸的金簪,貌似就换了个糖饼?
  不能吧?晚餐只吃了半碗桑葚的小胖子,不觉已泪流满面。
  昏昏沉沉的睡下,日上三竿时方才起身。
  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麦粥,小胖子终于放下心来。即使肚子再饿,也要直起腰。母子隔案跪坐,一口一口的喝着稀粥。
  母亲身上毫不雕饰的优雅,让小胖子万分叹服。必出身大户人家。所以那些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缺点,也就能解释的通了。
  当然,这种感受也只存在于饭时。毕竟,人又不真能不食烟火。吃完早饭,又用清水净口,小胖子便要为生活忧心起来。
  以前没想过,为什么古人的居地要用亭和里来划分:
  十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
  现在他明白了。比起需要养活十几亿人口的后世,汉朝五千万人口需要的耕地,只是后世的二十分之一。
  剩下的全是没有开发过的沼泽密林莽原群山。
  想想看,一条蜿蜒的官道,穿山越岭,从沼泽、密林、莽原、群山中穿过,串联起人类的文明。那些远离道路的地方,人迹罕至,猛兽纵横,即便有些许的‘野人’出没,也承担不起延续文明的责任。
  所以说,路,才是古代文明最重要的载体。
  如此说来,里、亭、也就十分合理了。
第003章
娘要嫁人
  “墩儿哥,你的头好点了没?”沿路走来,熟悉的玩伴纷纷围拢上来。
  “好多了,豆丫。就是有些事,记不起来了。不过大夫说慢慢的会好起来的。”融合了原有的记忆,小胖子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与眼前这个黄毛丫头相关的事儿。
  “谁叫你爬那么高,都说了那棵老树不经压,你偏不信。结果从那么高的地方栽下来……”个头足足比他高出一个头的半大男孩是他的从兄(堂兄),励志成为村里猎人第二的刘二獾。
  “弟知错了。”小胖子笑嘻嘻的回道。
  “三弟,多日未见,你可出来了。那日为兄虽不在场,却也听说极为惊险。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以后切莫贪玩,多读读圣贤书吧。”说话之人已几近成年,一身浆洗到发白的襦袍,虽面带责备,可脸上的关心确是真的。正是小胖子的长兄。
  “知道了,大兄。”小胖子急忙行礼。长幼有序,小胖子不敢怠慢。
  见小胖子没有大碍,大兄便回家苦读圣贤书去了。倒是和他年纪相若的二哥和一些族亲小伙伴留了下来。
  “二哥,你可知何处有斗鸡?”都是孩子,小胖子有话直说。
  “那要等村社。”
  所谓村社,是指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和逢集类似。时间显然来不及,小胖子不死心的问道,还有哪里可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