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3/2006

  “饮食如常。”老道答曰。
  身旁圣女张玉兰言道:“后殿地宫靖室,为祖师得道飞升前,闭关之所。襄楷此来,必有原因。”
  话说。教派初创时,张天师携门徒,结庐而居。余众多穴居,条件极为简陋,故称“草创”。“张陵谋汉之晨,方兴观舍。……杀牛祭祀二十四所,置以土坛,戴以草屋,称二十四治。治馆之兴,始乎此也。”云台治初建时,亦仅为简陋草庐土坛。永寿年间增修前、中、后三大殿,及附属建筑群。
  张鲁低声言道:“后殿西北地宫靖室。可容三人并下,入内八丈余。地宫壁、顶,均刻有符箓谶言,当中置一石榻。地宫底部,立厚石壁。据传,石壁之后,别有洞天。”
  张玉兰亦有听闻:“传闻石壁后,另有大玄机。为防飞升后遗祸后人,遂被祖师亲手封印。”
  “如此说来,襄楷靖室苦修是假,凿壁盗取天机是真。”张鲁焉能不怒。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张玉兰问道。
  “我欲亲往一观。”张鲁当机立断:“襄楷入地宫日久,迟恐生变。”
  “我与你同行。”张玉兰焉能让长兄,只身涉险。
  “也罢。”张鲁叮嘱道:“论道术,我远不及你。”
  “此去凶险,自当同心协力。”张玉兰目光清冽。
  二人打定主意,这便领心腹鬼卒,连夜登山。
  如前所说,张天师定下教律,凡小罪者,只需修路百步,即可补过。所修,便是各治山道。换言之,通往云台治的山道,皆是教中弟子,亲手凿刻。
  自嗣师张衡飞升。天师道一分成三。教中青壮,纷纷出走,随张角等人,自立门户。二十四治,人才凋零,再加光阴如梭,教中先辈亦多亡故,再不复先前盛况。除去散落附近的山野村民,达官显贵已少有人问津。
  好在,二十四治历经扩建,设施完备。山谷之中,另辟田地,自给自足,清心寡欲。亦悠然自得。不欲叛出门墙,随张角等人揭竿而起,问鼎天下者,皆是真道人。与世隔绝,隐居治所。知命而惜身。足可称“道”。
  谓大道至“简”,或可称寡也。
  生怕打草惊蛇。故左慈设“瞒天过海”计。假板楯蛮反,占山据险,隔绝交通。而后遣张鲁领教众混入板楯蛮中,趁机上山。搜寻襄楷踪迹。如此,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除蓟王心腹大害。以襄楷等人为首的“三方势力”,便是天师分裂,西佛东来,大汉朝野深恶痛绝,生死存亡之际,欲扭转乾坤,谋求仙门复兴的一批人。
  三方势力的身份。乃时至今日,蓟国君臣之共识。
  言归正传。
  正因云台山治,多为潜心修道之人。不问世事。故襄楷虽已抵数月,左慈门徒才将将得知。张鲁后世,与祖师张陵、父师张衡,合称三师。天师教众,对其敬爱有加。然毕竟少时便随母离教别居,不请自来,焉敢怠慢。外罩教袍,内裹软甲。随老道登山不提。
  一路疾行,天光微亮时,已抵山门。
  此时云台治,亦是山头坞堡,守备森严。老道乃云台都功,通行无阻。众人直奔后殿西北地宫。
  洞内靖室,便是张天师闭关之处。
  侧耳聆听,寂静无声。举火俯瞰,一切如常。
  张鲁使了个眼色,便有心腹鬼卒,系绳坠下。举机关盾弩,遥指深处。护张鲁并张玉兰,双双坠下。
  石窟不深,不过八九丈。皆火把亮光,可一览无余。
  然洞内石榻,并无襄楷身影。
  “且入内一观。”张鲁低声道。
  “嗯。”张玉兰取双短剑在手,护住要害。鬼卒举盾弩在前,三人列成一线,鱼贯入内。
  “鬼主且看石壁。”鬼卒一声低喝。
  石壁正中,暗门已开。必是张道陵所设。
  石壁后凉风习习,流水潺潺。竟是一条地下暗河,川流在钟乳洞窟之间。堪称鬼斧神工,道法自然。举火照亮脚底,积水没踝。水底金光闪闪,皆是金沙积淀。
  “我等竟不知,下藏流金。”张鲁暗叹。
  “莫非……”张玉兰欲言又止。所谓“人无横财不富”。莫非教中资财,皆取此处金沙换来。
