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8/2006

  还有随行人等数百。及万石承载。
  待抵函园,刘备即便不去东郭大将军府,或入官堡蓟国邸。便在三足踆乌船宫安居,亦乐得逍遥。
  就战力而言。三足踆乌号,远超一般烽堠坞堡。堪称水上堡垒。
  混编船队沿蓟国渠入漳,再逆入大河。列队扬帆,引往来船只纷纷避让。“横海纛(到),速让道”与“北有蓟(际),莫纵缰”,早已遍传天下。
  蓟王座舰,张三足金乌帆。余下从舰,张赤鹿焰角帆。
  过江掠海,堪称无敌舰队。寰宇千年之内,无敌手。
  乃至于,先前因右国令之事,蓟王上表请罪。时心想,若洛阳不赦,坐罪流徙三千里。蓟王当真乘此船,领开拓船队,远赴海外。试试看,能不能寻到美洲大陆。亦或是远赴罗马。
  中夏不平,天下板荡。古往今来,无有例外。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然何为“我族类”。蓟王窃以为,当不避亲疏,毋论血统,善恶有道,文化共容。
  一言蔽之,戎狄蛮夷,皆可向化。
  内河不比外海。航速只及一半。饶是如此,三千里水路,满打满算,六日可达。
  蓟王初一始发,初六已抵京畿。待初七,天光大亮。函园百姓遥见阳港,舳舻相接,帆樯如林。方知王上乘夜而来,悄然而至。
  初七朝,百官车驾,迂回上山,列队二崤城门前。忽见王宫车队,自行超车,呼啸入城。纷纷惊呼:王至矣。
  废帝曾赐蓟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谒赞不名。
  蓟王自幼家教甚严。长大之后,从未着履入室。
  独此次例外。
  见上邦国主,八尺之君。不疾不徐,按剑登殿。端坐于二宫太皇身前的少帝,竟生莫名的紧张与膜拜。
  “臣,(谒赞不名,故省‘刘备’)叩见太皇,叩见陛下。”
  董太皇脱口而出:“蓟王免礼,赐座。”
  “谢太皇。”
  刘备独坐于百官之前。少帝暗中偷窥,果然天降麒麟。难怪先帝曾口出,“岂若麒麟”。此言,恰如:“吾与徐公孰美?”高下立判啊,陛下。
  见身旁董太皇笑靥如花,竟一时无言。窦太皇,如沐春风:“蓟王一路辛苦。”
  “谢太皇。”刘备拜谢。
  “稻收将至,又是丰收否?”先问家常。
  “当大熟。”刘备答曰:“足可供济天下所需。”
  “如此,甚好。”窦太皇自知蓟王所言非虚:“若无蓟米,百姓苦矣。”
  “臣责无旁贷。”刘备答曰:“所幸天下初安,百姓重返。陛下继往开来,中兴汉室,指日可待。”
  “皇叔……”少帝忽改口:“蓟王谬赞,朕自继位,兢兢业业,不敢有一日之疏。”
  “皇叔”二字,可谓振聋发聩。百官肃然,权臣瞠目。
  少帝,常怀轻言废立之忧。故借殿前失语,挟威自重。好让群臣知晓:朕乃蓟王所立,谁敢废君。
  刘备亦未说破:“陛下勤政,臣亦有耳闻。尚未元服,便已如此。待他日主政,当为一代明君。”
  “蓟王……”少帝险些泪流:“朕,当不负所望。”
第054章
正中下怀
  蓟王少年成名。今已贵为三朝元老,却仍是武陵年少。二十又五,英姿勃发。妃嫔盈室,儿女满堂,羡煞旁人。
  负天下所望,莫过英雄豪杰。汉人重诺,故侠义之风盛行。悠悠四百年,历久弥新。英杰辈出。饶是奇女子,亦不逞多让。赵娥、荀采,又有扶风马氏。
  男女之事,终归两情相悦,水到渠成。古往今来,种田耕地,通渠为首。
  万事万物,宜疏不宜堵。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后人诚不欺孤。
  难得朝会,一团和气。蓟王当面,无人敢捋虎须。董骠骑、何车骑,敬蓟王之深重。发乎肺腑,溢于言表。
  蓟王远到,不宜操劳。国事暂且放置一旁。说些家长里短,又叙通家之好。家国天下,家事亦国事。下朝后,刘备又引窦氏入后殿相见。窦琼英,乃窦妙姑母。若以此论辈分,刘备犹长太皇一辈。岂只是少帝之叔。刘备虽是汉室宗亲,然今汉亲疏有别,故不必从此论。再者说,亲上加亲,两汉亦屡见不鲜。只恨窦氏满门横祸,唯剩琼英一人,深闺待嫁。不然,当精挑细选,面面俱到。
  帘后董太皇之心,可想而知。可恨董承之女,尚不足十岁。不然早早嫁于蓟王,也成通家之好。心念至此,董太皇一时神游天外。
  太皇设宴,少帝作陪。窦太皇遣人去西园请何太后。果被婉拒。何太后回话:蓟王还朝,理应虞侍。只憾今日抱恙,强为欢笑,恐扫王兴。待他日痊愈,再请蓟王宫中赴宴。
  好一个“强为欢笑”。
