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7/2006

  “此名甚好。”三弟张飞叫嚣。
  史上,关兴乃关羽次子。长子名唤关平。刘备取名关兴,用意不言自明。
  关羽笑道:“谢兄长赐名。”
  “虎父无犬子。此子,必是蓟国下一代重臣。”刘备言道。
  “主公明见。”在场众人,与有荣焉。君臣同契,其乐融融。莫过如此。
  刘备命守丞刘平,三日后于国邸设宴,庆二弟喜得贵子。刘平躬身应诺,自去预备。
  叮嘱关羽小心照看母子,刘备遂领群臣返回船宫不提。
  大震关首,云霞殿。
  五斗米道圣女张玉兰,翻山越岭,远道而来。慧妃设宴款待。
  殿中,许师钟瑷、冥蝶骆晹、幽姬卢暒、释比翟姜,并四海馆长左慈,皆列席。
  蓟王东归,慧妃垂帘理政。幕府上下,依令行事。数年大治,陇右得安。慧妃贤良淑德,为官民称赞。尤其百万钟存古羌,多半出山,安居左右,汉化渐兴。不出数代,当于汉人无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宾主尽欢,张玉兰落杯相问:“敢问慧妃,并与板楯蛮反,究竟是何用意?”
第081章
初见端倪
  待屏退左右,慧妃这便言道:“此乃左翁所谋,仙姑一问便知。”
  不等张玉兰看来,左慈遂言道:“日前,得门人密报,襄楷孤身入蜀中云台山。此人事关重大,行踪不定。为恐其同党察觉,故借板楯蛮遮掩。”
  云台山,乃天师道圣地。
  汉安二年,天师张道陵于巴蜀、汉中远至长安,设二十四治道场,分上品八治、中品八治、下品八治,云台山为下八治之首。
  “汉末张道陵在此学道,使弟子王长、赵升,投身绝壑,以取仙桃。长等七试已讫,九月遂成,随陵白日升天。”亦说苍溪云台山即“张道陵升真之所”。后世且言之凿凿,时下自当无差。
  两汉时,巴蜀一带,多信巫教。淫祀害民,敛财无数。托言神鬼,无恶不作。张天师携弟子入蜀,平定祸乱巫妖。传播天师道。新教取代旧教,新神替换旧神。古往今来,神战从未停歇。
  “果然如此。”张玉兰心领神会:“自家翁故后,门众四散。唯教中长者,留守云台山治。襄楷此行,所为何来?”
  “假寻仙之名,暗中藏身也。”左慈答曰:“灵帝崩于困龙台上,虽是王芬所谋,然王芬却受襄楷以术蛊惑,故才大逆弑君。事后恐被识破,襄楷远行辟祸。料想,其必有同党。若大肆海捕,余下同党或铤而走险。玉石俱焚。”
  “玉兰已知晓,这便返回教中。”事不宜迟,张玉兰欲连夜回程。
  见卢暒颇多不舍,慧妃言道:“即来则安。板楯蛮反,非一日之功。小住数日亦无妨。不必来去匆匆。”
  “谢慧妃体恤。”卢暒先拜。
  张玉兰自无话可说。母女相见,颇多生分。只因卢暒改嫁蓟王,且诞下一子。受封云霞美人。长居顶阁占星台。占星台,乃蓟王为大秦圣祭所建。后经改造,为陇右女仙居所。其构造与蓟王宫观天阁,颇多相似。拱卫关首云霞殿。
  大震关上下,自有四海馆长左慈,领门徒馆众,悉心守护。自当固若金汤。
  话说,西王母派,敌友莫辨。且距蓟王治下大震关最近。慧妃关乎六百万汉羌融合大计。位高权重,莫过如此。断不可有失。正因持重,左慈等四海馆众,才不敢轻举妄动。谨防西王母派麾下仙门,诸如西河少女等,乘隙而入。
  若陇右逆乱,则断西域、关中通连。如此,丝路商旅唯绕行居延道,由肩水金关进出西域。且陇右一旦逆乱,南下蜀身毒道,亦被切断。大震关及大散关,失丝路流金,民生艰难。久之必乱。雄关失守,关中危矣。起连锁反应,时局瞬间崩坏。
  蓟王光融天下,明以照奸。为人处世,皆以备不虞。大震关咽喉要地,焉能无备。
  待流徙期满,牢城就地转化城邑。如此再得三五载,陇右民心安定,邻里牢不可破。那时,再将慧妃等人,迁回蓟王宫,朝夕相伴。
  话说回来。蓟王既将王陵安在洛阳。将大震关云霞殿,设为离宫,亦无不可。且远在北海之滨,由兵车大营改建之“北海离宫”,月前亦竣工。高车六氏,漠北各部,及挹娄、沃沮等众多部族,赠与蓟王的十万部民,皆已拖家带口,迁入安居。
  先前,蓟王命将作寺所造“革膜”,已分批送往北海苦寒之地,用于冬季保暖。再加石炭锅炉,暖柜升温。便是隆冬时节,冰冻三尺,彻骨极寒,室内亦温暖如春。“漠北无禾”,乃是谬传。事实上,除去漫漫冬季,北海之滨,皆可屯田。寻常五谷若不能熟,则试种青稞麦。青稞麦亦力有不逮,则就地堆垒大棚,覆盖膈膜。不求丰产,只求自给自足。实在不行。当四时贩运蓟国粳米:绕行半岛,自北乌稽港登岸,横穿苍海郡,输往北海离宫。
  水陆通达,旦夕可至。风雨无阻,四季通行。能耐极寒的北地挽马,拖动机关橇车。往来驰骋,不绝于道。
  知微见著。蓟国商贸之强盛,古往今来,无出其右。
  放眼诸夏。
  除去关东因遍地豪强大姓,负隅顽抗,不肯归附。余下皆已归服蓟王治下。
  八月案比。三南夷人,竟有八百万众。水衡都尉府上下属吏,一筹莫展。然郭东掾却喜不自禁。
  周晖秘问缘由。
  郭嘉答曰:百余万众,若悉数归服。当如倭岛熊袭国(原狗奴国),立为属国,另设属国都尉领护。就地募兵,挥师南下。如此不出数代,大汉当与身毒毗邻。
  周晖又问:百万之众,人吃马嚼,舟车劳顿,如何养活。
  郭嘉又笑:无妨。今季国中得新谷五亿石。活大汉十三州绰绰有余。何愁再多八百万之口。
  周晖大惊:蓟国不过千里之土,一季竟得五亿石谷!
