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8/2006

  左相崔钧,职权亦重。凡三韩半岛、倭国列岛、三郡乌桓、四郡亡胡、三南徼外……“(蓟国之)外事”,皆由其负责。先前蓟王表二国相为“关内侯”,食俸中二千石。
  今华大夫,已“赐位特进,见礼如三公”,坐享万石顶俸。国中皆传言,王傅黄忠、四少师、左右国相,上庠令、右国令等,当“萧规曹随”,次第晋升。
  空穴来风,必有所出。蓟国千里国土,千万国民。一季稻作,可活十三州百姓,外加北人、南人、东人,计千万余众。蓟国吏治,足见一斑。且华大夫虽名声在外,大医天下。然王傅、少师,左右国相,亦不逞多让。既开万石先河,蓟国又行高薪养廉,且蓟王光融天下。民窃以为,自不会厚此薄彼。
  比起洛阳百姓,街头巷尾,议论大秦帝后,平乐会盟。蓟国皆在风传,万石顶薪。
  一国之力,能开万石俸禄。两汉四百年,更古未有。此乃国力鼎盛之相。饶是安北、辽海等郡,亦蒸蒸日上。三韩、倭岛,汉化岛民,纷纷渡海来投。先客庸,再落籍。不出三代,与汉人无异。
  上计令陈逸言,若加“长(居)客(庸)”,蓟国当有千五百万口。换言之,蓟国二十七县,近四百城港。均有万余客庸。此还将姻亲、义亲等,已落籍者,排除在外。凡客庸者,皆在市楼录入《客(庸)籍薄》。满五载,得雇主举荐,五家连保,便可落籍。若无五家亲眷,亦无五家雇主,则由市楼据客庸口碑,代为作保。
  落籍后,则可享有《圩田制》,所定立之诸多便利。
  换言之。蓟国连客庸的晋升之路,亦设置完备。治下吏民,皆有出路。爵民,已取代豪门大姓,成为国之基石。
  马市,胡姬酒肆。
  河东太守袁绍,常服入内。直奔三楼春晖包房。
  推门视之。河内太守王匡、南阳太守袁术、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并后将军兼领并州牧董卓,俱在。
  见袁绍姗姗来迟。一众太守,纷纷上前见礼。
  “本初,别来无恙乎。”陈留太守张邈与袁绍乃是故交。剩下王匡、桥瑁、鲍信等,或同为大将军幕僚,或如袁遗,乃是袁绍、袁术二人从兄。
  “许久未见,孟卓兄亦可安好。”袁绍依次回礼。
  “一言难尽。”张邈又引董卓上前:“得后将军手书,我等星夜前来。见左右皆二千石官,方知兹事体大。”
  袁绍以礼相问:“敢问后将军。内中隐情,可否明示。”
  董卓肃容回礼:“即来则安。诸君切莫心急,车马劳顿,且先入席。”
  “请。”众人心领神会。
第098章
衣带秘诏
  众太守,共推后将军董卓居首。
  官秩相同,再排仕龄、齿龄。如此,依次落座。
  马市胡姬酒肆,众人皆不陌生。乃蓟王产业。春晖包房,更是常来常往。后将军董卓择此处,与会众人。显然,别有深意。
  董卓端杯相敬:“大将军罹难,我等外出辟祸。幸得蓟王辅政,网开一面。家小故才得以保全。逢平乐会盟,举国欢庆。今日在此相会,与诸君共饮。”
  “请。”
  如董卓所言,即来则安。逢五日休沐。诸位太守,先前多为京官,皆安家洛阳。数百里之遥,轻舟快马,一夜可达。即便稍有路远,告假几日亦无妨。只需约定时日,自能在京畿相聚。
  席间,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后将军董卓,来者不拒,颇有酒量。正事闭口不谈。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罢筵后,又驱车入金水汤馆,沐浴薰蒸,一夜安睡到天明。
  待酒醒,已是天光大亮。梳洗更衣,相约再见,各自归家不提。
  换言之,此来不过是同僚小聚。并无其他。
  袁绍等人,各自心疑。回忆分别时董卓言行。便纷纷醒悟。急忙解衣带,拆开视之。果见端倪。原来,趁众人昨晚沐浴薰蒸,董卓暗使心腹,将秘诏缝于众人衣带内。为“衣带诏”。
  衣带诏内,字字惊心。再看落款,无不瞠目。
  确认无误,袁绍长出一口浊气:“不料衣带诏,竟出,竟出……”
  三宫鼎立,折足之危。
  难怪后将军董卓,如获至宝。若达成所愿,江山社稷可定也。
  袁绍忽觉心跳加快,一时竟血脉喷张。
  再深思。又觉丛云散尽,豁然开朗。
  蓟国邸。
  得游缴密报,右丞贾诩不禁深思。
  少顷,遂问道:“后将军董卓,与一众太守相聚小酌。期间,并未言及朝政?”
