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8/2006

  刘备言道:“北海郎顗(yǐ),亦曾上疏顺帝:天垂妖象,地见灾符,所以谴告人主,责躬修德,使正机平衡,流化兴政也。《易内传》曰:‘凡灾异所生,各以其政。变之则除,消之亦除。’。换言之,灾异皆可消除。”
  “王上明见。”上元夫人答曰。
  “西王母因何欲寻襄楷下落。”刘备问道。
  “只因王上,麒麟天降,定国兴邦。乃应襄楷所说‘麟不当见而见’。不料‘天降流火,麒麟送子’,又生异象。岂能连降二麟。故王母不惜亲临,降为弥月之喜。待麟子入怀,王母方知,乃王上骨血。”上元夫人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悉知内情,王母遂心安。大汉三兴,再续国祚。只需不令蛮夷羌胡乱入,西佛便不足为患。”
  “王母果有大神通。”刘备一声长叹。佛教的兴起,便是从五胡乱华时代入。并由“汉化胡人”政权,发扬光大。心念至此,刘备又问:“王母竟已知晓,为何还追寻襄楷下落。”
  “妾奉王母之命行事。其中内情,不得而知。”上元夫人言道。
  “既如此,孤便不再追究。”刘备言道:“即日放归,夫人保重。”
  “谢王上不杀之恩。”上元夫人如释重负。
  “然若再犯,数罪并罚。”刘备言尽于此。
  “妾,自当谨记。”上元夫人垂首相送。
  大秦圣祭取琉璃灯盏,送至鼻下。异香氤氲,上元夫人坦然入睡。蓟王言出必行,必不会加害。醒来时,人已重回千秋观顶阁。衣冠楚楚,并无异样。
  急忙起身,寄书飞鸿,传与王母知晓。
  上元夫人之所以屡次三番,欲请蓟王共赴瑶池仙会。乃因西王母窃以为,襄楷失踪,乃是蓟王所为。故才施以幻术,想从蓟王口中,吐露真言。不料被蓟王将计就计,擒入船宫。上元夫人自以为,当步麻姑仙后尘,沦为禁脔。不料蓟王网开一面。更悉知,蓟王亦在寻找襄楷下落。
  两相说开,心结尽解。
  然应承太后之事,又当如何。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便有墉宫瑶姬,耳语进言道:“夫人初归,心神两伤。当闭门潜修,以待他日。”
  “如此,也罢。”上元夫人言道:“且传语太后,当徐徐图之。”
  “喏。”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合称“弄璋弄瓦”。
  “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所谓“悬弓悬帨”。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男孩出生三日后,父母抱出外,箭射天地四方。期待长大后,志存高远。女孩则不行此礼。当留在身侧,不可远嫁。
  关羽喜得贵子。弄璋悬弓,箭射四方。
  九坂坞高踞山巅,四方皆是人家。为防误伤。折去箭镞乃其一,刘备又择山下四面旗楼、望楼顶阁大鼓,涂以靶心。再使关羽登高射之。
  关羽号称关刀莫敌。却未闻亦善弓矢。遂取曲臂黄肩在手,远击四方。
  咚!咚!咚!咚——
  众将无不喝彩。
  追魂弩为绣衣吏专用,刻有绣衣名号,不可离身。曲臂黄肩,乃幕府标配。
  换言之,军中利器,关羽皆已习练纯熟。
第083章
锐不可当
  十月,巴郡蛮反。
  “板楯蛮夷”,攻城取邑,其势甚锐。州郡不能当,益州刺史刘焉,六百里速报京畿。
  少帝专开朝议。
  “刺史刘焉,欲使州郡募兵伐贼。诸公,以为然否。”少帝居高下问。
  太尉张温,起身奏曰:“回禀陛下。益州刺史所求,乃州牧之权。废史立牧,权宜之策。只为平关东逆乱。巴蜀并无蛾贼作乱,民生安定。号天府之国。臣以为,断不可再开此例。”
  “太尉所言极是。”少帝又问:“若不使州郡兴兵,板楯蛮又当如何平定。”
  “臣以为,洛阳周遭陈兵十万,宜当遣而灭之。”张温答曰。
  此言一出,百官噤声。
  见殿内气氛肃穆,落针可闻。少帝顾左右而言道:“何人可为朕分忧。”
  董骠骑并何车骑,正襟危坐,充耳未闻。
  朝中党羽纷纷窥见,各自心领神会。上次蛮反,乃灵帝光和二年。蛮夷攻入三蜀、汉中等地。五年,方被太守曹谦招降。换言之,一来二回,去而再反,动辄三五载。三宫鼎立,二戚明争暗斗。此时调兵遣将,远离京畿。智者不为也。
  蓟王一万精锐,需拱卫函园,自不可轻动。
  帘后二太皇亦不置一语。少帝唯有硬着头皮,唤了句:“骠骑将军?”
