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6/2006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景)顾为(李)膺门徒,而未有录牒(其子景顾未录入党人名册),故不及于谴(故其父景毅未受牵连)。(景)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后汉书李膺传》。
  自甘附党,又何止景毅一人。
  党锢祸起,天下士人牵连者众。皇甫规虽是名将,然才名不彰,顾得幸免。其自诩为西州豪杰,以未牵连党事为耻,于是上疏自表:“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时人以为(皇甫)规贤。
  此二事足见一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大汉,“家国天下”。党人忠义,可歌可泣。待后世“家天下”。党同伐异,党争误国。一前一后,不可同日而语。
  景顾乃李膺门徒。自是党人无疑。故往来党魁精舍,引为心腹。这便言道:“此必是蓟王授意。”
  张俭笑道:“必是如此。”
  “蓟王为人行事,令人叹服。”景顾心生慨叹。
  “知人善用,蓟王可谓明主乎。”张俭亦感慨良多:“我辈仅凭一腔碧血,不知明哲保身,惨遭屠戮,十不存一。然蓟王却屡屡,化险为夷。此乃应运而生,神鬼庇佑也。”
  “先生所言极是。”景顾拜服。
  蓟王陵,地宫耳室。
  记室掾例行通报:“董卓、袁绍等,趁休沐,赴党魁平乐会。与先前别无不同。唯一例外,便是豫州牧孙坚。”
  “孙坚亦赴会。”幕丞贾诩,若有所思。
  “正是。”记室掾又道:“党魁精舍,非党人不得入内。一般细作绝难混入。故未知详情。”
  “党人今非昔比。党魁只身上洛,负天下之众望。焉能有毫厘之失。”贾诩言道:“且名士自风流。闲杂人等,相形见绌,掩面遁走不提,又岂敢近身窥探。”
  “幕丞言之有理。”记室掾再问:“‘衣带诏’既已外泄,何、董二戚,必有所动。按理说,孙坚乃出董重幕府,素为其爪牙心腹。为何偏在此时,不避耳目,亲赴平乐会。”
  贾诩轻轻颔首:“此处存疑。”
  记室掾欲言又止。天人交战,终咬牙进言:“袁绍、袁术、曹操、孙坚,皆与主公,相交莫逆。且党魁又奉右国令遗命,续掌天下棋局。是否……”
  “且说来。”贾诩不动声色。
  “主公与‘衣带诏’,可有牵连。”记室掾既出此言,必有所指。
  换言之,麾下游缴,或已上报类似风闻。
  “主公光融天下,明以照奸。人前人后,别无异同。岂能暗施阴谋,行借刀杀人之绝户毒计。我,为臣久已,从未见主公如此行事。身为人臣,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以后,切莫见疑。”贾诩循循善诱。
  “卑下遵命。”记室掾肃容下拜。贾诩推心置腹,记室掾焉能不知。
  贾诩又道:“主公已六百里传书林虑山。不日当有消息。”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若右国令女,能劝退党魁。亦算是善始善终。”记室掾直抒胸臆。
  “时局波橘云诡,断不可掉以轻心。”贾诩眼中尽是深意。
  “喏。”
  阿亭道,千秋观,顶阁。
  瑶姬自鸽下取竹筒密信,呈于上元夫人当面。
  取书细观,竟出西王母亲笔:“尸子曰:‘玉渊之中,骊龙蟠焉,颔下有珠’,是为骊珠也。欲得此珠,必下九重之渊,趁其睡而采之。骊龙假寐,乃为护‘千金珠’也。”
  “骊龙假寐,为护骊珠。”上元夫人,若有所思:“刘惇被人暗施禁术,乃为护恩师襄楷。换言之,襄楷所谋,便是千金珠。”
  瑶姬言道:“刘惇本必死无疑,幸被左慈所救。待复醒,只身入蜀,祭拜先师。后抄小路进京,饥渴乏力,倒伏路中。为守丞刘平所救。施以酒食,后入千秋观,一夜飞升。究竟是旧疾复发,一命呜呼。还是诸事已毕,含笑九泉。未可知也。”
  “王母之意,‘千金珠’便是解此谜团之关窍。”上元夫人言道:“襄楷赴瑶池仙会时所言,王母可曾送来。”
  “信使已发,尚未抵达。”瑶姬答曰。
  “骊龙颔下,千金之珠。”上元夫人苦思不解,一时神游天外。
  函园九坂,琼台里。左中郎将吕布府前。
  吕布下朝归来。见守丞刘平含笑立于车下,急忙滚鞍下马,赶来相见。
  “见过左中郎将。”刘平先礼。
  “见过守丞。”吕布回礼:“请府中一叙。”
  “请。”
  宾主落座。艳婢奉上香茗,刘平举杯言道:“借清茶一杯,与左中郎将话别。”
  吕布忙问:“府丞欲往何处?”
