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3/2006

  累日来。赀库马车,从永乐宫墟,运入铜砣无数。皆是董太皇卖官鬻爵,所积钱财。回炉重铸成四出五铢,分文不少,划入董太皇账户。
  “我等乃六百石官,焉能行斗食小吏之职。”曹性叹道。
  “上官指派,唯命是从耳。”成廉憨声一笑。
第061章
木已成舟
  四出文钱,最大不同。除去足重五铢,便是铜锡配比。两汉以来,不同年代铸造的五铢钱,铜锡配比各有参差。若将永乐宫中烧融后的铜砣,直接熔成一炉铜水,神仙难救。
  需先将五铢钱,详加区分。而后分门别类,投入高炉熔炼,再调铜锡配比,方能铸出四出文钱。
  于是乎,成廉、宋宪、侯成、郝萌、曹性五人,在老工匠的帮衬下,将熔成大砣的铜钱,一枚枚凿下,再依据铸造年代,分拣开来。
  其中繁琐,可想而知。
  乐极生悲,因爱生恨。先前为草莽,三餐不继,饥寒交迫。爱钱如命,只因钱能活命。如今六人同仕,丰衣足食。惜钱更惜命。钱多压身,有害无利。形势陡转直下,各个咬牙切齿,恨意绵绵。
  千锤万凿,日日不缀。试想,七尺男儿,草莽英豪,“大秤分金,大碗吃酒”,行此等小家子作为,如何能忍。然又不得不忍之。
  如前所说。自上古时起,男女先民,便已分工。女性多从事采集,男性多从事狩猎。潜移默化,代代相传。塑造了今日之乾坤无极,阴阳男女。让赳赳武夫,瞪圆铜锣大眼,一锤一凿,开采铜钱。是何等之委曲求全。又是何等之摧折身心。恨不能早日脱身。逃出生天。
  凿钱不出数月。几人终其一生,当誓不与“孔方兄”再见。
  有害亦有利。受此磨砺,几人心境自成,当可为蓟王一用。
  秋高气爽,衣不沾身。
  抽身下榻,洗漱更衣。刘备当登门拜访皇甫家、马家,行“纳征”之礼。其后便是请期、亲迎。以贵人礼遇,聘娶马氏过门。
  大司农皇甫规遗孀马氏,现居瑶光殿中。与二宫太皇,朝夕相伴。虽近在咫尺,却不可私见。终归礼不可废。传闻马氏有国色,乃至寡居十余载后,仍能被夜宿龙床,尝遍后宫佳丽的董贼,惊为天人。求之不得,竟辣手摧花。足见姿容殊丽,非同凡响。如今新寡,可想而知。绝代芳华,当更盛十年后。
  难怪被张飞掠上山。
  参考张小胖朴素的世界观:世间一切之美好,唯大哥能居之。
  刘备感同身受。
  偷得浮生半日闲。蓟王自入京以来,难得有半刻闲暇。虽可便宜行事,不必上朝。然公务私事之繁忙,一点都没落便宜。
  不等王驾抵达。便有门下游缴快马来报。言,今日早朝,董太皇认马氏为义女。授封“荥阳君”。
  “原来如此。”刘备幡然醒悟。
  董太皇如此热衷于这门姻亲。乃行“顺水推舟”之计。效仿窦太皇并何太后,结亲蓟王,进而结盟。只所以大费周章,苦于董氏门中无适龄嫁女。于是退而求其次,结为“义亲”。又恐蓟王推迟,故先赐婚,再认女。如此,木已成舟,二全齐美。
  又是美人计。
  话说。自先帝赐婚五十五国,五十六公主;到三宫帝后,各自攀亲。如此接二连三,行美人计。真的好吗。
  等等。
  刘备当局者迷。一时不查,身中美人计。四大谋主旁观者清。焉能无备?
  蓟王虽有麒麟霸体。枪烟炮雨,连战连捷。所向披靡,未尝一败。然屡中美人计,岂是明主所为。
  痛定思痛。刘备遂在袍襟下暗书:“天家惯用美人计,切记,切记!”时刻警醒,万勿再中此计。
  义女无需改姓。荥阳君仍唤马氏。董氏乃外戚,故只可封君,不可为县主。女封君,便是女爵。封荥阳一县之地,足见持重。此份嫁妆,何其厚也。
  蓟王结亲,有赚无赔。世人诚不欺吾也。
  董太皇此计高妙。便是何太后亦始料未及。本以为,乃顺水人情。将蓟王义弟抄掠上山的贵妇,嫁给蓟王,成人之美。不料董太皇竟暗藏私心。认马氏为义女,如此,与蓟王遂成义亲。
  义亲亦是亲!
