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6/2006

  赵忠这便谄媚上前:“名录中既有卢公之名,王上何不遣人一问。若卢公观时,尚未有迹,则可下问。若卢公观时已有。自当上溯也。”
  刘备轻轻颔首:“也好。”恩师自是信得过。
  恩师尚未散朝,刘备遂与众人耐心等待。日暮时,史涣乃回。言,恩师未见。如此,便可大略推算,乃恩师名下某人所为。
  只可惜,刘备一眼扫过,全然不识。
  线索就此断绝。刘备仍不死心:“可有借阅却不留名。”
  “若皇子、公主、或宫中诸妃……借阅,多半不会留名。”曹节如实作答。
  被曹节刻意省略的,刘备焉能不知:“如此,劳烦老大人,代孤问过兰台令史。可有未书录其名之人,借阅此书。”
  “老奴遵命!”曹节肃容下拜。
  引赵忠满眼艳羡。
  若能替蓟王办妥此事,必得重用。心念至此,亦顾不得许多。不等刘备答话,赵忠自曹节身旁扑出,五体投地:“南北二宫徒遭兵乱,煞气未消,老大人年岁已高,当善保贵体,不宜轻身涉险。”
  “哦?”刘备如沐春风:“依赵常侍之见,该当如何。”
  “老奴愿代劳。”赵忠扬声答曰。
  刘备遂看向曹节:“老大人意下如何。”
  “老奴确是力不从心。恐不堪为王上驱策。能有赵常侍代劳,老奴深谢。”曹节拜谢。
  “不敢。”赵忠回礼。
  “如此,孤便将此事,交由赵常侍全权打理。”刘备焉能不成人之美。
  “遵命!”赵忠起身再拜。
  “前朝旧事,不宜外宣。诸位老大人谨记。”刘备送客。
  “喏。”三人拜退。
  少顷,贾诩等人,闻讯赶来。
  “主公。”
  从刘备手中接过襄楷《诣阙上疏》,速览一遍,贾诩表情微变。
  “不料襄楷竟有此等远见。此人看似与主公全无羁绊,然诩料想,必早已暗中窥探我主。楼桑风吹草动,我主日常琐事,襄楷必心知肚明。”
  “孤亦如此想。”刘备笑道:“如此说来,孤‘高筑墙,广积粮’之举,早被人窥破。”
  “若如此,襄楷必与太平道无关。否则,右国令断不会留此人,身(死)后作祟。”贾诩言道。
  “文和,所言极是。料想,襄楷、王芬、张修等,便是‘三方势力’。”刘备一语中的:“至于西王母派等诸夏仙门,是否裹挟其中,尚不得而知。”
  “主公明见。”贾诩、荀攸等,四大谋主,齐声言道。
  四人皆称足智多谋。异口同声,必然无差。
  刘备笑道:“水落石出,为期不远矣。”
第080章
关羽得子
  “主公亦不可大意。”荀攸言道:“平原距楼桑不远。主公少年扬名,必逃不过有心人窥探。襄楷《诣阙上疏》中,既提及‘麟不当见而见’,得闻主公麒麟之名,必起执念。”
  平原同在河北。只需刘备“小有名气”,尚未“声名远播”时,便可传到平原。时黄县海啸,太史慈携母北上来投。东莱犹在平原之南。若已此时计,襄楷必已知晓,楼桑种种神奇。
  换言之,恐襄楷暗中窥探刘备,已有十余载。
  此人本就是著名方士。走街串巷,善于伪装,泯然众人。即便客居楼桑,或入茶馆说书,或为人解谶算命,皆可谋生。少君侯心牵百姓,日理万机。如何能在意,往来邑中之江湖术士。
  蓟王刘备,并四大谋主皆以为:“三方势力”体量最小,实力最弱。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怕牛鬼神蛇,旁门左道,避实就虚,剑走偏锋。防不胜防。
  古往今来,多少一世枭雄,走投无路时被宵小所乘,死于非命。两汉之交,王莽便是被商人杜吴所杀,悬首于宛市。而在此之前,便有精通谶纬之术的道士西门君惠,潜入卫将军王涉府邸,说其政变。王涉从其言,与大国师刘歆、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伋合谋,欲废黜王莽,投降汉军。
  正当西门君惠、董忠、王涉等,紧锣密鼓,筹备政变时,同谋孙伋,却突生变卦,转向王莽告密。王莽当机立断,将董忠斩首,剁为肉泥,又活埋董氏宗族,鸡犬不留。王涉、西门君惠,畏罪潜逃,中道被杀。大国师刘歆,负罪自杀。
  谁能想到。一场席卷新莽朝堂,几乎遍及全体肱股重臣的政变未遂。竟由一道士策划。
  单此一事,便知两汉方士之能量巨大。
  《汉书·王莽传》:“卫将军王涉素养道士西门君惠。君惠好天文谶记,为涉言:星孛扫宫室,刘氏当复兴,国师公姓名是也。”《新论·辨惑》:“曲阳侯王根迎方士西门君惠,从其学养生却老之术。”
  窥一斑而知全豹。正因时人,深信天人感应,欲求长生不老。故两汉方术,大行其道。
  著名方术士,前呼后拥,出入宫廷,为帝王将相座上宾。一言一行,足可蛊惑人心,甚至能左右国政。
  前汉道士西门君惠,与今汉方士襄楷,有何不同?
