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3/2006

  曹节劝道:“王允年不及五旬,已为九卿。不及花甲,当位列三公。少时,郭林宗赞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七月半之变,与蓟王恩师同进退。今蓟王以辅汉大将军遥领朝政。洛阳八关,尽在掌握。料想,王允仕途,坦荡如砥,必成宿臣。得其护佑,吾儿无忧矣。”
  “阿父之意,女儿已尽知。”安絜言道:“但凭阿父做主便是。”
  “女儿之心,为父焉能不知。”曹节忽一声长叹:“遥想当年,安世高与安氏,同生共死。依安息风俗,我带你去祭拜,初与临乡侯相遇。你自老父身后,窥少年英雄。不料被临乡侯警觉。回望时,又急忙藏身。若那时,与临乡侯四目相对,结成良配。今日何须去求王允。”
  安絜美眸生烟:“彼时年少,心如鹿撞。”
  “若知辽东田韶高价求取七色婢,乃是赠与今日权倾天下之蓟王。老父又何须多此一举。将你从名册上除下,替以秦太仓之女。”曹节叹息:“老父一生所憾,唯有此事。”
  “阿父切莫如此。”安絜安慰道:“女儿行走宫中,与世无争,乐得逍遥。”
  “寒暑易节,年纪渐长。还能深闺待嫁到几时。”曹节摇头:“况又是桓帝临终嘱托。若不能为女儿觅得好人家,老父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再见先帝。”
  “阿父且宽心。”安絜笑着眨了眨眼:“女儿知书达理,品貌俱佳。何愁不嫁。”
  被养女自夸逗笑,曹节连咳数声:“也罢,也罢。”
  琉璃暖轩,其乐融融。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生争权夺势,历经生死两难。至死方休。
  黄门宦官,古往今来,能安然辞世,得以善终者,寥寥。
  “若得闲暇,老父想归封国。当学湘南侯,埋骨于邑中。”曹节言道。
  话说,安帝年三十二崩,太后临朝,立章帝孙、济北王子北乡侯刘懿为帝。原皇太子刘保废为济阴王。不久,北乡侯刘懿薨,中黄门孙程、黄龙等十九人发动政变,迎刘保为(顺)帝。顺帝论功行赏,众人均得封侯。黄龙受封湘南县侯,食五千户。并于永建元年(126年),悉遣就国。黄龙于是抵达湘南,筹建湘南侯国。永建三年返京,“更相贿赂,求高官增邑”。不料事发。于永和二年(137年),再返湘南,减食四分之一。黄龙死后,遂葬湘南境内。
  我朝惯例。凡宫廷政变有功,举事黄门,多因功封侯。桓帝时,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诛大将军梁冀有功,受封为“五侯”,食邑一万,乃至二万户。
  曹节亦不例外。
  永康元年,桓帝崩。建宁元年,曹节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人,入河间,迎刘宏继位。因功受封为长安乡侯,食六百户。后因党锢之功,改封育阳侯,增食三千户。熹平元年十月,与王甫等,同诬勃海王刘悝谋反。增食四千六百户,计八千二百户。
  若此时乞骸骨,退位让贤。依律,当由太傅杨彪辅政,与辅汉大将军刘备“并录尚书事”。曹节因让贤之功,当再酌情增食八百至一千户。为万户侯。
  顺帝之明,便在于将政变有功宦官,各自封侯后,“悉遣就国”。远离禁中,权力中心,为新人腾位。桓帝却将“五侯”留在身边,灵帝亦如此例。乃至宦官专权,恃宠骄横。令外戚与内官矛盾,不断激化。相互攻杀,内乱亡国。
