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1/2006

  见蓟王来者不拒。何苗喜不自禁。酒逢知己千杯少。满饮一杯,“饮有熏熏然”。
  一舞作罢,何苗轰然叫好。
  舞姬乐伶纷退。
  便有新人入场。刘备看得真切,正是上元夫人。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第087章
鲲鹏之志
  胡旋之后,上元夫人登场。果然雅俗共赏。亦不出蓟王所料。袖中香囊,已备足巫山神女派独门醒药。能护蓟王不被幻术所惑。
  平心而论。诸夏仙门,尤其上古女仙门,对乐舞的钻研,可谓臻于至善,臻于尽美。如西王母派,更已臻化境。所谓“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就女仙而言。再没有比一场惊世骇俗的仙门乐舞,更令信众,目眩神迷,顶礼膜拜。若趁机辅以仙门秘药,不知不觉间,令信徒沉醉于仙境。沦为虔诚拥趸,至死不渝。待大梦初醒,追悔莫及。终其一生,为早登仙境,而无所不用其极。
  能令一代雄主,汉武大帝,惊为天人。足见西王母派,底蕴之深。“八琅之璈”,“云和之笙”,“昆庭之金”,“震灵之簧”,“五灵之石”,“湘阴之磬”,“九天之钧”,只闻其名,便足令时人欣然向往。
  今虽只有上元夫人,独自领衔。料想,以夫人之功力,当不会差到哪去。
  上元夫人“年可二十余,天姿精耀,灵眸绝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至腰,戴九云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佩,垂凤文林华之绶,腰流黄挥精之剑”。
  轻灵飘逸,乐而忘忧。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皆暗示超凡脱俗,羽化升仙。与会众人,由观感摄入,进而产生心理暗示。辅助独门幻药,成就了上元夫人,这场惊世骇俗,『飞天之舞』。
  诚如李太白诗言:“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比起后世单纯药物成瘾,时下乃幻境成瘾。本质上同为愉悦精神。然最大不同,时下全无负罪感。长生不老,羽化升仙,上至帝王,下至黎庶,四百年两汉,除王学门徒,无一幸免。
  胡旋赏心悦目,飞天心驰神往。
  曲终人散,仙踪难觅。余音绕梁,余韵流风。
  何苗长吁短叹,眼界大开。
  何后再窥。见蓟王屏气凝神,不为所动。一时百味陈杂。蓟王看似客随主便,来而不拒。然自入园那一刻起,便从未放松警惕。
  之所以如此防备。只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又谓“吃一堑而长一智”。蓟王自与何后相见,金水质玉,霞楼撤梯,濯龙同舟,千里投怀。先取财,再渡种。往后,恐也只剩索命一途。
  如何能不,避恐不及。
  物极其用。话说,太后亦将自身优势,用到极致。若不入宫,乃去修仙。能证大道否?
  后世所谓宫斗,实不值一提。既无实用性,又无想象力。且看何后,是何等翻云覆雨。
  一提“离间计”,便会想着百般诋毁,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妨再看李肃间吕布。闭口不提蓟王二字,只论私交,不谈公事。若非贾诩点醒,吕布蒙在鼓里,犹不自知。
  防不胜防。
  当如何破?
