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2/2006

  事毕,留蓟王宴。
  董太皇兴致颇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落杯言道:岁末将至,宜除污秽。
  遂遣逐鬼童子入殿起舞。舞毕,又命其中二童子,除鬼面,近前敬酒。
  刘备心领神会。其中必有一人,乃王美人贵子。二童子举止各异。其中一人,垂首行礼,沉稳有度。另一人,却不时偷看,颇为灵动。细观其相貌,蓟王这便了然于胸。必是贵子无疑。
  自帘后偷看蓟王表情。董太皇忽生忐忑。生怕蓟王无从领会。不知此举,别有深意。
  董太皇多虑。蓟王焉能不知。遂取随身玉佩,赐予当中一人。
  董太皇心中大石,顿时落地。即命童子退下不提。
  “年前,被何后索去一半。不然,当更为热闹。”董太皇目光慈炯,柔声言道。贵子并童子,皆是其一手养大。感情自是深厚。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心念至此,刘备不禁叹道:“太皇用心良苦。臣,深敬之。”
  话出蓟王之口,颇为动情。
  董太皇感同身受:“诚如王上所言。朕,虽不善朝政,却有自知之明。胸怀家国天下,乃丈夫之志。朕不过十里亭下,为嗷嗷待哺之幼子,极尽所能之,一母耳。别无大志,只求三餐温饱,衣食无忧。王上见笑了。”
  “臣,不敢。”对董太皇卖官鬻爵,敛财无数。刘备虽不敢苟同,却亦能体会。
  毫不客气的说。能如蓟王这般,公私分明,家国兼顾。上下五千年,凤毛麟角。
  关键,便是一个度。
  过犹不及,只需量力而为。
  贪多必失。若力有不逮,宜当放手。切莫知其不可而为之。
  “王上后宫佳丽,倾国倾城。却不过三百。若先帝洁身如此,又岂会英年早逝。”董太皇不禁垂泪。
  “臣,惶恐。”刘备猝不及防。话说王爵妻妾,不过四十。蓟王十倍超出。诚然,除去三百亚马逊,及赐婚和亲,刘备自行纳之,不过长姐,七位小姐姐,安氏四姐妹。
  “王上子嗣众多,不知国中城邑,足够否?”
第104章
有生之年
  “人各一城,尚且够分。”刘备答曰。
  “蓟国一城,可当一大县。”董太皇了若指掌:“三百子嗣,便是三百县主。”
  “待诸子长成,臣当上表,求太皇策封。”刘备顺其言。
  “嫡长子名封?”
  “正是。”
  “王妃又诞下嫡子。”
  “然也。”
  “西域诸子,分封西域。”
  “正有此意。”
  “大秦御姬(亚马逊)诸子,分封海外。”
  “太皇明见。”
  “王上欲布种天下乎?”董太皇眸中别有深意。
  “开枝散叶,薪尽火传。”刘备答曰。
  “蓟王麒麟霸体,如何能薪尽。”言多必失,董太皇急忙遮掩:“莫非,举汉之繁华,亦无从挽留王上之心否。”
  “禀太皇,男儿志在四方。焉能困守旧土,老死榻上。”蓟王言道:“有汉以来,大化四方。徼外蛮夷,化外番国,万种千邦。常闻‘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有生之年,当遍访蛮荒。传播大汉风仪。”
  “人生在世,匆匆百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纵然穷尽毕生之力,又岂能如愿?”董太皇劝道。
  “太皇不闻愚公:‘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刘备诵出愚公移山之典故。
  “莫非。王上宠幸大秦御姬,诞三百子嗣。便为布种天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董太皇心领神会。
  “确有此因。”刘备亦不遮掩:“臣求江表十港,便为此举铺路。纳三韩、倭国岛夷,只因其滨海而居。颇通水性,能耐极苦,皆是上佳舟楫士。待诸子长成,便许一支掠海船队,环游七海。开枝散叶,辟土开疆。”
  “四海之外,竟还有汪洋?”董太皇惊问。
  “然也。”刘备言道:“大秦皇后,丝路游商,四海船商,乃至臣身旁御姬,皆如此说。”刘备深信不疑。
  “若如王上所言,不出百年,七海皆为汉藩。汉家血脉,遍布宇内。天下大同,指日可待。”董太皇叹息。
  “臣,亦如此想。”刘备笑言。
  “王上真乃我家麒麟也。”雄踞万里汉土,已非蓟王所愿。叹蓟王雄才大略,又窃喜大位稳坐。董太皇一时竟,神游天外。
  见时机一到。刘备遂进心腹之言:“劳烦太皇辅佐陛下,守好祖宗基业。外有四大都护府为藩屏,只需内乱不生,癣疥外患不足虑也。”
  “王上且宽心。朕,自当为汉室,守好家业。”董太皇眸中贪慕流转,难以遮掩。
  “不胜酒力。臣,告退。”刘备离席下拜。
  “来人,恭送王上。”董太皇依依惜别。
  “喏。”永乐太仆封谞,谄媚上前,搀扶刘备起身出殿。
  官堡,蓟国邸。
  自代录尚书事。贾诩并荀攸,日理万机。一朝之政,井井有条。便是三公九卿,亦颇多赞许。皆言,二人乃万石高才。蓟国高俸,何必多言。官俸宫俸加岁俸,远超万石之禄。三公多虑了。
  国邸暂为尚书台,守邸丞刘平并一众属吏,尽心竭力,为朝事上下奔走。不敢有一日之疏。
  然自受左中郎将吕布所托,刘平心绪难平。今日遂被贾诩窥破:“子齐,何事忧扰?”