  “正是。”游缴假充酒家保,并一众伶人胡姬,进出包间。未能探听到只言片语。皆是民间风闻,各地趣谈。后又入金水汤馆,沐浴薰蒸,亦未涉及公务。
  “哦?”贾诩如何能信。
  守丞刘平进言道:“先择胡姬酒肆,又去金水汤馆。二处皆王上产业。或以示磊落,恐无异心。”
  贾诩不置可否:“退下。”
  “喏。”游缴这便告退。
  贾诩言道:“与会众太守,多出前大将军何进幕府,及汝南袁氏一门。又堂而皇之,进出主公门庭。若非暗藏私心,又何须明目张胆。”
  “右丞言之有理。”守丞刘平拜服。
  “速报主公知晓。”贾诩当机立断。
  “喏。”刘平这便领命。
  阳港水砦,三足踆乌船宫。
  得刘平上报,刘备一声叹息:“树欲静而风不止。”
  刘平进言道:“右丞以为,诸人多出前大将军何进幕府。许,与太后相关。”
  刘备轻轻颔首:“太后新仇旧恨,难以消减。日前,左相密报。何后遣何苗,笼络四郡亡胡,大肆招募胡骑入京。又命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携一亿券钞入蜀。笼络巴人之心,昭然若揭。不出所料,当有一万精兵,再入西园。”
  “太后募兵,莫非欲报大将军之仇乎。”刘平幡然醒悟。
  “貌似便是如此。”刘备不置可否。苦思破解之策。
  见刘备无心交谈,刘平遂拜退。
  西园,长乐宫,长秋殿。
  罗马皇后鲁琪拉,携圣火祭司阿奇丽娅,黑夜女王英妮娜,盛装出席。正如蓟王初见时所感。鲁琪拉并何后,命运多舛,颇多相似。大有相见恨晚,引为知己之势。
  “闻皇后已婚配,不知尚有子嗣否?”席间,何后问道。
  “有。”鲁琪拉答曰:“滞留国中,未能同来。”
  “原来如此。”何后又问:“不知大秦,何人执政。”
  “乃妾胞弟。”鲁琪拉又答。
  何后轻轻颔首,忽追问道:“既是亲兄妹,因何刀兵相向。”
  “无它。”鲁琪拉言道:“弟妻孕身,若诞下子嗣,依鄙国律,当为奥古斯塔。”
  “原来如此。”何后轻轻颔首:“事关皇后大位,不可不察。”
  “若只我一人之失,无足轻重。”鲁琪拉言道:“然,吾弟不问政事,纵情声色。尤以搏杀为乐。若无我辅政,必生大乱。不得已而为之。”
  “一国双君。”何后似有感悟:“即便一人碌碌无为,仍有一人勤于国政。如此想来,确有可取之处。”
  鲁琪拉亦恭维道:“今三宫鼎立,太皇垂帘,蓟王辅政。足可保大汉,国祚绵延。”
  “蓟王在时,自当稳如磐石。然,蓟王不在,又当如何?”何后试言道:“我家麒麟,时常西顾。朕独守深宫,道听途说:待辅政期满,我家蓟王便欲领兵西征。不知皇后,以为然否?”
  鲁琪拉,顾左右而言其他:“西出葱岭,便是贵霜、身毒,再西还有安息。蓟王欲征何地?”
  何后嫣然一笑:“妇道人家,焉知军国大事,(大)丈夫雄心。”
  “妾,亦如此思,亦如此想。”鲁琪拉笑答。
  何后又道:“我家蓟王,麒麟天降。祖宗庇佑,福泽深厚。今后宫佳丽,已有数百。其中殊丽倾国,倾城姿容者,比比皆是。听闻,大秦一夫一妻?便是国君,亦无从破例。”
  换做鲁琪拉,展颜一笑:“确是如此。然妾身世飘零,无根浮萍。寄身汉土,蒙陛下不弃,会以兄弟之盟。自当入乡随俗,岂能墨守成规。”
  “好一个‘入乡随俗’。”鲁琪拉心意,何后已尽知。妒火中烧,竟一时无言。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何后并非舍不得蓟王。而是舍不得蓟王远走他乡,孤儿寡母,再无所依。蓟王辅政一日,何太后便安稳一日。诸如董重之流,便不敢擅动。若蓟王离朝,以何苗混吃等死,眼高手低,浑浑噩噩,不知所以。必为董重所败。
  若蓟王归国就藩,三千里水路,数日可达。
  然若远走万里之遥,鞭长莫及也。
  此,才是何后心腹大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