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4/2006

  幕府五校,四大谋主,及一众属臣皆在。
  “臣等,请罪。”右丞贾诩,领群臣下拜。
  刘备如何还能不知:“文和早知董太皇有此谋。”
  “回禀主公,臣等早知。”贾诩奏对。
  “何不实言相告。”刘备不置可否。
  “为江山社稷计,我主与三宫帝后结亲,利大于弊。故未直言。”
  刘备轻轻颔首:“文和与奉孝,皆国士无双。孤引为心腹,宜当直谏。”
  “臣等,遵命。”贾诩肃容下拜。郭奉孝设凤凰于飞,平定三南。因不能直言,奇功暂记不表。蓟王磊落。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需言而有物,秉持公心。蓟王海纳百川,又岂会降雷霆之怒。
  贾诩等人,之所以有口难言。乃因蓟国上下对蓟王和亲,日益谨慎。民心向背,乃时势所造。先前孤弱,和亲聚势。今国力鼎盛,大汉一藩。五胡四夷,争相归附。王上威信天下,岂能自降身份,再行和亲。
  就刘备个人而言。七情六欲,早已完满。财帛美色,难动其心。美人多寡,并无所谓。家中良田百亩,后宫妃嫔三百,足以。除去三百亚马逊,及天家所行美人计。蓟王妃嫔,不满四十,遵循祖制,未有僭越。
  刘备之所以心生不悦。除一时不查,又中美人计。原本一场风花雪月事,到头来却掺杂利益勾连,不再纯粹。令刘备如食鸡肋,索然无味。
  蓟王身居高位,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然心似明镜,灵台不染。无伤大雅,一笑了之。
  马氏虽聪慧,然面对与蓟王的身份鸿沟,仍难免自惭形秽。将心比心,蓟王当体会。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便是此意。能如公孙长姐,数十年如一日,天下还有几人。或有人说,此不是爱情。
  此等无稽之谈,徒惹人笑罢了。
  谓真爱者,当不计损益。凡开始算计,并付诸以行动,真爱即死,唯剩利益耳。
  或在贾诩看来,今时今日之时局,类春秋争霸。天子暗弱而诸侯强盛。然只需稳住洛阳朝堂,待蓟王重整河山,少帝退位让贤,水到渠成。故稳住三宫帝后,令社稷不至于倾覆。乃一切之前提。毕竟,洛阳少帝,名为天下共主。共主在,则天下在。
  史上,董卓以外臣行废立事,引天下共愤。乃至诸侯并起,逐鹿中原。人心思乱,宗贼遍地。三代后数典忘祖,再无匡扶汉室之念。
  于是乎,维持洛阳朝堂,立天下共主。乃当务之急。董太皇与蓟王结为义亲,令何太后投鼠忌器,更加何苗沐猴而冠,难成大事。三宫鼎足之势,勉强维系。待将蓟国一切,放之四海而皆准。蓟王登坛受禅,民心所望,大势所趋。乃成必然。
  沮授一针见血:“今州郡粗定,兵强士附,三匡汉室,手握八关。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兵马以讨不庭(不朝于王庭),谁能御之?”
  “此言大善。”殿中文武,欣然点头。
  此情此景,刘备幡然醒悟:黄袍加身,绝非杜撰。
  究其原因,乃大利于国。
  “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者,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此乃天下豪杰,肺腑之言。
  俗语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蓟王为帝,天下归心,山河一统,无有忤逆。蓟王不为,群雄并驱于中原,且看鹿死谁手。
  正因知晓众谋主一片丹心,蓟王才不怪罪。
  诚如,明知可死无对证,蓟王仍为右国令担待。即便因罪除国,亦在所不惜。人臣所为,人主岂能弃之不顾,置身事外。正因如此,蓟王家臣,才各个奋不顾身,忠心谋国。
  凡有草动风吹,便逃之夭夭,弃万民于不顾,让家臣顶罪。枉为人主。
  若恃宠而骄,一意孤行,陷主公于万劫不复,亦枉为人臣。
  君有君道,臣有臣节。
  蓟王设宴,与群臣共饮。
  西园长乐宫,长秋殿。
  上元夫人,如约而至。然蓟王侧妃何氏,却并未赴约。
  何太后将董太皇之谋,快语道来。遂问道:“夫人可有良策,为朕解忧。”
  “蓟王麒麟天降,函园灵粹汇聚。三足踆乌船宫,亦有女仙守备。急切间,难以下手。”上元夫人答曰。
  何太后不置可否:“若出函园,离船宫,夫人以为如何?”