  “右丞既问,下官不敢隐瞒。”刘平遂将吕布所托,及前后诸情,娓娓道来。见贾诩不置可否,刘平又进言道:“吕布,虎狼猛将也。且与安素两情相悦,王上后宫佳丽众多,何不……何不,成人之美?”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贾诩笑中别有深意:“常闻‘卑不谋尊,疏不间亲’。尤其主公家事。我等臣下,皆应避嫌。诚如子奇所言,吕布,虓虎也。然若不能,辨忠奸,明事理,知进退。终归野性难驯,不堪大用。宜当遁入山野,与猛兽为伍。不可久居庙堂,伴驾公卿。”
  “右丞之意,下官尽知也。”刘平拜退。然立于堂下,忽一声长叹。受人之托,却未能终人之事。如何再见左中郎将当面。
  巴西,云台山。
  一队板楯蛮兵,翻山越岭,赶到山下。
  话说。顺帝年间,张陵博通五经,潜心研道,闻巴蜀巫风盛行,然民风纯朴,易于教化,遂携弟子,入蜀布道。初居阳平山,并以此据点创“天师道”。一经建立,“民夷倍向”,遂成燎原。“奉之以为师,弟子至万户”。
  天师们徒,戒酒、戒荤、戒淫盗。教徒须定期到治所集会,听讲“科禁威仪”,归家后,还需向家人布道。
  张道陵为统御教众,分立“二十四治”。“治”,所也。分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二十四气。用以祀神、修道、传教,及举行“付天仓”及“三会”等斋醮、祝祷、祈禳仪式。还教人,“跪拜首过”,“叩头思过”。有小罪者让其自隐,只需修路百步,即可补过。
  张天师又在“治”,广推“靖(静)室(熟悉否)”。遣教众入内,或精思忏悔,或潜心修道,并授予符箓,以明身份。传语门中弟子,靖室修道成,可请六丁六甲,斩妖除魔,亦可廷年益寿,返老还童。云云。
  每治皆由“祭酒”主持,称“都功”。以阳平、鹿堂、鹤鸣为最上三治。阳平治,为二十四治之首治。“都功”由张天师亲任,持“阳平治都功印”,号令天下门徒。
  其中又以云台山治,为下八治之首。呈自然太极八卦山势,为天下一绝。
  “禀鬼主,云台治都功,带到。”便有鬼卒帐前来报。
  “速请入帐。”张鲁言道。
  须臾。便有一竹冠葛袍,鹤发童颜之老道,持杖行礼:“见过大公子。”
  “都功免礼。”张鲁和颜悦色:“此来可有他人得知。”
  “得公子密令,老朽星夜下山,并无人知晓。”老道答曰。
  “如此甚好。”左仙人再三叮嘱,切莫走漏风声。更不惜借板楯蛮反遮掩。张鲁自当依令行事。转而又问:“不知平原术士襄楷,可在治中。”
  “襄师,自数月前孤身上山,便入云台后殿西北地宫,‘靖室苦修’至今。一日三餐,皆以麻绳坠入。无人叨扰。”老道又答。
  “数月来,竟无人下地宫一观?”张鲁这便生疑。
  “然也。”
第105章
足可称道
  “一日三餐,可曾取用?”张鲁又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