  “待上巳节后,随王妃归国。”刘平言道:“掌南港十夷王邸。”
  “原来如此。”吕布惜道:“守丞离京,布,少一挚友也。”
  刘平笑道:“常闻,时势造英雄。左中郎将,扬名天下,指日可待。”
  “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吕布忙问:“守丞何出此言。”
  刘平方觉一时失言,这便笑道:“天机不可泄也。”
  吕布岂肯善罢甘休:“可与党魁相关。”
  换作刘平一愣:“左中郎将,又何出此言。”
  “不瞒守丞,今日散朝,董骠骑亲来示好。不等出宫,何车骑亦来结好。虽皆未明言,然拉拢之心,昭然若揭。且话里话外,句句不离党魁,布,岂能上当。”吕布傲然一笑。
  刘平甚是欣慰:“左中郎将,当善保有用之躯,待来日驰骋疆场,封侯拜将,成不世功业。”
  见他言有所指,吕布急忙追问:“布与守丞,刎颈之交。何不明示。”
  “既如此……”话已至此,刘平不忍欺瞒,这便密语相告:“左中郎将,可知‘衣带诏’乎?”
第139章
与民为伍
  “未知也。”吕布摇头。
  见他发乎于心,不似作假。刘平遂将衣带诏前后诸情,娓娓道来。
  “不料窦太皇,竟有此远谋。”闻衣带诏,欲除何、董二戚,吕布不由赞道。
  刘平言道:“董卓、曹操、孙坚、袁绍、袁术等,或州牧、或太守,悉数奉诏。只需等王上辅政期满,归国就藩。洛阳必兴血雨腥风。左中郎将,掌洛阳八关。那时,当有用武之地也。”
  “原来如此。”吕布抱拳行礼:“谢守丞实言相告。”
  “你我之间,何必言谢。”刘平起身回礼,落座后又叮嘱道:“董卓之流,非信义之辈。此诏,或已泄露。何、董二戚,许早有防备。之所以,争相拉拢。盖因左中郎将,代王上掌洛阳八关。扼外镇入京之咽喉。尤为持重。若洛阳兵乱再起,外镇必携大军入京勤王。那时,左中郎将扼守八关,放与不放,一念之间。”
  吕布忙问:“依守丞之见,放还是不放。”
  刘平连连摆手:“此等军国大事,岂是我六百石官,能够多言。”
  事关仕途官运,吕布焉能死心:“布与守丞,只论私交,毋论官秩。凡请赐教!”
  说完,竟离席下拜。
  刘平忙离席搀扶。吕布孔武有力,昂然虎躯,纹丝不动。
  屡试不起。无奈,便只好言道:“左中郎将,且附耳上来。”
  吕布大喜:“多谢守丞。”
  阳港水砦,三足踆乌,船宫正殿。
  “臣,鲁肃。拜见主公。”新任函陵令,随名产船队抵京。
  “子敬免礼,赐座。”刘备居高示下。
  “谢主公。”鲁肃年少老成,体貌魁伟。
  刘备见之甚喜,待落座,遂为其引荐殿内肱股重臣:“辅汉中丞贾诩,右丞荀攸。军司空田丰,军正沮授。辅南将军,孤二弟关羽。辅北将军,孤三弟张飞。辅西将军徐晃,辅东将军周泰。中垒将军典韦……”
  鲁肃依次见礼。
  刘备遂设宴,为鲁肃接风洗尘。
  “敢问主公,官寺何在?”席间,鲁肃问道。
  贾诩答曰:“初置官堡内,国邸精舍。待仙台里官寺改造毕,明庭当可择日迁出。”
  “十里函园,九坂悬楼,多是勋贵聚居。不宜治民。臣乞,设官寺于九坂之下。”鲁肃早有预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