  别无不同。
  甚是襄楷十日之内,连上两道《诣阙上疏》。尚书奏请处正:“(襄)楷不正辞理,指陈要务,而析言破律,违背经艺,假借星宿,伪托神灵,造合私意,诬上罔事。请下司隶,正楷罪法,收送洛阳狱。”
  (桓)帝以楷言虽激切,然皆天文恒象之数,故不诛,犹司寇论刑。
  名士不过买官能打对折。然方士却可免死。两汉方术蔚然成风,足见一斑。
  此乃时代风貌使然。后世科学大行其道,不见神鬼。然刘备所置身之当下,除去王充门徒,时人多数笃信神鬼。此,便是华夏仙门植根之沃土。其影响之深远,非亲临不可知也。
  少时,见刘三墩灵秀天成,甯姐姐心生触动。言,杀之不详。手下留情,自合情合理。最怕以己度人。脱离时代,用后世的眼光去反推前朝。得出“五胡入华”之谬论。
  谓“与时俱进”者,乃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兴事物”。而早已随历史远去,盖棺定论的“旧时代遗迹”,当不可上逆反溯。一言蔽之,凡四维生物,当不可脱离时间线。
  若是高维生物,另当别论。
  还原大汉的风貌,舍我其谁。
  言归正传。
  “公达所虑,正和孤意。”刘备从谏如流:“襄楷此人,断不可掉以轻心。诸夏仙门,亦需好生防备。切莫因小失大,马失前蹄。”
  “喏。”众人领命。
  “报!”便有史涣,喜入大殿:“关校尉发妻昨夜临盆,诞下一子。”
  “二弟后继有人矣。”刘备喜上眉梢:“速去。”
  众人下船登车,奔赴官堡,关羽府邸。守邸丞刘平先到,已命人将消息遍传官堡上下。
  “大哥!”关羽红光满面,精神抖擞。
  “来为二弟道喜。”刘备笑言。
  “大哥,二哥!”三弟张飞,亦领幕府将校,快马赶到。
  “三弟。”刘备打趣:“低声,切莫惊动小侄儿。”
  “唉!”张飞急忙去掩口。
  “母子俱安否?”刘备又问。
  “母子平安。”关羽答曰。
  “甚好,甚好。”众人皆喜。
  “速去抱来一观。”关羽冲府中婢女言道。
  “万勿轻动,小心风寒。”刘备是过来人,急忙阻止:“待三日后,再抱出不迟。”
  “唉!”关羽自当言听计从。
  张飞凑过来问道:“可曾取名?”
  “尚未想好。”关羽答曰:“‘平’、‘定’、‘兴’,三字不知如何择选。”
  “何不由大哥来定。”张飞小声嚷道。
  “请大哥赐名。”关羽这便抱拳。
  刘备忽问:“二弟家中可有庶出?”
  “并无庶出。”关羽摇头。
  “族中可有从子,父母双亡,由你抚养?”刘备再问。
  “并无从子。”关羽再答。
  “如此……”刘备斟酌言道:“便唤作关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