  就曹节而言。择此时“功成身退”,乃明哲保身之举。心头大患,大将军何进,已兵败身死。待蓟王刘备主政,感其拥功不恃,拱手让贤之举。必不会无端加害。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然心中唯一牵念,便是养女。
  何不一并带走。
  曹节自有难言之隐。
  蓟王威名赫赫。连立二帝,功高盖世。年方二十五六,却已是三朝元老。蓟王龙精虎猛,气宇轩昂。春秋鼎盛,京中望气者皆言,当可长命百岁。掐指一算,尚余甲子年华。大将军何进兵败身死,再无人能与其争锋。诸如董重、何苗之辈,提之作甚。
  蓟王自就国,万勿轻动。二宫太皇,亦不敢轻易离朝。正好借赐婚马氏,请蓟国入朝成亲。可谓一举两得。
  蓟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干(地)支海市”,往来四渎,纵横江表。十万船户,已有万户,入海市籍。贩运蓟国名产,获利颇丰。凡有港津,必有海市。因水而兴者,不下百余城。尤其三南,蛮夷徼外。正迅速汉化。百越、百濮、西南诸夷,民皆善水。与半岛及倭国岛夷,不分伯仲。且能耐极苦,悍不畏死。只需善待,募为船夫舟子,甲板船工,随行就市,皆堪大用。
  将蓟国之一切便利先进,放之四海而皆准。指日可待。
  可笑井底之蛙。洛阳贵胄,坐井观天。浑然不知,八关之外,早已今非昔比,一日千里。
  蓟王迟迟不愿重返帝都,只因洛阳贵胄,闭关锁都,墨守陈规,作壁上观。明知徒劳无功,何必空废唇舌。
  凭子钱十家,贳贷洛阳。洛阳四市:马市、金市、南市、粟市。已大半入蓟王之手。再加金水小市,函园阳港双市,洛阳脉门,尽在掌握。
  先前,还每每忌惮蓟王“大汉(第)一藩”,功高震主。如今,此消彼长,天家势衰。更加何董二戚,裹挟汉室宗亲,封君贵胄,乃至文武百官,名门豪右,明争暗斗,早已无暇他顾。
  削藩已不敢想。唯有苦熬到蓟王寿终正寝,封国支离破碎。
  在此之前,唯剩笼络一途。与“羁縻之策”,一脉相承。
  俗谓“趁热打铁”。
  趁何太后心伤难平,创伤未愈。董太皇一力撮合。与蓟王太妃书信定下九月之期。九九重阳前,刘备需抵洛阳。
  “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又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且“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赐婚诏书已先行颁下。马氏如愿受封为“瑶光贵人”。
  知蓟王九月抵京,洛阳百姓皆翘首以盼。
第046章
蜚声西州
  并州上党郡,壶关县。
  “漳水又东北迳壶关县故城西,又屈迳其城北。故黎国也,有黎亭。县有壶口关,故曰壶关矣。”
  后将军兼领并州牧董卓,自洛阳铩羽而归。便屯驻壶关。一边收拢败军,一边悬扁市中、张榜城门,招兵买马。并下令,凡有胡商入关,可用队中健仆,充抵关税。往来胡商,竞相仿效。不出一月,得杂胡千人。其中有一力士,名车儿,“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董卓见之大喜。遂招至账下,引为近卫。
  这日南下商队,正列队出关。便有数人,一路风尘,自关外而来。
  氅下楼桑兵甲,胯下西极良马。个个虎虎生风,锐气逼人。
  便有细作回报董卓。
  闻有豪勇之士入关,董卓求才若渴,亲出相迎。
  “何人拦路。”曹性跃马扬鞭,遥遥一指。
  身着常服,立于关下。不显山露水的董卓,竟先行礼:“后将军兼领并州牧。董卓,见过众壮士。”
  “失礼。”便有九尺长人,翻身下马:“五原吕布,见过董将军。”
  “不知者不罪。”见吕布雄武,董卓更喜:“不知壮士,欲往何处?”
