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1/2006

  刘备不置可否:“正因朝政日非,国祚艰难,更需同仇敌忾,上下一心。此时骤起兵乱,有百害而无一利。”
  张俭答曰:“大将军何进,火烧二宫,又岂是只除黄门。今日之祸,老臣亦始料未及。”
  刘备话锋一转:“闻,公曾赴林虑山,祭拜夏公。”
  “诚如王上所知。”张俭并未隐瞒。
  “只祭夏公一人否?”刘备追问。
  “院中老松下,并起二坟茔。蓟右国令张机,亦埋骨于此。老臣与张机女(张)甯相见,方知前后诸情。”张俭如实以告:“夏馥早亡,张机假其名,北上蓟国,拜右国令。张机,字安子。另有二身份,其一为天师道二嗣师;其二乃太平道神上宗师。黄巾逆乱,难辞其咎。”
  “公,受辟入朝,可与夏馥并张机,二人有关。”刘备终是问出心声。
  “不敢欺瞒王上。”张俭肃容下拜:“知夏馥与张机之事,老臣怅然泪下。遂弃一世虚名,入朝尽忠。如此说来,当与二人相关。”
  “原来如此。”刘备一声叹息。张俭入朝,必与甯姐姐有莫大干系。然甯姐姐究竟如何说服张俭,弃一世重名,轻身入朝。便不得而知了。刘备亦无需再多此一问。此残局,必是右国令天下棋局,最后收尾。
  先落子黄巾,再用党人收尾。万里江山一盘棋。右国令真乃神人也。
  见蓟王无语,张俭却言道:“王上忠义之君。不忍威逼,无心大位。然蓟国纵有千里国土,如何救天下黎庶。王上在时,百官肃然。王上不在,朝令夕改。民心思乱,更思变。尤其名门豪右,不肯归心。废史立牧,祸乱始也。待大汉十三州,九得其主。诸侯乱战,合纵连横,不遵王命,不服王化,割据之势成矣。老臣斗胆。那时,王上又当,作何处之?”言下之意,当趁乱未兴,一举问鼎。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言及此处,刘备如何还能不悟其意:“莫非党魁此来,乃为造诸侯并起之势也。”
  “王上明见。”张俭坦然认领:“蓟国虎踞幽冀,并河北四州之地。东极半岛,右通西域。立江表十港,和亲十夷王女。今,四面合围之势成,万里江山尽在掌握。老臣窃以为。王上早知,黄巾乱后,诸侯并起,关东割据。故行未雨绸缪,天下布局。”
  “诚如公所言。”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刘备亦实言相告:“时,大将军何进,欲合九州之力,操天下之权柄。以大河为界,造大争之势。孤本不欲与其相争。故退避三舍,归国就藩。请立江表十港,除去造四面合围之势,亦将蓟国一切之先进便利,放之四海而皆准。待天下大同,四夷向化。谁人为帝,还有何所谓。‘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先帝曾曰:‘天下十分,天家三分,豪右七分。’言外之意,百姓一无所有。身如草芥,无根之萍。时有童谚:‘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奈何望欲平。’皇甫威明亦曰:‘夫君者舟也,人(民)者水也。群臣乖舟者也,将军兄弟操楫者也。’谓之‘同舟共济’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天下黎庶,不得其安,必兴滔天巨浪。船覆人亡,转瞬之间。前后二任大将军操楫不利,身首异处,一己之私,险造倾覆之危。孤若‘随其流而扬其波’,兴兵夺嫡,开立新汉。以今时今日之国力,必所向披靡,何其易耳。然,孤有‘三百子嗣’。公且试想,孤身后事,又当如何。”
  “王上之心,老臣已尽知也。”张俭拜服。
  “公居朝堂,为党人魁首。国祚艰难,切莫弄险。”刘备言尽于此。
  “老臣,遵命。”
  张俭恭送蓟王出舍,自立廊下,久久不语。
