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7/2006

  百姓三呼万岁。
  史称《平乐会盟》。
第096章
魂不守舍
  《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
  平乐会盟,解决了义理乃至礼法上的“有名”。好比二人撕斗,另有第三人助拳。当事者必叫嚣:“干你何事?”
  言下之意,我姐弟二人撕斗,与你何干。
  那时,蓟王便可仗义执言:“罗马大汉,兄弟邦也。焉能坐视长姐受辱。”
  围观百姓亦纷纷点赞:“兄弟助拳,理所当然。”
  此便做,出师有名。
  之所以兴师动众。朝堂上下,南北二宫。皆无比慎重。大秦皇后东来,更古未有是其一。迎合蓟王西顾之心,乃其二。蓟王当面,如坐针毡。抖擞虎威,噤若寒蝉。无一日不如芒在背,谨小慎微。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自古“请神容易,送神难”。
  知两年归期既定,这才终见出头之日。今,蓟王种种行事,皆与西顾相关。焉能不欢欣鼓舞,尽力而为。上下戮力,助蓟王早日达成所愿,也好放过我等,逃出升天。于是朝堂上下,三宫内外,皆心照不宣。
  至于罗马皇后,奥古斯塔鲁琪拉。只身东进,孤立无援。得大汉如此礼遇,亦甘之如饴,心领神会。复辟大业,更进一步。即便终其一生,再无法踏入罗马边墙。得此盟约,滞留大汉亦足可锦衣玉食,安度余生。
  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平乐会盟》后,洛阳街头巷尾,风闻不减。各种奇闻逸趣,甚嚣尘上。封君列候,宗室公卿,纷纷携厚礼登门,觐见大秦皇后而不可得。多由圣火女祭,代为接见。旅堡国宾馆,日日宾客盈门。公子王孙慕名而来,车驾列队上山。车水马龙,足见一斑。
  大汉四百年,多见外国使节到访之记载。然域外记录,却寥寥无几。除去不如中夏,史家世代秉笔,未曾断绝外。“番邦使节”的成色,亦有待观瞻。
  若假包换,大秦帝后。远渡重洋,翻山越岭,亲赴大汉。足令洛阳百姓,群情鼎沸,念念不忘。
  罗马皇后鲁琪拉,更是长袖善舞。不出三日,已敛财无数。命圣火女祭,登记造册,存以备用。如前所说,西域多佣兵。丝路沿线,遍布无数大小佣兵组织。或受雇于商队,往来丝路。或受雇于领主,参与奴隶掠夺。甚至被大小国主所募,守卫国都。不一而足。然“万变不离其宗”:收人钱财,与人消灾。
  只需价钱谈妥,风险共担。
  长此以往,鲁琪拉甚至能滚雪球般,拼凑出一支实力颇强的军队。雇佣兵军纪如何两说。单就自身装备、单兵素质、小队战力及战争经验,皆远非杂兵可比。
  当然,若放大到国与国的战争。佣兵的短板,便会暴露无疑。相互抱团,各自为战,杂乱无章,冲突不断。诸如此类,终归有利必有弊。一言蔽之,单凭雇佣联军,复辟大业,无法实现。
  又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鲁琪拉还需一片稳定的后方领地。源源不断,输送粮草辎重。及兵马人员。
  纵观东西大陆。再没有比遥远的绿洲,恰到好处,正合时宜。
  正因看到此关窍所在。鲁琪拉这才花费心思,首创双头鹰,为新式罗马皇后徽章。以示:东西相顾。
  国宾馆改大秦皇后行宫。
  金银珠玉,绫罗绸缎,收到手软的圣火女祭司,引一人入内。
  “老奴,拜见皇后。”正是长乐太仆赵忠。
  得圣火女祭司,耳语相告。知是太后亲信,鲁琪拉遂自帘后言道:“免礼。”
  见一切制度,皆出汉宫仪。赵忠心中暗赞:“老奴,奉大汉太后之命,拜谒大秦皇后。邀皇后赴西宫宴。”西园已改称西宫。
  “有劳老大人。”鲁琪拉关中汉话精纯。遣词造句,无懈可击:“烦请回禀太后,自当如约赴宴。”
  “老奴,告退。”赵忠躬身出殿。
  “先前太后相约,皇后避而不见。今日为何改了主意?”阿奇丽娅问道。
  “此一时,彼一时。”鲁琪拉笑道:“先前,并无定论。今已缔结盟约,身份既定,自当与太后一见。”
  “原来如此。”阿奇丽娅欣然点头,又言道:“当今天子,便是太后所生。因是庶出,故不被先帝所喜。传闻先帝在位时,欲立次子为帝。可惜北巡遇刺,托孤蓟王。废长立幼之事,无疾而终。”
  一旁黑夜女王英妮娜,又补充道:“先前天降流火,麒麟送子。太后无故孕身,诞下麟儿,取名阿斗。京中传言,神乎其神。”
  鲁琪拉言道:“论尊贵,麒麟所送子,与先帝次皇子,又当如何?”
  “阿斗乃嫡子,自比皇次子高贵。”阿奇丽娅知之甚祥。
  “当今少帝若因故退位,何人继位?”鲁琪拉又问。
  “应是阿斗。”阿奇丽娅言道。
  “如此,太后之宴,非去不可。”鲁琪拉当机立断。
  “我等随行。”黑夜女王英妮娜言道。
  “如你所愿。”鲁琪拉欣然一笑。
  中堡,瑶光殿前。
  “左中郎将?”
