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5/2006

  “启禀夫君。妾,窃以为,此言,或别有深意。”马氏果然聪慧。
  “有何歧义。”刘备柔声相问。
  “太后亦生麟子。”马氏一语中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备幡然醒悟:“难不成,有人欲对太后母子不利。”
  马氏轻轻颔首:“亦有可能。”
  若如此,不可不防。太后乃阿斗生母。刘备焉能坐视不理。
  “速请黄门令,船宫一见。”刘备这便定计。
  “喏。”马氏遂出书阁传命。
  少顷,黄门令左丰,下山来见。
  “奴婢,拜见王上。”左丰伏地行礼。
  “少令且起身。”刘备和颜悦色:“坐。”
  “谢王上。”左丰伴居侧席,问道:“王上唤奴婢,所为何来?”
  “少令且看。”刘备将襄楷《诣阙上疏》,隔案相递。
  左丰离席下拜,双手捧过。再落座细观。
  “嘶——”待看到简书末尾,左丰亦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两鬓流汗,心念急转。显然,简中朱笔圈定之句,乃出某位帝王之手。
  “少令可知出处?”刘备问道。
  左丰如遭雷击,五体投地:“奴婢,实不知也!”
  “少令勿惊。”刘备离席搀扶,好生劝道:“此疏,乃桓帝延熹九年所上。书奏不省,故桓帝并未得见。想来,必是先帝以降,后阅此疏,随手圈下。”
  左丰汗流浃背。电光石火,忽灵光一现:“伴驾先帝,多出十常侍。时,蔡少师(蔡邕)奉旨上疏,以皂囊封装,旁人不得而知。然先帝御览,起身如厕时,被曹节偷窥,因而泄露。且曹节久掌尚书台,此事,当知!”
  刘备轻轻颔首:“二宫中常侍,还剩几人。”
  “程璜、曹节、赵忠、封谞、毕岚、宋典。只此六人。”左丰脱口而出。论甩锅嫁祸,黄门少令亦不逞多让啊。
  “封谞、毕岚、宋典三人,各司其职,并不常伴圣驾左右。”略作思量,刘备遂言道:“劳烦少令,将程璜、曹节、赵忠三常侍,请来船宫一见。”
  “遵命!”左丰如临大赦。再拜而出。
  蓟王眼中戾色,一闪而逝。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需弄清,究竟是哪位陛下圈定。便可知,究竟针对刘备还是针对阿斗。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
  正如蓟王西征平羌时,“留白间韩遂”。此亦或是内宮近臣,私下所为。用以离间嫁祸。然,内宦如何知晓,蓟王会调阅襄楷《诣阙上疏》。若果真如此,最大可能,便是尚书令曹节。
  曹节垂垂将死,居家养老,不问政事。养女安素,又刚刚托付给蓟王。且与蓟王,“往日无仇,近日无冤”,因何会行此事。刘备窃以为,第三种可能性,不高。
  左丰急于洗清嫌疑。不敢怠慢丝毫。奔走函园内外,南北二宫。将长信太仆程璜、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新任长乐太仆赵忠,请来船宫相见。
  知蓟王相邀,三人又惊又喜。与外戚不同。蓟王乃是宗室。视内官为家奴也。断不会轻易残害。张让曾言,“人前为恶犬,人后为忠狗”。可谓一针见血。
  有道是“打狗看主人”。恶犬行凶,必是主人纵容。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三人并左丰,共乘一车。
  黄门少令车驾,乃蓟王所赐。车厢宽敞,华室生香。四人对面而坐,众目相对,各自唏嘘。叹时光荏苒,伤物是人非。
  “敢问少令,王上所为何事。”历经生死两难,赵忠人到中年,已双鬓斑白。
  “乃为桓帝年间人事。”左丰不动声色:“诸位老大人,去去便知。”
