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5/2006

  少时,许邵评曹操,后世记载,略有出入。
  《三国志·武帝本纪》裴注引孙盛《异同杂语》:“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后汉书·许邵传》载:“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三国志》成书于西晋。《后汉书》成书于南朝。故遣词造句,褒贬不一。
  后世广为流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许更恰如其分。
  能臣治世,枭雄乱世。乃孟德毕生写照。
  此时此刻,身为一州之牧的曹操,正是不可多得的治世能臣。放眼大汉十三州,虽不能与河北二州相比。却也足可名列三甲。
  治中程立,亦起身言道:“我与公台,不谋而合。”
  见曹操看来,主簿荀彧,遂起身言道:“下官亦如此想。蓟王在时,令行禁止,政通人和。蓟王归国,二戚相争,朝政日非。有折足鼎覆之危。”
  “蓟王无心权柄,如之奈何。”曹操龇牙一笑。
  “明公与蓟王,相交莫逆。当知其志存高远,非慕权势。”陈宫言道。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曹操有感而发:“洛阳风传,贾诩进‘会盟’之言,乃为蓟王西征铺路。”
  “此事可信。”陈宫乃属僚之首,堂议多由其代言。属僚、亦作“属寮”。意同属吏。唯有幕府属吏,可称“幕僚”。
  “先时曾闻,蓟王欲仿西域,立漠北、岭南、东瀛三大都护府。为大汉藩屏。如此,四面合围,铁壁一般。更加手握洛阳八关,并大震、大散、潼关。即便关东逆乱,朝堂亦稳如泰山。”陈宫亦称足智多谋。已窥破蓟王心意。
  “麒麟天降,为终结乱世。”程立笑道:“若无‘意料之外’,大势定矣。”
  “哦?”曹操听者有意:“此言何意。”
  “巴郡板楯蛮反。”程立一语中的:“此便是意料之外。”
  曹操轻轻颔首:“自刘焉入蜀,整饬吏治,抚纳离叛,务行宽惠。益州民生向好,百姓安居。为何偏偏此时,板楯蛮反。诚如仲德所言,此事颇多意料之外。”
  “传闻,五斗米道鬼师张修,无疾而终,白日飞升。现任五斗鬼师,乃蓟王假子张鲁。此人素与巴人交好。却不知,板楯蛮反,是否与其相关。”荀彧直指关键之所在。
  曹操问道:“莫非,板楯蛮反,乃出蓟王授意。”
  “尚未可知也。”荀彧摇头。
  “养贼自重,非蓟王所为。”曹操断然摇头:“再者说来,此一时彼一时也。蓟王连立二帝,为三朝元老。执掌天下权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须暗行苟且之事。”
  “明公所言极是。”三人六目相视,仍由陈宫答曰。待曹操面色稍霁,便又进言道:“太平道与蓟国,颇多渊源。先前,蓟王公审右国令,足见牵连之深。太平道又出天师道。张鲁乃二代天师张衡之子。其母卢氏,今为蓟王妃嫔,且诞下一子。‘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先有群仙会,于吉解‘宗王’谶言;后有西王母,降为弥月之喜。黄巾乱后,群魔乱舞。明公不可不防。”
  此乃诛心之言。却有理有据,令曹操难以反驳。一时无言。
  “我辈,当作何处(chǔ)?”少顷,曹操问道。
  “文修武备,作壁上观。”陈宫脱口而出。
  “诸位依计行事。”曹操当机立断。
  “喏!”堂内文武,齐声应诺。
  河东郡,秦置。洛阳西北五百里。二十城,户九万三千五百四十三,口五十七万八百三。治安邑。
  河东有盐铁之利。又毗邻京畿。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两汉以来,便是天下富庶之地。亦是权贵向往为官之地。更加“河东被山带河,四邻多变,当今天下之要地也”,故为各方势力,必争之地。
  自袁绍辟祸出京,拜河东太守。到任后,连举郡中大姓,卫固、范先、张晟等,为属吏。声名日隆,颇有政绩。
  “报!”天将露白,便有心腹廊下来报:“后将军董卓,遣人来见。”
  “哦?”袁绍翻身而起,略作思量,遂言道:“速引来一见。”
  “喏。”
  待袁绍梳洗更衣,步入前堂。
  便见一人,肃容下拜:“后将军麾下,骑都尉李肃,拜见府君。”骑都尉秩比二千石,略低于太守。
  验过印信,袁绍遂问道:“都尉所为何来。”
  “后将军欲与府君结交。故命末将星夜到访。”说罢,取礼单在手:“请府君过目。”
  袁绍抬眼扫过,面色稍缓:“我与后将军有数面之缘,何须如此见外。”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李肃躬身笑答。
  “请坐。”携重礼登门,必有所求。袁绍既出名门,又久历官场。自心知肚明。
  “谢府君。”
  宾主落座,官婢奉上香茗。李肃举杯相敬,润唇后言道:“今,有一机密要事,与府君相商。”
  袁绍遂屏退众人:“都尉且说来。”
  “后将军书信再此,请府君过目。”李肃遂取密信呈上。
  验过无误,袁绍遂开封细观。少顷,猛然站起:“竟有此事!”