  “当可一试。”上元夫人掷地有声。
第063章
仰吞北斗
  董太皇所施美人计,乃“连环美人计”。将时人熟知之美人计,一分成二。先赐婚,再认女。
  正因“毒性”不显,故未能察觉。
  今木已成舟,待生米煮成熟饭,血盟自成。然设计蓟王,总觉理亏。故封马氏为“滎阳(xíng
yáng)君”。陪嫁一县之地。战国时,韩在滎水北岸筑城,从此得名“滎阳”。滎阳东有鸿沟连淮泗,北依邙山毗大河,南临索水接嵩山,西过虎牢通洛阳。地势险要,交通便利。乃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
  得荥阳,即得敖仓。屯粮此地,贩运天下。如此,河南粮商,便无需北上蓟国,缩短三千里水路。敖仓本就是城仓。扩建为商邑,转运南北货物,亦称便利。
  关键是,敖仓据大河南岸。只需良港建成,蓟国水军畅通无阻。转运兵马,登陆河南。兵锋所指,尽收豫州之地。
  此都是后话。蓟王需大婚后,方可夙愿得偿。
  蓟王大器免成。马氏虽曾嫁为人妇,然却有名无实。新婚之夜,恐力有不逮。故邹氏、杜氏,当伴嫁同寝。即便如此,函园贵人希雷娅,亦令亚马逊美人严阵以待。已备不时之需。
  曹节本欲趁机将安素伴嫁入宫。不料却被养女婉拒。推说,本是马氏大婚,岂能夺人之美。
  女儿心思,老父岂能不知。终归想风光大嫁,不想不明不白,委身于人。
  得蓟王许诺。何苗表周慎为右中郎将。
  汉初呈秦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分统郎官,号为三署,为光禄勋所辖。署中各有中郎、议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称“三署郎”。今汉又定,郎官年岁五十以上者,属五官中郎将,余分属左右中郎将。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外派征战;协光禄勋,典领郎官选举;有大臣丧,则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东园秘器。
  至此,宫中禁卫军,编制齐备。
  左中郎将吕布、右中郎将周慎,并五官中郎将张绣,及羽林中郎将李傕,虎贲中郎将王越,齐听命于卫将军张济。统领南北禁军,拱卫宫城。并率城门校尉赵延等,洛阳各部,护佑京都。西园卫,名义上归属禁军,然却独立在外。由上军校尉伍孚统帅,受命于太后。不遵卫将军号令。
  洛阳城外,分驻有辅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三幕府精兵数万,再往外,便是洛阳八关都尉。如此里外里,三层守护。洛阳京师,可谓固若金汤。
  前提是,不出内乱。
  若一而再,再而三,祸起萧墙。今汉当真气数已尽,神仙难救。
  人心不足蛇吞象。
  总想以弱胜强,以小博大。利欲熏心之下,铤而走险者,古往今来,何其多也。
  刘备窃以为,以何苗、董重之为人,当绝无此念。
  一无才智,二无野心。能稳坐今日之高位,必志得意满,再无进取之心。
  不得不说。大将军何进,兵败身死。利大于弊。
  蓟王为二家说和,亦为二家担保。上至三公九卿,下到文武百官。凡有空缺,皆被补全。何董二戚,平分秋色,各偿所愿。
  窦太皇孤家寡人,无欲无求。且有蓟王庇护,无人敢动其分毫。自稳如泰山。
  蓟王此行,可谓功德圆满。
  洛阳百姓皆长出一口浊气。
  常谓“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然蓟王高屋建瓴,不谋私利。二戚心悦诚服,少帝言听计从,百官欣然领命,百姓拍手称快。自当无往不利。
  又谓“扶君上马,再送一程”。蓟王坐镇京师,待朝政重入正轨,再离京就国不迟。
  九九重阳之日。
  蓟王携菖蒲酒等重礼,入瑶光后殿,为二宫太皇寿。
  太皇设宴款待。午后方归。
  入寝宫小憩,便有何氏来报。言,舞阳君夜宴华云号,请夫君赴宴。
  舞阳君乃太后并何氏生母。恰逢九九重阳,蓟王虽已提前送上节礼,却也不好推辞。
  略作思量,这便应允。沐浴更衣,散尽酒意。
  日薄西山,乘王驾入城,奔赴濯龙园。
  蓟王刚中美人计,岂能无备。此行不仅携何氏同往,还将麻姑仙一并带上,以防万一。登船方知,乃是家宴。舞阳君自居帘后,仅车骑将军何苗一人作陪。
  饶是如此,刘备亦不敢有丝毫放松警惕。
  所幸,从始至终,别无异常。
  秋风送爽,皓月当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备起身告辞,舞阳君遂罢筵席。母女连心。舞阳君与何氏一别经年,颇多挂念。于是留宿华云寝宫。蓟王自回。
  自夜宴始,麻姑整晚如临大敌,待重回三足乌船宫,沐浴侍寝,方得心安。
  翌日晨,何氏重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