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7/2006

  乃是说,掌控帝国的皇帝和拥有食邑的封君列侯,可凭国家与封地之租税,来孝养父母,属于上等;普通百姓的父母穷居陋巷之中,衣冠劣弊,茶粗饭淡,属于下等;卿大夫官僚,享受国家俸禄,以禄养亲,属于中等。
  又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故“家贫亲老,不择禄而仕”。意思是说,家贫且有双亲需赡养,就不要挑肥拣瘦了。尽早出仕为宜。
  与出仕为官的儿子,共居受养,乃时下最重要的养老方式。称“移亲就养”。蓟国高俸,足以孝养双亲。将家小迁居蓟国,便是遵循移亲就养之惯例。
  知蓟王即将抵京,幕府上下,皆翘首以盼。中堡为太皇及少帝暂居,蓟王可居于东郭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若就近居于官堡蓟国邸中,亦可。
第052章
明珠有价
  自入仲秋,骠骑将军董重,车骑将军何苗,各自相安。双方暗中角力,拼命填补大将军何进身后的权力真空。饶是如此,亦未能全盘吃下。诸如洛阳八关,南北二军及西园卫,各得其主。并不听二人号令。
  朝堂之上,大将军何进一系人马,亦劳燕分飞,各投其主。覆巢之下无完卵。终归树倒猢狲散。
  于是乎,党人声势大涨。失去外戚压制,及内官掣肘。党人正迅速占据朝堂,各司其职。其中不乏要职、雄职。
  究其原因,乃连续兵变,百官惨死,人才凋敝所致。少府张俭,举足轻重。董太皇令其迁入函园,以防不测。甚至不惜以先前高价购得之九坂悬楼,相赠。笼络之心,昭然若揭。
  至于先前传得有板有眼,与大将军何进击掌为誓,共诛内宦。已无人提及。若只是清君侧,诛内宦,大将军又岂会有今日之祸。永乐宫并云台殿之灾,难道仅仅只是巧合。弑杀二宫太皇,虽未见只鳞半爪。然早已甚嚣尘上。洛阳人尽皆知,街头巷尾,绘声绘色。
  终归是动机不纯。大将军何进,自取其祸。然,党魁何罪之有?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吕氏春秋·季秋纪》。
  可见先民已在九月秋收之时,行祭飨天帝祭祖,以谢恩赐之仪式。
  “朔日朝,廷赐宰执以下锦,名曰‘授衣’。其赐锦花色依品从(品秩)给赐。”
  九月初一。蓟王赴京前,逢大朝。授予百官,今季冬衣。请太妃并王妃,垂帘监国。再拜惜别,车入南港。登三足踆乌号,领船队奔赴洛阳。
  蓟王有令。稻收在即,国事为重。无需劳师动众。仅王傅黄忠,并左右国相,及门下祭酒司马徽等肱股重臣,到场相送。
  沿途水路皆已疏通。先有董重疏鸿池,后有何苗通阳渠。三足踆乌号,可一路无阻,直入函园阳港。
  能请动蓟王,朝堂上下,皆与有荣焉。
  一言蔽之:“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蓟国富甲天下,何必多言。
  朝廷诸多事宜,皆需大把钱货。凡利益攸关,何董二戚必明正暗夺,互不相让。唯蓟王能令二戚避让。先前亦是蓟王力排众议,设三宫鼎足之势。今大将军兵败身死,朝政何去何从,仍需蓟王力挽狂澜。
  故洛阳百姓,皆翘首以盼。
  董太皇赐婚不久。便有门下东曹掾郭嘉,六百里上表。言:我主向来节俭。既是太皇赐婚,若只娶马氏一人,略显铺张。再说,好事成双。何不将融漓一并娶之。
  融漓乃祝融后裔,大巫之女。事关三南数百万蛮夷向化。蓟王不可不察。且融漓年纪尚小,小荷初露,情窦初开,若草草了事,反而不美。再者说来,天光三殿,各得其主。融漓当封在何处,尚无定论。疏到南宫披香殿,中书令赵娥呈报北宫瑞麟阁。蓟王批复:孤已悉知。言下之意,稍后再议。
  与汉人不同。蛮夷,神权居首,王权其次。十夷王女乃是王权。融漓则象征神权。不纳融漓,三南难安。结亲如结盟。婚姻双方互为最高级的人质。蓟王威天下,从不以兵革之利。切记,切记。
  右丞贾诩已查明。马氏果出扶风大儒马融一脉。乃马融族孙。与马日磾,为从兄妹。如此算来,辈分匹配。与恩师卢植亦不冲突。甚好。
  马日磾,字翁叔。少承马融学说,以才学入仕。曾任谏议大夫,与蔡邕、卢植等人,东观典校官藏《五经》记传,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今为北军五校之射声校尉。
  奉宗族之命,代理马氏嫁娶事宜。马融曾设帐授徒,不拘缛节,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等,皆是门徒。尤其关西大地,享有盛誉。蓟王与马氏联姻,关西士人,自当纷纷来投。
  至此,潼关以西,葱岭以东,当稳如磐石。
  函园九坂,琼台里。左中郎将吕布府邸。
  便有一人,轻车简从,投帖谒见。
  “何人投帖。”吕布散班归来,刚刚坐稳。
  少帝赏赐的宫婢,柔声答曰:“说是将军旧交,相约小酌。”
  “哦?”先前,八关都尉以降,纷纷携重礼登门。皆被吕布拒之门外。故才有一问。闻是旧交,吕布便打开一观。
  “五原李肃。”略作思量,遂言道:“家中旧识。”
  宫婢侍寝多日,甚讨吕布欢心。虽无名分,然府中上下,皆以侍妾待之。于是恃宠言道:“此人约将军往东郭赴宴。”
  吕布又问:“东郭何处?”