第094章
规圆矩方
  李肃答曰:“兹事体大,后将军焉敢矫诏。舍阖家老小,只为诓骗府君。”
  袁绍问道:“你且说来,后将军奉何人之诏。”三宫鼎立,外加少帝,诏出何人,云泥之别,自当问清。
  “个中隐秘,末将不知。后将军约府君并河内王府君,洛阳一聚。当见分晓。”李肃答曰。
  “哦?”袁绍心中一动,这便言道:“河内太守王匡,并后将军与我,皆出大将军(何进)幕府。莫非,后将军信上所言,乃出太后诏命。”
  “末将实不知也。”李肃一问三不知。
  正如李肃所言,兹事体大。行事不密,凡有外泄,必是夷三族之重罪。然若事成,则平步青云,他日执掌朝政,亦未可知也。一言蔽之,成王败寇。
  富贵险中求。胜败在此一举。
  少顷,袁绍这便暗下决心:“且回复后将军。绍,定如约而至。”
  “喏!”李肃大喜拜退。
  送走李肃,袁绍又取董卓密信细细端详。见并无破绽,非系伪造,这才安心。无论奉谁人之诏,事若能成,一本万利。大将军何进兵败身死,袁绍等人,纷纷外放辟祸。
  远离京畿,权利中心。袁绍又岂能甘心。且蓟王虽是至交好友,已有言在先,只辅满五载。待他离朝归国,少帝年幼,朝政必为何董二戚所夺。再无出头之日。
  思前想后,此乃唯一机会。
  趁平乐会盟,朝廷无暇他顾。与董卓、王匡等,于洛阳密会。一来,问清来龙去脉。二来,探听虚实。三来,待价而沽。攫取利益最大。
  思前想后,并无不妥。袁绍这便准备上京事宜。
  会盟必拟盟书,昭告天下。
  盟书必有玺印。
  空口无凭,立字为据。上至朝堂,下至百姓,无有例外。正如凡蓟钞,皆印蓟王之玺。乃是凭证。罗马皇后鲁琪拉,谋刺未遂,被禁孤岛。先前持有的皇后印章,皆被没收。刘备已问过,唯有一枚贴身收藏的皇后印戒,得以幸免。
  印戒,属于“印珠”。
  印珠,乃是一种刻有图案、图案、文字、抑或只刻有文字的印章。是两河流域,史前至晚期青铜文明的标志之一。几千年来,两河流域及丝绸之路的沿线各古国,皆在使用。后世亦称西亚印珠,滚印,萨珊印珠等等。
  按其外形,可简单分为:柱印、章印、印记石(Intaglio,常被制成戒指和项坠)等。
  这枚红玛瑙半宝石黄金印戒,雕刻的正是如假包换,鲁琪拉的头像。
  与鲁琪拉的轮廓,几乎一模一样。断不会有假。
  唯一遗憾,印面太小。与少帝准备启用的传国玉玺,高下立见。着实不匹配。所谓相形见绌。既是从兄弟之邦,断不可相差太大。徒惹人非议。
  少帝问计蓟王。
  蓟王言:此事易耳。取与传国玉玺大小相若之昆冈美玉,请金市西域良工,为秦后雕刻国玺。
  少帝问道:若被人诟病,大秦国玺乃是伪造,岂非不美。
  少帝行会盟之礼,乃继位以来,头等大事。故务求尽善尽美。
  略作思量,蓟王言道:何不将秦后印戒,与新造国玺,合并成“子母套印”。如此“母传子”,自无可厚非。
  谓母子连心。此举既合乎礼法,又传递了效力。少帝欣然点头,言:大善。
  蓟王这便命人去金市,寻来自罗马的匠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出半日,珠宝匠便被带到蓟王当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