  趟过溪水,地势渐高。水流似沉入地底,不见踪迹。
  “这是……”绕过一群钟乳石柱,忽见火光大亮。洞窟四周,灿如繁星,丛丛钟乳,云蒸霞蔚。居中石台,丹炉高耸。烟气氤氲,异香扑鼻。
  莫非张天师,便是此地炼制仙丹!且看丹炉,浑然天成。似乃天然钟乳石柱,细细凿刻而成。
  “来者何人!”便在此时,忽有人喝问。
  示意身前鬼卒,稍安勿躁。张鲁朗声答曰:“五斗米鬼主张鲁,夜瞻祖师闭关之地。竟不知别有洞天。敢问襄师,如何知晓本门隐秘。”
  “原是五斗米师。”便有一人,自炉后现身。身形遂被炉火照亮。
  正是失踪数月之平原方士襄楷。
  函园九坂琼台里,左中郎将府。
  知守丞刘平投帖登门,吕布亲出相迎。
  共入前堂,宾主落座。
  见吕布满怀希冀,刘平面露惭色:“刘平有负所托,特来告罪。”
  吕布表情一黯。又急忙起身回礼:“本就强人所难,守丞尽力而为。布,敬谢。”
  待二人重新就坐。刘平这才言道:“平,实未能,面陈王上。右丞有话,请左中郎将一听。”
  “守丞但说无妨。布,洗耳恭听。”吕布抱拳。
  “奉先早与主公相识。岂不闻,主公少时,诵‘汉广’乎?”恐吕布不知,刘平遂悠悠诵读:“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吕布幡然醒悟:“时,典韦为友报仇,潜入楼桑,当街行凶。幸为关校尉所阻。乃因……”
  话已至此,毋需多言。
  有道是“先入为主”。曹节既已将养女,许配蓟王。木已成舟,不可强求。
  刘平劝道:“遥想当年,王上初入京师。传闻,安素匆匆一瞥,便已心有所属。又闻,王上家中七色婢,本有其一。此乃命中注定,不可更也。”
第106章
勿以为念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
  野林嫩芽新发,官道车马不绝。尤其近年来,楼桑少君侯声名鹊起。楼桑名产,风靡北地。邻近州县,甚至弃贩马,改贩楼桑名产。足见利重。
  忽听马蹄疾响,路上行人纷纷避让。
  但见一道青影,呼啸而过。却在奔冲入林时勒马。
  面前三岔路口,却不知该走哪条。
  马背少年公子,环顾左右。忽见路边青石,上卧一人。布衣竹冠,似在小憩。顾不得许多,这便打马上前:“敢问长者,可曾见一辆骡车驶过。”
  石上高卧之人,闻声睁眼。见一少公子,骑高头大马。背后还另有一少年同乘。又见公子锦衣染泥,鞋袜未干,似一路疾驰至此,这便笑答:“路上车马,何其多也。不知公子,所问何人?”
  少年公子随即改口:“驾车老翁,身披斗笠,鹤发童颜。车内童子,浓眉大眼,唇红齿白。一老一少,别无他人。”
  高卧之人起身言道:“老翁有一葫芦美酒,正是香飘十里松泉酿。”
  “正是,正是。”不等公子答话,身后少年,连连点头。
  只见那人,伸手一指:“便是此路。”
  少年公子,不疑有他:“多谢!”
  音犹在耳,已纵马追去。
  “举手之劳,不敢言谢。”待起身,已遥不可及。这便散去笑意,目光深邃,似能洞察人心。
  忽听青石后,另有人稚声言道:“明明不是此路,为何故意错指。”
  那人龇牙一笑:“天机不可泄也。”
  “如你所说,举手之劳,何来天机?不过是被人搅扰了春梦,心生不满,暗中报复罢了。”
  “有理,有理。”指路人亦不争辩,反冲青石后言道:“事到如今,可愿随我同去。”
  “好。”
  “如此爽利。”指路人奇道:“先前又因何不愿?”
  “先前不知,如今已知。若不随你同去,恐遭报复。”
  “哈哈哈……”指路人仰天长笑:“妙极,妙极。如此,你我便是同路人。”
  云台山治,地宫靖室。
  众人席地而坐。听襄楷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3/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