  “东郭马市,胡姬酒肆。”宫婢必承其请托,故知晓详情。
  “嗯?”吕布言道:“此处可是王上产业。”
  宫婢笑答:“正是。”
  “李肃其人,亦是豪杰,又是故交。我今为左中郎将,若避而不见,恐遭其非议。”吕布这便打定主意:“当去一见。”
  这便除甲胄,更常服。单骑匹马,赴东郭马市。
  三楼春晖包房。
  推门视之,正见一人,负手而立。
  闻移门声响,这便回身。见九尺男儿,正是五原故交,李肃大喜:“奉先贤弟,别来无恙乎?”
  “一别数载,兄长亦无恙乎。”吕布以礼相待。
  “日前,贤弟殿前射戟,名动京畿。兄长正巧奉命入京,故投帖相约一见。”李肃执其手,并肩入席:“来时匆忙,只备得区区薄礼,贺贤弟扬名之喜。”
  说完,便取一漆木长匣,打开视之。
  明珠十颗,大如龙眼。满室光华流转,望之神迷目眩。
  “无功不受禄。”吕布强忍心头贪念,拱手相让:“兄长重礼,布不敢纳也。”
  “明珠有价,情义无价。”偷看吕布神色,李肃笑道:“你我意气相投,何必见外。”
  “兄赐此珠,布将何以为报。”吕布难以拒绝。
  “某为意气而来,岂望报乎。”李肃故作不悦。
  “如此,布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吕布遂不推迟。
  见吕布笑纳,李肃大喜:“你我兄弟,生死同契。边疆劲草,朝不保夕。今日在京中相遇,如何能不珍惜。”
  吕布欣然点头:“日后,兄长凡有所需,布当鼎力而为。”
  “愚兄先谢过贤弟。”李肃离席下拜。
  “兄长切莫多礼。”吕布离席搀扶。
  二人把酒言欢,换盏推杯,尽兴而归。
第053章
驰名中外
  蓟国因水而兴。船运发达。海外航线,助推内河航道。船行周天,成大回环水路。水运之便,远超陆运。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正是一年之中,航运最繁忙的时节。
  南北船只,提前驶向蓟国,列队入港,预购本季新粮。
  蓟国粳米,粒大而长。便是后世所谓“长粒香”。江南亦盛产稻米,因何舍近求远,泛舟北上。只因蓟国粳米“体态修长”。
  时人以高为贵,以高为美,以高为极。圆粒米,后世谓“珍珠米”,时下受制于卖相不佳,当真卖不上高价。
  或有人不服。走盘珍珠,浑圆如卵,为何昂贵?
  话虽如此,奈何是蓟人首开先河,引领食米风尚。更加先前,黄巾逆乱,道路断绝。八关锁都,洛阳几成绝地。唯蓟国源源不断,贩来米粮。蓟米修长,晶莹剔透,粒粒饱满,自带清香。久而久之,洛阳百姓,吃惯蓟米。自然而然,习以为常。
  终归是“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
  是不是蓟米,只眼可辨。天下食蓟米,遂成风尚。黄巾乱后,群盗蜂起。州牧郡守,大兴屯田,虽解缺粮之危,然蓟米却大行其道,风靡中夏。贩运天南地北,乃至万里之遥。关中、陇右、塞外、漠北,半岛、列岛,西域五十五国,皆饮蓟茶、食蓟米。正如少年时,蓟王每每灵光一现,创出奇物。楼桑匠人们,便总能将工艺不断改进,并固化成可以传世的造诣。遂成匠心独运,代代流传。
  米粒长短,蓟王岂会在意!
  乃是蓟国农人,二十载不断优选之结果。于是蓟米越发欣长,遂成名产。
  驰名中(夏)外(番),供不应求。
  函园贵人,亚马逊女王希雷娅;并安娜塔西娅、亚莉克希娅、伊丽娅等,十二函园美人;安德莉娅等,二百八十八函陵宫姬中优选半数;并张济所献邹氏、何进所送杜氏,同船而来。邹氏、杜氏,二美人,开年后,双双年满十八。颜色殊丽,温婉怡人。琴棋歌舞,无所不精,能书会计,聪敏才明。此来伴驾左右,为蓟王打理生活起居,亦待圆房之喜。
  亚马逊是一支完整的母系氏族部落。女战士们各司其职。尤善协同围猎。经由王妃公孙氏及七妃联手打磨。合击术大成。出入寝宫,守卫夫君刘备,绰绰有余。即便已为人母,亦无碍此行。母亲外出,自有族人照顾家中幼子。按照亚马逊习俗,幼子周岁断奶。食米粥肉糜,蔬羹果酱。王子、公主,皆茁壮成长。年满五岁,入王子馆。自有良师益友,辅佐成才。
  后世证明,蓟王子馆之大利,远超刘备预期。
  三足踆乌,号水上船宫。甲板自下而上,计七重:庐、飞庐、天庐、穹庐、爵室、望楼、旗楼。三体平稳,波浪不惊。甲板下藏机关诸器,倍加其利。
  自下而上,分驻九士:下舱士、机关士、巧工士、舟楫士、甲板士、楼船士、挹娄庐士、望楼卫士、四方术士,分门别类,不下千人。并称:“七楼九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