  “桓帝年间?”赵忠暗自生疑。
  曹节似已先知:“赵常侍切勿见疑。王上所问,非我等所为。”
  “如此,甚好。”赵忠终是安心。只需是攀咬他人。黄门内官还有何惧。
  当无往不利。
第079章
字挟风霜
  或有人言,不过是前朝方士一派胡言,又束之高阁,久无人过问。蓟王何必劳师动众。小题大做。
  实则不然。
  “勿以恶小而为之”。何况,襄楷身负大逆弑君之罪。此事更系阿斗安危。如何能不慎而又慎。
  时,襄楷乃向桓帝上疏,痛陈弊政,只为点醒桓帝。奈何终无一用。痛定思痛。为续今汉国祚,襄楷而后与王芬等人合谋,弑卖官鬻爵,惹天怒人怨之灵帝,亦是为“社稷锄奸”。
  至于“麟不当见而见”。如此妖孽,焉能不雷霆除之。一切都可说通。
  思绪如潮,纷至沓来。
  待清空思绪,刘备徐徐睁开双眼。
  奈何以上种种,皆是猜测,并无实据。需待曹节等人到访,一问便知。
  刘备隐隐觉得,比起来历清白的自己。“天降流火,麒麟送子”的阿斗,单从出身而言,更显妖异。阿斗诞生时,先帝已崩。若真暗指阿斗,朱笔圈定之人,必是废帝或少帝。然也有可能是垂帘监国的二宫太皇。
  “夫君?”马氏柔声唤道:“诸人已到。”
  “好。”刘备这便起身,赴大殿。
  “老奴等,拜见王上。”曹节、程璜、赵忠,伏地行大礼。
  “诸位老大人免礼。”宫女捧来坐席,刘备微笑示意:“请坐。”
  “谢王上。”三人依次落座。
  一别数载,见赵忠人过中年,竟老迈如斯。刘备叹道:“岁月催人。赵常侍竟早生华发。”
  赵忠闻言,面露怅然:“老奴惨淡度日,不说也罢。倒是王上,丰神如玉,惊为天人。”
  “终归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刘备意味深长。
  “王上所言极是。”三人心有戚戚,曹节叹道:“洛阳风云变幻,福祸莫测。老奴等泥足深陷,不可自拔。饱受摧折,身染风霜,焉能不老。”
  “诚如老大人所言。”刘备言道:“得见桓帝时,平原方士襄楷《诣阙上疏》,亦可称‘字中皆挟风霜’。”
  “王上所问,莫非乃襄楷,其人其事。”赵忠心领神会。此人确有名声。
  “然也。”刘备将书简,转递三人:“诸位且自观。”
  见曹节、程璜,人老体衰,起身颇为迟缓。赵忠遂先行入手。此举,有意为之。蓟王先前言老,赵忠故抢在众人之前。用意不言自明。老奴远比曹节、程璜,手脚麻利。
  待徐徐展开书简,终于“图穷匕见”。
  细辨朱笔圈定之言,赵忠面色苍白,遍体生寒。遂将烫手山芋,往曹节,不,程璜手中一塞。不料程璜稳稳接过,细细端详,坦然转递曹节。身为天家忠犬,焉能只知趋利避害。为主人背锅,亦是分内之事。
  论养气,赵忠还欠火候。
  曹节细细观瞻,默记在心,遂双手呈回。
  刘备只手接过,笑问道:“诸位老大人,可见字里行间,所挟之风刀霜剑否。”
  “老奴等,皆亲眼得见。”曹节答曰。
  “此乃前朝上疏,闻书奏不省,束之高阁。诸位老大人,常伴驾左右,可曾记得,还有‘谁人’,曾阅此卷。”刘备平静发问。
  “禀王上。前朝书文,皆存兰台。常被东观博士借阅,修撰《东观汉记》。”曹节先将自己撇清:“老奴得王上口谕,这才命兰台令史取来。实不知,何人擅涂旧文。”
  “老奴亦不知情。”程璜紧随其后。
  赵忠亦伏地叩首:“老奴,全然不知。”
  见三人皆不知,曹节心中大定:“凡文书外借,兰台笔笔皆有记录。只需按图索骥,当可知晓。”
  “如此,便劳烦少令,再走一趟。”刘备言道。
  “喏。”陪坐侧席的黄门令左丰,又马不停蹄,奔赴兰台。
  少顷,将历代借阅名录,依样抄回。呈报蓟王当面。
  竟有十余人之多。不乏名士大儒,辞世先贤。便是恩师,亦曾留名。
  偷看蓟王眉头微蹙,沉思不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