  世人皆言,蓟王乃长情之人。今日所见,果不其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
  蓟王所虑,乃千秋万世。非一人得失。
第073章
众口难调
  果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刚回船宫,便得太后请柬。身陷权利漩涡,必遭明枪暗箭。此乃必然。若想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何必洛阳之行。刘备久居王位,遭各方算计,早习以为常。见惯不怪。
  太后得子阿斗,此生无忧。迟迟不肯善罢甘休,只因身负血海深仇。何进之死,乃董太皇一手造成。其中曹节、董重、孙坚等,为其帮凶。明知二兄何苗,不堪大用。唯求蓟王出手相助。
  何太后之所思所欲,刘备心知肚明。然若追本溯源。乃何进谋逆在前。借诛黄门内官,暗遣死士,放火烧宫。以下犯上,死不足惜。刘备岂能徇私枉法。诛杀董太皇,并董重一门老小。只为报何太后私仇。
  “且去回禀太后,当择日赴约。”蓟王有礼有节。
  “喏。”史涣领命。
  先前在平乐馆,蓟王一席肺腑之言,说的皆是张俭能会意之语。事实上,时至今日。已绝非封建时代的统一战争。
  而是“新兴爵民”与“守旧名门”间的新旧阶级之争。
  爵民(功民),因帝国时代而兴,遍布蓟国千里国土。与随两汉四百年,傍树而生的名门豪右,势如水火。不可调和。名门豪右,盘根错节,利益勾连。把持从土地、人口、到学术、仕途,天下权柄。欺上瞒下,朋比为奸。万千黎庶,无有进身之阶,难觅出头之机。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然蓟王却兴改二十等爵。士农工商,国之石民,皆有晋升之机。又耻于蓄奴,立字为据。大兴圩田,赀库贳贷。田宅对应爵位。不可轻易流转。分户更不析产。再加机关器大行其道,极大程度的,解放并发展了生产力。使得蓟国,快速步入帝国时代。
  就蓟王而言。所谓帝国,乃指国力强大的“君主制”政权。君主世袭。分封与郡县并存。察举与科考并立。诸如此类。
  上层建筑构成,非出名门豪右,乃出爵民。士农工商,德才并举,只分(能力)高低,不分(身份)贵贱。尤其二十等爵民,为天下名门豪右所忌惮。
  田宅与爵位对应。虽能卖官鬻爵。然五大夫以上,一级民爵,作价十亿大钱!即便咬牙买下,却不能传于后世子孙。如此短利,岂能心甘。若天下皆兴蓟国『爵民制』,再辅以『圩田制(分户不析产)』、『赀库制(分期偿还)』,则我辈危矣。
  黎庶丰衣足食,子嗣绵延。即便偶遇荒年,耕一余三。连年灾异,生死难关,亦可向赀库举债,无需崽卖爷田,更不必典妻鬻子。换言之,名门豪右,再无法囤积居奇,大发国难之才。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羔羊安居牢圈,豺狼无从下口,饥肠辘辘,唯弃肉吃屎。久成野狗。
  说到底,还是利益之争。
  蓟王身为猛虎,却视天下羔羊为子民。令我等豺狼,情何以堪。
  换言之,以四世三公之袁绍为首,河南名门大姓,豪右宗贼,断不会轻易臣服。即使,蓟王得少帝禅位,为九五之尊。这一战,亦不可避免。
  即便。名门大姓,豪右宗贼,迫于威慑,暂行蛰伏。待蓟王故后,必兴风作浪,妄图颠覆爵民新政。重立封建旧规。与其延祸后世子孙,不若蓟王趁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一举除尽。涤荡寰宇。
  灭豪强,均田地。势在必行。
  何必一意孤行,篡位谋逆,遗祸万年。徒令子孙为难。
  或有人问,山中既无老虎,猴子为何不能做大王。