  三看蓟王留白间韩遂。终归博采众长,乃至学以致用,更至学而无用。
  智者当面,莫起心机。谨防将计就计。
  世上无不散之筵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蓟王称不胜酒力,起身告辞。
  太后欣然罢筵。命长乐太仆赵忠,并车骑将军何苗,恭送蓟王。
  直到车驾出洛阳上西门,刘备这才悄然松了口气。
  何氏依偎在夫君身侧,一路无言。
  再入函园,直升三足踆乌船宫。置身水上堡垒,刘备终得心安。与美人沐浴安寝,一夜雨疏风骤。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天明酒醒,神清气爽。尺树寸泓,别无异常。
  披衣下榻,自去沐浴更衣。
  又过一关。
  不及用完早膳,右丞贾诩来报,大秦使团今日抵京。
  罗马皇后,奥古斯塔,鲁琪拉,在圣火女祭司阿奇丽娅,黑夜女王英妮娜的陪同下,携西域罗马使团,浩浩荡荡,抵达洛阳。
  大秦皇后,亲自到访。大汉四百年,绝无仅有。
  话说。八方来仪,万邦来朝。彰显泱泱大国,煌煌天汉,乃历代帝王,梦寐以求。
  历代明主,亦无可免俗。恰逢大乱初平,人心不稳之时。域外强国大秦皇后,亲自到访。可想而知,朝堂内外是何等欢欣鼓舞。洛阳百姓,与有荣焉。
  恐鸿胪寺,疏于防范。少帝与蓟王商议后,遂下诏命。将大秦皇后一行,迎入函园客堡安居。
  累日来,太傅杨彪,寻章摘句。为少帝梳理书载大秦:
  “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塈之。有松柏诸木百草。”
  “其王无有常人,皆简立贤者。国中灾异及风雨不时,辄废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妇人皆服珠锦。王城方八十里,四面境土各数十里。胜兵约有百万,常与安息相御。”
  “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刺金缕绣,织成金缕罽、杂色绫。作黄金涂、火浣布。又能刺金缕绣及积锦缕罽(jì)。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之一。安息、身毒人与之交市于海中,其利百倍。邻国使到者,辄廪以金钱。途经大海,海水咸苦不可食,商客往来皆赍三岁粮,是以至者稀少。”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可叹甘英功亏一篑。”少帝悠悠回神,心向往之。
  杨彪笑道:“出使大秦,乃我大汉雄心。前有张骞、后有班超。两汉以来,英杰辈出。终有一日,西极之地,当见汉使持节。”
  “蓟王,志在千万里。大汉十三州,已难舒其志。”少帝叹道。
  杨彪言道:“陛下当勤勉。以待他日,蓟王远赴万里,长展鲲鹏之志时。护江山社稷以周全。令王上无后顾之忧。”
  此言意味深长。少帝心领神会:“朕,当谨记。”
  换言之。蓟王志不在,逆篡帝位。
第088章
大国之基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翻成白话,便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蓟王高瞻远瞩,胸怀广大。又如何会困守,区区百里京畿。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莺歌燕舞,酒池肉林,穷奢极侈,荒淫无度,乃至碌碌无为,老死榻上。
  太傅杨彪又言道:“臣亦听闻,蓟王欲仿效西域,另立岭南、漠北、东瀛,三大都护府。于内,拱卫汉土。于外,驯化蛮夷。”
  略作思量,少帝欣然点头:“蓟王开疆辟土,只为名著青史乎?”
  杨彪却答曰:“臣闻上古时,周初封诸侯,称八百国。春秋时,剩百七十国。战国时,仅余七国。待秦灭六国,楚汉相争,天下并为大汉十三州。已传前后四百年。当作何解?”
  少帝言道:“分久必合。”
  杨彪轻轻颔首:“一统诸夏,乃大势所趋。”
  少帝幡然醒悟,“‘闻道上童谚:麒麟见,乱世终’。蓟王,欲纳天下乎。”
  “蓟王曾言,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居汉民。”杨彪言道:“四大都护府,乃为藩屏。沟通华夏与徼外蛮夷。若成,大汉江山永固,后世无忧矣。”杨彪徐徐善诱。既为帝师,当不可越俎代庖。只引经据典,阐明内中缘由,个中道理。答案,当由少帝自行领悟。
  “太傅之意,朕已尽知。”少帝自有所悟:“先帝封蓟王,辅汉大将军。乃远见之举。”
  “陛下明见。”杨彪笑道。
  太傅金玉良言,令少帝茅塞顿开。蓟王既志在四方,不欲困守于内。对少帝而言,乃是极大之利好。必欣然许之,安心做『守成之君』。
  按后世划分,一朝始终,历代君王分为:开朝之君、中兴之君、守成之君、乱亡之君。
  单就功业而言。开朝之君如高祖,居首。中兴之君如光武,居次。守成之君如文、景,再次。乱亡之君非桓、灵莫属,居末。少帝不敢与文、景相比。然能励志超越桓、灵,亦足可称道。
  野心常与身位成正比。今,汉室式微,能坐稳江山,实属不易。马瘦毛长,英雄气短。哪有环顾宇内之心。君不见,先前黄巾逆乱,天下板荡。朝臣竟欲自断一臂,弃陇右半壁江山。
  俗语谓,富不过三代。蓟王当世雄主,不敢争锋。然身后三百余子,可有一人,能比肩乎。
  只需守住祖宗基业,当可徐徐图之。故闻蓟王志在四海,少帝焉能不喜。凡有所请,必有所应。予取予求,怀之以柔。此乃,羁縻之策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