  “在。”吕布闻声回神,见下车见礼之人,乃蓟守邸丞刘平,急忙还礼:“见过守丞。”
  “奉命往国宾馆一行,烦劳左中郎将放行。”刘平再拜。
  “守丞且随我来。”吕布负责宫中守备。中堡四门,皆听命于他。话说九坞连横,呈“串”字形。自东向西:营堡、粮堡、器堡、钱堡、中堡、官堡、学堡、民堡、客堡,依山而建,各踞山巅。四面高墙环抱,互以瓮城相接。心想,官堡通客堡,无需经过中堡。吕布随口一问:“守丞因何舍近求远。”
  “先前奉命入瑶光殿,列席朝议。”刘平笑答:“六百石官,本无需列席。奈何职责所在,故特许入殿。”
  “原来如此。”吕布笑道:“守丞既无门籍,可携吕布令牌出入。”
  “不可,不可。”刘平连连摆手:“左中郎将好意,下官心领。然却不敢因私废公。”
  “如此,也罢。”吕布亦口无遮拦,实属无心之言。出入宫闱之令牌,岂能轻易送人。
  见四处无人,刘平忽言道:“我见左中郎将,似魂不守舍。是否家中有变。”
  吕布干笑抱拳:“实乃吕布私事,不足挂齿。家中一切安好,谢守丞挂念。”
  “左中郎将,珍重。”见吊桥已落。刘平不疑有他,这便登车自去。
  “守丞,珍重。”吕布抱拳回礼。再起身,眉宇久未舒展。
第097章
板上钉钉
  话说。多日前,吕布如约登门拜访。
  不料竟是大长秋兼领尚书令,曹节别馆。待安絜换装来见,方知乃是女儿身,名唤安素。国色天香。
  吕布瞠目结舌之余,别情暗生。
  席间,闻曹节已将安素许配蓟王,待拜太仆王允为义父,即择日出嫁。累日来,吕布神情恍惚。如刘平所言,似神不守舍。能令九尺男儿,百转愁肠,唯“情”字难舍。
  “呼——”目送安车远去,吕布这便收拾心情,示意谯楼上守卫,搬动机关,将吊桥折回。“十里九坂,以象二崤”。两座山头,相距甚远。吊桥折回,遂成天堑。九坂坞堡,需相邻堡垒,左右皆落下吊桥,方能畅通无阻。故一坞被破,八坞犹存。若想攻占二崤城,几不可能。
  函园内大建,虽已完结。然对二崤城的修缮,从未停歇。务求尽善尽美,固若金汤。
  三足踆乌,赤鹿焰角。凡王旗所在,蓟人蜂拥而来。落脚十里函园,学堡、民堡、客堡,亦多蓟人。尤其阳港双市,蓟商往来不断,日进斗金。
  天下大乱,道路断绝。入不敷出,生活日艰。幸得金市子钱家,贳贷封君列候,方才转危为安。洛阳百姓,纷纷效仿。尤其洛阳商贾,质押名下货物、商肆,换取资金转圜。乃至金市、马市、粟市、南市,再加金水小市,阳港双市。洛阳八关六市,尽入蓟王之手。
  仿七国赛马会。
  年前,以金市子钱十家牵头,成立『京畿商会』。几将洛阳商人,尽数吸纳其中。针对大宗商品的“交易所”,亦在金市挂(招)牌成立。其名称出自《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交易所内,凡大宗商品,皆分“现货”与“期货”。双方需由金市赀库,出具担保券书,方能如愿获得“交易权”。入交易所,买进卖出,大宗商品。
  《史记·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在蓟王治下,被赋予崭新含义。
  其便利性,无可匹敌。交易所一出,立刻风靡。蓟王随即在商都楼桑,亦建起蓟国交易所。划归在市楼旗下,由右相耿雍掌管。并效仿各港津,将“市”,由各城划出,并将先前置于都船署下“市舶寺”,及下属市舶丞、市舶尉、市舶狱令等属官,合并成立蓟国“市舶寺”。专管往来商贸。具体事宜,皆由市楼掌管。其长官仍称“市舶令”,然官秩升为比二千石。下设“关”、“海关”、“市楼”、“海市楼”、“蓟商会”、“交易所”等,诸曹。
  首任蓟市舶令,不出意外,授予蓟王同门师弟,田骅。
  田骅,蓟豪商田韶独子。与蓟王有同门之谊。乃蓟国宿吏,官拜上计丞。对国事民情,了若指掌。今擢升为市舶令,自是水到渠成。话说蓟王师门,多‘少年俊杰’。师弟刘晔,为盐府大夏令。小师弟周瑜,虽未正式授予官职,然二千及冠,板上钉钉。
  蓟王取名,自有深意。“市舶”二字,足见一斑。市,乃指可经陆路连通的各“城邑之市”。舶,便是指可经船舶往来的港市、海市。故合称市舶寺。
  加之绣衣皆入门下署。市舶寺的职权,更为集中。“署”、“寺”的区别,亦逐渐清晰。凡称“署”,多为监察;凡称“寺”,多行职能。
  内政由右相耿雍领衔。外交则以左相崔钧为首。蓟国同样是国相主政,无有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