  猴子本身实力不济。欲握大权,必广结盟友,于是遂成一群猴子,整日叽叽喳喳,不厌其烦。对诸如豺狼虎豹,多行割肉笼络。饶是如此,各方仍怀不满。勾心斗角,横生枝节,踉跄前行,步履蹒跚。且之于漫山遍野的羔羊而言,喂饱一只老虎,何其易耳。然喂饱豺狼虎豹,外加一群猢狲,何其难也。终归“众口难调”。
  殿前无良臣,满眼尽猢狲。
  能如蓟王这般,重门叠户,口口相传。试问天下,又能有几人。
  马氏、邹氏、杜氏,破觚为圜。美艳不可方物。众皆远观,不敢逼视。所谓欲扬先抑,厚积薄发,莫过如此。如田圣、麻姑等女仙,亦避锋芒。不敢争宠于前。
  十月初,便是窦太皇上寿之礼。
  谨守长信宫之长信太仆程璜,亲登船宫,询问上寿事宜。
  程璜之意,不言自喻。窦太皇乃蓟王所立,垂帘监国,言传身教于少帝。又是嫡祖母,恰逢大将军兴兵逆乱,焚烧宫室。窦太皇上寿之礼,如何操办,乃朝政风向之标也。蓟王不可不察。
  “依老大人之见,该当如何。”刘备和颜相问。
  “回禀王上,依老奴愚见,长信宫室,分毫未损。宜当在太皇本宫设宴。”程璜答曰。长信宫,便是原永安宫改建。时长信太仆程璜,威逼掖庭令毕岚,尽掘先帝窖藏子钱,大肆营造长信宫。后因教导少帝,窦太皇迁回云台,故大将军兴兵入城,只攻打南北二宫,未祸及长信宫室。
  “如此,便依老大人之言。太皇上寿礼,兴于长信宫。”蓟王并无异议。
  “老奴,遵命。”程璜大喜拜别。
  后世风俗,家中有人病重,则用喜事来驱除邪祟,转危为安。称之为“冲喜”。今汉亦有此俗。
  先前,窦太皇之所以大肆操办,蓟王与马氏婚礼。便有此意。而长信太仆程璜,求问窦太皇上寿之礼,亦多有此因。二宫血流成河,阴煞太重。故用阳气镇之。更何况蓟王麒麟圣体,先帝时,曾为珊瑚妇人祛除病疫。若能领群臣入宫,为窦太皇祝寿,则邪魔辟易。至少可保长信宫,再无鬼魅魍魉,暗中作祟。
  话说,自兵乱后。长信太仆程璜,疑神疑鬼,辗转反侧,寝食难安。也是怕了啊。
  正好假太皇上寿之礼,请蓟王入宫。驱尽邪魅,也好安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黄门子弟,奉若神明。长信太仆程璜,又岂能免俗。
  西园,长乐宫,长秋殿。
  车骑将军何苗,如坐针毡。
  何太后自帘后言道:“十月初一,太皇上寿礼。不知二兄可曾准备。”
  何苗躬身答曰:“回禀太后,臣已备下厚礼,断不会失仪。”
  “欲何处上寿。”太后追问。
  “或是长信宫。”何苗答曰。
  “朕守丧未满,不宜妄动。烦二兄代劳。去千秋观,请上元夫人,入长信宫为太皇贺寿。”
  “臣,遵命。”何苗不疑有他。
第074章
肘腋之亲
  十月初一,上寿礼如期而至。
  洛阳城门洞开。长信宫张灯结彩。上东门御道,百官车驾,列队入城。齐赴窦太皇寿宴。
  窦太皇已提早一日入宫。待上寿礼毕,便会迁回瑶光殿。连头带尾,前后不过三日。足见城中“煞气之重”。羽林卫、虎贲郎,已补录毕。正由二位中郎将,严加训练。北军五校亦各就各位。再加城门校尉赵延等,洛阳城内,兵卒愈发齐整,进出日渐有度。被黄门死士趁夜搬空的武库,少帝亦命人采买足量楼桑兵甲充填。
  并趁机将南北禁卫军,向蓟国制式武装,飞快转变。尤其机关兵器的规模运用,将整个帝都的防御,大为提升。洛阳八关,城防机关器亦在全面升级改造之中。待造毕,洛阳当如铁桶一般。
  蓟王录尚书事。令行禁止,天下十三州,无有不从。即便山高水险,道路断绝。亦可将粮谷就近输往海市,经由赀库换回等价谷钞,而后轻车上洛,于函园港市、金水小市等,洛阳各市,足量兑换成米粮,再输入太仓、常满仓,乃至粟市。
  甚至为省“百取一”的兑率,少帝下令,百官薪俸,无需兑换成钱谷各半。直以蓟钞发放。
  百官薪俸,遂由钱谷各半,改为通钞加谷钞各半。
  上行而下效。大汉十三州,亦纷纷仿效。天下官俸,皆改为蓟钞。
  于是乎。铜钱作为储备货币,渐渐退出流通领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