  “洛阳。”吕布答曰。
  董卓言道:“洛阳板荡,八关障道。进出多加严查,稍语出不慎,语焉不详,便当场拿下。壮士何故亲身涉险。”
  “多谢将军相告,然布有约在先,不可食言。”吕布去意已决。
  “不瞒壮士,董某正招募兵马,壮大声威。若能来投,当授比二千石,骑都尉一职。”董卓开出高价。
  “将军美意,布心领之。”吕布却不为所动:“然三年前,与辅汉大将军,蓟王约定,待守丧期满,便星夜来投。知蓟王不日便将重返京师。故星夜南下,赶往帝都相会。还望将军见谅。”
  “原来如此……”董卓怅然若失:“恨不能与壮士共事。”
  “后会有期。”吕布翻身上马,领成廉、宋宪、侯成、郝萌、曹性五人,呼啸而去。
  “后会有期。”董卓难掩失落。若是旁人,后将军兼领并州牧,足可一较长短。然蓟王当前,谁人能言长短。
  待吕布远去。身后胡车儿,这才倒吸一口凉气:“长人凶恶,尤胜猛虎。”长人,自是指九尺吕布。
  董卓龇牙一笑:“虎狼上士,尽归蓟王。求之不得,如之奈何。”
  “恶兽难驯,弃不足惜。将军切莫心忧。”胡车儿进言道:“卑下听闻,胡轸、杨定、李蒙、王方,等‘凉州大人’,被羌户所迫,欲举家迁往关中安居。若能修书一封,许以高官厚禄,必千里来投。”
  “凉州大人”,谓大家豪右,乃取羌人称谓。亦指豪杰。陇右牢营遍地,羌人就近修坂路、辟梯田,放牧山野。常与豪右冲突。原先凉州官吏,不分青红皂白,皆偏袒大家豪右。今有钟存慧妃坐镇大震关首,云霞殿。幕府统帅遍地牢城,凉州牧阎忠以降,皆以蓟王马首是瞻。一视同仁,帮理不帮亲。
  凉州大人,生存土壤被不断压榨。不得已,唯有迁居辟祸。
  “可是胡文才、杨整修!”董卓久居西凉。对西州人物,自当耳熟能详。
  “正是。”胡车儿答曰。
  “哈哈!”董卓笑道:“二人与某乃是故交,并‘蜚声西州’。本以为必出仕蓟王,岂料竟受迫东迁。甚好,甚好。”
  胡车儿言道:“蓟王善待百姓,却独不能容大家豪右。凉州大人,多心生怨言。若能尽数招至麾下。举家迁入并州安居。当可为将军组数万雄兵。”
  “并、凉之人、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河关群盗、太行山贼,凡有来投,必得重用。”董卓意气风发:“再组雄兵,以待天时。”
  胡车儿一旁似懂非懂,陪笑不提。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千里碧水青苗,环绕紫花苜蓿。微风拂面,清香扑鼻。
  蓟王上洛,已提前预备。何氏、窦氏,自当随行。西域诸妃,函园美人、白发御姬等,未孕女眷,同行。此去赐婚乃其一。安抚洛阳百姓,重塑朝政架构乃其二。其三,与三宫帝后及少帝相见。再约董骠骑与何车骑,看能否尽释前嫌。
  最后,刘备还需与党魁张俭,面谈。所谓事出有因。此人,因何应辟出仕,又因何与大将军何进推心置腹,击掌为誓。唯恐天下不乱。若只为报党锢私仇,不过小害。然若居心叵测,为颠覆社稷而来,罪在不赦。刘备当亲手除去。
  朝政日非,人心思变。多事之秋,需用重典。
  南阳匠人来报。甯姐姐一直隐居林虑山中。虽足不出户,却能知天下大事。张俭所作所为,是否与甯姐姐有关。刘备隐约觉得,八九不离十。
  再深想。右国令,求葬林虑山。是否别有深意。如今看来,亦不简单。
  年初,蓟王六百里传令西域都护府。由二位都护府丞,传语五十五国使。蓟王言,五十五国妃,多已诞下麟子。所生王子、公主,一视同仁。皆食一城之邑。命五十五国各出一城,划归都护府所辖。为王子、公主食邑。
  五十五国主,欣然领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3/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