  尤其对豪杰而言。少时,母亲义结二金兰。长大后,桃园三结义。义父、二义母、四义弟,皆为同门。共生死,同进退。蓟王又岂能独与董氏例外。
  论才智,河间姹女,不弱分毫。三宫帝后,旗鼓相当。
  洛阳内外,无不嗟叹。
  想我大汉,英杰辈出。便是三宫帝后,亦皆非泛泛之辈。
  然聪慧如斯,又怎令江山社稷,困顿至此?
  终归是太重私心。
  西园,长乐宫,长秋殿。
  车骑将军何苗,冷水泼面,抖擞精神,入宫来见。
  “何车骑可知今日之事?”何太后劈头便问。
  “臣……未知也。”偷看帘内太后面色,何苗猛然收声。
  “董妪竟巧使一计,结亲蓟王矣。”何太后恨铁不成钢。
  “焉有此事!”何苗大惊:“董氏门内无女可嫁。当真,将董承家中,不足十岁之幼女,嫁为人妇?”
  “认马氏为义女也。”何太后恨声道。
  “不过义女,做不得数。”何苗忽想起与何进之关系,又急忙收声。
  “义亲亦是亲。义女自是女。蓟王乃豪杰也。皇天后土,上帝诸神,焉能等同儿戏。”何太后恨意丛生:“百密一疏。功亏一篑!”
  “如此下作,蓟王焉能应允。”何苗强辩。
  “蓟王一言九鼎。千金一诺,生死无悔。岂能自食其言,徒令天下耻笑。”何后气急落泪:“董妪与蓟王结亲,大兄之仇,难报矣!”
  “太后……”何苗目瞪口呆。以己度人。本以为,太后亦与何进关系淡漠。见利忘义,薄情寡义乃是必然。不料竟将血海深仇,隐藏之深。若非情急失语,饶是何苗亦未知也。
  “二兄既已知晓,妹亦不必隐瞒。有生之年,定要董氏一门,家破人亡,鸡犬不留。”何太后字字啼血。
  目中恨意,宛如利刃。穿胸洞背,无穷无尽。何苗遍体生寒。猛打寒颤,竟当场便溺。
  待淅淅沥沥的水声,消失殆尽。便是滴答声,也已远去。
  何后这才幽幽开口:“二兄当谨记,大汉宫廷,有死无生。”
  “臣,定当谨记。”何苗哆嗦下拜。
  “且回吧。”何太后言尽。
  “臣,告退。”何苗如临大赦,仓皇逃离。
  “来人。”须臾,何后忽又开口。
  “贱妾在。”便有心腹宫妃,翩然入内。
  “速去请上元夫人,并小妹。入宫相见。”
  “喏。”
第062章
绝非杜撰
  蓟王屈尊,亲自登门。足见持重。马日磾并皇甫直,出里道相迎。
  皇甫直,字坚寿。乃皇甫嵩之子,前大司农皇甫规从孙。另有皇甫郦,乃皇甫规之孙。其父早亡,从叔皇甫嵩今为冀州牧,远在河北。故洛阳皇甫家,只剩二孙辈。
  若以皇甫规霜妻马氏论,刘备犹长槐里侯皇甫嵩一辈。
  扶风马氏,经学名门。马日磾自学成才,乃门中翘楚。刘备见之甚喜。皇甫直、皇甫郦皆有干才。刘备辟为门下属史,引为近臣。
  辅汉大将军幕府,自有徵辟天下之权。直、郦二人喜从天降。择日迁家人入二崤城官堡安居。
  马日磾今为北军五校之射声校尉。先前,大将军何进兴兵攻打南北二宫。北军五校各有分属,唯射声营,谨守营地。未曾参与兵乱。事后无功无过,未受牵连。
  今扶风马氏与蓟王联姻。以马日磾为首,门内英才,纷纷出仕。或登陇右大震关,或入函园二崤城,或北上蓟国,不一而足。葱岭以东,潼关以西。西域并陇右,人才济济,吏治大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先前避入深山的羌氐诸胡,纷纷迁出。投奔牢城亲友。
  细水长流,涓滴入海。陇右幕府八月案比,有民六百余万,百万余户。换言之,先前羌人饶妻制,乃至家中人口众多。今已自行分户。究其原因。只因不析产。一家分成二户,可从幕府得两份产业:户户美田一顷,良宅一座,还有六畜机关,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重重利好,助推自行分户。
  除幕府所掌牢营,凉州牧阎忠,亦案比上计,治下已有编户二十万。换言之,陇右汉人亦足有百万之众。散布于各郡,与牢城毗邻而居。待流徙期满,牢城就地转化为城邑。治权是否移交,彼时再论。
  依蓟王所想,待陇右加西域,有千万之众。西征可行。封建时代,人口等同于生产力。劳师远征,无充足劳力,如此漫长的战线,根本无法维系。
  王驾重返函园。蓟王直升三足踆乌船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3/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