  其中深意,刘备焉能不知。且贵为当今太后,竟用“虞侍”。虞侍者,谓“伴侍而使悦之”。乃弄臣倡优,取悦主人之词。堂堂太后,自甘下作。非行谄媚色诱,而是隐晦其意。虽无夫妻之事,却有夫妻之实(果实)。
  守邸丞刘平已六百里密报。天降流火,麒麟送子。种出蓟王,绝无差池。
  刘备心知肚明。以麻姑针术,当十拿九稳。只可惜“医者难自医,渡人难渡己”。麻姑侍寝日久,且颇得宠溺。然却未能如愿受孕。却不知何故。
  话说,观天阁女仙中,唯有倭妃等寥寥数人,珠胎暗结。蓟太医令华妁,正为众女仙悉心诊治。若无转圜之机,唯有施以麻姑针术。以期正中下怀。
  蓟王少年多情,年少多金。身边国色天香,异域风情。一般庸脂俗粉,断难入眼。便是宫妃,亦难比肩。二宫太皇,自有先见之明。御赐美人,便算了。倒是窦太皇有心。以亲手缝制紫艾绶相赠。遥想当年,太后窦妙,被禁云台。缺衣少食,难以为继。刘备奉上重礼,彼时窦妙亦以紫艾绶相赠。时光荏苒,物是人非。
  紫艾香气依旧,蓟王徒生恍惚之感。不由举至唇边,轻轻一嗅。
  本是席间不经意之举。却看得窦太皇心头一暖。皆说蓟王乃长情之人,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所谓闻香识人。蓟王必曾先闻,今才又尝。忆中寻味。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蓟王感慨心生。微微动唇,未发出一声。
  然帘后窦太皇似心有戚戚,竟泪洒当场。
  蓟王善待天家帝胄,又何尝不是感念先帝,有求必应,钱货两讫之恩义。虽说君无戏言,然能恪守皇商信誉,买定离手,落子无悔。纵观上下五千年,亦称罕有。
  只需谈好价钱,先帝从未食言。试问,能有此信誉者,便是煌煌天汉,前后诸帝,又有几人。
  刘备着实钦佩。
  见窦太皇情难自禁,乃至泪流。董太皇略作思量,这便心领神会。所谓“老无所依”。自前大将军窦武,兵败枭首。窦氏一门惨死,只剩窦妙孤家寡人。若非少年时,刘备误打误撞,将诸母从比景接回。又送入永安宫,母女朝夕相伴。窦妙恐已早亡,难成三宫鼎足之势。
  少帝年幼,不宜沉湎酒色。便以茶代酒,频频举杯相敬。
  蓟王来者不拒。果是酒豪首徒。
  蓟王向来有礼有节。从未人前失语,君前失仪。唯一那次殿前失仪。乃击鞠大赛后,与一众好友酩酊大醉。不料翌日,先帝问计疏通西域之事。遂命人将刘备抬入殿中。蓟王开出超低价中标,领麾下数百之众,再通丝路。中西域而立幕府。遂为天下所知。
  刘备入朝,左丰便有了主心骨。人前人后,步步生风。今为帝后君王,亲自把盏添杯。喜上眉梢,乐在心田。
  蓟王多行和亲聘娶。类似酒宴,早已烂熟于胸。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然礼不可废。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蓟王起身拜别,由左丰搀扶出后殿。出宫后,乘王驾下山,登三足踆乌号。升入船宫,娇妻美姬,已等候多时。
  华室堆光,金碧辉煌。轻纱曼妙,毕现纤毫。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垂,直挂。妙哉、妙哉。
  月光如水照襌衣。
  忽有一人,飞临七重旗楼宝顶。
  正是春潮晚来,麻姑仙。衣袖翩翩,迎风眺望数里之外,四百尺千秋观。
  与此同时,千秋观顶阁,上元夫人忽轻轻睁开双眼。移步出平座。亦眺望西园阳港,三足踆乌,七重楼船。
  “中夏仙门,人才济济,何必王母东来。”麻姑仙喃喃低语。
  “天师逆乱,乾坤倒悬。此时不来,更待何时。”上元夫人亦自说自话。
  “王母此举,正中旁门下怀。佛自西来,未必有害。华夏仙门,故步自封,互相斗法,生灵涂炭。为证己道,多行不义。自寻死路,与佛何干。”
  “天下大势,已成定局。再究前情,已是无益。倒是你派,千里投怀,功亏一篑。今身为禁脔,仰人鼻息。自废武功,断神女一臂。如何能敌瑶池群仙,墉宫玉女。”
  “不劳费心。”麻姑仙纵身掠下:“自有人,扭转乾坤。”
第055章
洛阳一日
  上元夫人目光闪动,终未置一语。
  比起四裔环抱的中夏仙门。远在昆仑的西王母派,首当其冲。对佛教的危机感,更为强烈。
  奈何西王母派,势单力薄,久居昆仑绝地,形单影只。为御西佛,唯有集中夏仙门之力。故西王母不惜亲来洛阳,又命上元夫人入驻四百尺千秋观。便是要一统观内门派,共御西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