  “臣在。”董重闻声起身。
  “骠骑麾下,西凉虎贲,可否遣一支偏师入蜀,扫平贼寇。”少帝和颜悦色。
  “回禀陛下,不无不可。”董骠骑朗声奏曰:“为朝效力,乃我辈分内之事。”
  见他似有未尽之言,少帝福灵心至,脱口而出:“然?”
  “然,巴蜀之地,山高林密。‘蜀道崎岖,远来劳苦’。兵法云:‘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臣麾下多甲骑具装,不利山地征伐。”董骠骑振聋发聩。
  “这……”少帝一愣。细细想来,似乎有理。
  饶是帘后董太皇,亦不禁暗赞。骠骑幕府,广纳天下贤士,得言传身教,董骠骑渐有宿臣之姿。
  “既然,董骠骑麾下西凉骑兵,不宜入蜀。”少帝又看向下首何苗:“车骑将军?”
  “臣在。”何苗亦稳稳起身。
  “车骑将军麾下,可有合适之选。”少帝如沐春风。
  “回禀陛下,臣麾下多北疆胡骑。亦不利翻山。”此理由乃拾人牙慧,何苗另有高见:“自古以来,对巴人多用怀柔之策。时‘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秦昭王与巴人盟誓,‘秦犯夷,罚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秦得天下,仍以‘巴氏为蛮夷君长’统驭旧地。高祖时,‘酉、辰、巫、武、沅等五溪’之地,五氏巴人‘各为一溪之长’。”
  假意停顿,偷看朝芴蝇头小楷,又续言道:“后‘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匈奴、南越、朝鲜,三边反叛)……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先帝光和二年,賨人攻掠三蜀、汉中,郡兵屡战不能胜。五年,方被招降。足见羁縻乃平蛮上上之策。”
  “哦……”群臣暗自惊呼。不料何苗,竟有此真知灼见。
  董骠骑就事论事,只说兵种不匹配。何车骑却高屋建瓴,言指政策不相符。熟长熟短,高下立判。
  董太皇心中一动,大将军府长史许攸、主簿陈琳等,天下名士续入车骑将军幕府。论才智,远非骠骑幕府孔融、王朗、张逊等人可比。开府的好处,不言自明。广征博引,纳天下高士,收为爪牙羽翼。如此众人拾柴火焰高。令府主知行倍增,渐为宿臣。
  正如蓟王刘备。六大谋主,才智高绝。算无遗策,未曾有失。蓟王能有今日之势,麾下良臣猛将,居功至伟。
  少帝一时词穷。
  少年天子,羽翼未丰。此刻若不能服众,必被群臣所轻。
  便在此时,列席朝议的右丞贾诩,起身奏道:“启禀陛下,我主愿尽犬马之劳。”
  少帝心中一暖。正欲开口,不料又见一人昂然出列:“启禀陛下。太后愿为朝堂分忧。”
  正是新任西园上军校尉伍孚。
  到底是自己生母。少帝言道:“西园卫,拱卫太后寝宫。职责重大,焉能擅离。”
  “区区蟊贼,何足挂齿。”伍孚言道:“上军别部司马赵瑾,足可讨贼。”
  “哦?”少帝颇为意动。
  董太皇自帘后言道:“太后既命此人毛遂自荐,必有十足把握。陛下宜当允之。”
  窦太皇亦道:“西园八卫,万余精锐。遣别部出讨,亦足可守备长乐宫。”
  少帝心领神会:“如此,依校尉之言。命上军别部司马,领麾下人马,入蜀讨贼。”
  “喏!”
  群臣窃窃私语。何车骑更满腹狐疑。太后意欲何为。
  下朝后,马不停蹄,奔赴西园长乐宫,当面求问。
  “臣,何苗,拜见太后。”臣下之礼,一丝不苟。
  “二兄所为何来。”何太后明知故问。
  “乃为板楯蛮反而来。”何苗脱口而出:“巴蜀艰险,又近岁末。何苦劳师远征,空耗辎重人马。”
  “我儿初登帝位,若无人帮衬,必被朝臣所轻。”何太后言道:“二兄需防董氏,无暇他顾。朕,当为我儿分忧。”
  “敢问太后。别部,人马几何?”何苗又问。
  “约千余众。”太后答曰。
  “杯水车薪,有去无回。”何苗急言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