  郭嘉亦叹:若非右相来函告知。嘉亦不敢信也!
  周晖一时神游天外,竟无话可说。
  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恩义。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汉人、夷人,别无不同。
  果不其然。主公刘备,知三南竟有八百万众,喜出望外。
  传命水衡都尉,只需夷王愿出山,安居新造港津城邑,受封大汉官吏,凡有所需,皆可应允。又与郭嘉约定,只需立岭南都护府,当二千及冠。
  皆大欢喜。
  至此,岭南都护府,初见端倪。尤其风传三南大地,民众皆翘首以盼。能生入大汉治下,何其幸也。当可瞑目矣。
  既有岭南,必有漠北。蓟王立北海离宫之意,昭然若揭。再加东海倭国列岛,东西南北,四大都护府,或早已在蓟王心中扎根。
  参考西域都护府。当设左右府丞,代主理政。理所当然,郭嘉当为岭南都护府丞,首选。
  蓟王许诺其二千及冠。或便是授予此职。
  依蓟王构想。大汉十三州之外,还需四大,或五大都护府为藩屏。而后才是徼外蛮夷,番邦异国。东南西北,四大都护府自不用说。第五都护府,当立在何处?
  蓟国上下,皆苦思不得其解。
第082章
逢凶化吉
  弱国无外交。强权再行仁政,则无往不利。
  此便是煌煌天汉,最大优势。四百年,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封狼居胥,立南海柱,威名赫赫,如雷贯耳。毗邻如此强汉,蛮夷稍有不端,伏尸遍地,血流成河。忽得仁主,通商修路,筑城造港。一视同仁。焉能不感激涕零。
  正因领先世界千年。乃永夜之明灯,黑暗中灯塔。象征着一切光明与美好。故五胡四夷,纷纷内迁。欲做汉人而不可得。即便饱受欺凌,逼急而反。却不愿外迁。只因身在大汉。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比起周遭奴隶制部落文明,大汉的先进性,毋庸置疑。
  用后世的话说,便是削尖脑袋,也要硬生生挤进来。无论如何,黑(非法移民)也要黑在汉土。
  历代先辈,积威至此。正做刘备嫁衣。刘备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唯砥砺前行,誓不辜负这个时代。
  三足踆乌,船宫监牢。
  大秦圣祭施以驱魔秘术。上元夫人不愧是西王母座下首徒。心防虽摇摇欲坠,却仍坚贞不屈。西王母派乃群仙之首。先前曾降为弥月之喜。刘备不欲树敌。故未施以极刑。一旦无所不用其极,则再无转圜。如此必引王母报复。大震关首云霞殿女仙危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大局计,断不可恣意妄为。此,便是明主。随心所欲,乃桓灵所为。
  熬过药效褪去。上元夫人悠悠转醒。
  待眸中水雾散尽,这才发觉,刘备并大秦圣祭,正立于当面。
  “夫人安好。”刘备平静开口。
  “枷锁在身,不能施礼,王上恕罪。”上元夫人虚声对答。
  “夫人当知,孤并无恶意。对贵派亦无歹念。然夫人屡次出手,所为何来?”刘备问道:“今深陷囹圄,言不过三人之耳。唯天地可知。夫人可否实言相告。”
  “原来王上早知。”上元夫人眸中骤生波澜:“实不相瞒。屡次三番,欲请王上赴瑶池仙会,乃因王母欲知襄楷下落。”
  “哦?”刘备一愣:“莫非,王母亦寻襄楷。”
  见刘备表情不似假装,上元夫人苦笑:“莫非,王上亦不知襄楷行踪。”
  刘备言道:“孤本以为,王母必然知晓。”
  上元夫人言道:“王母以为,王上必然知晓。”
  “如此说来,西王母派与襄楷并无瓜葛。”
  “实不相瞒,多年前,天师道张道陵、太平清领道于吉、北海郎顗、平原襄楷等,先后登临昆仑墉宫。与王母坐而论道。言及天下大势。前人皆言,汉室气数已尽。唯襄楷另有高论。”上元夫人言道:“襄楷言:今汉自桓帝以来,天垂尽,地吐妖,人厉疫,三者并时而有河清,犹春秋麟不当见而见。虽说反常必妖。然大乱乃大治之始。若得麒麟天降,终结乱世。则可逢凶化吉,开三兴之世也。”
  一言蔽之,负负得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