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0/2006

  祓除衅浴,乃上巳节,古老旧习。今已不行此礼。上巳日,多为水边踏青,游玩嬉戏,便是寻常人等,亦少有人入水。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太后、王妃,焉能行此礼。
  何后言下之意,乃在船宫浴室,与王妃三衅三浴。
  刘备本欲婉拒。不料长姐竟先行答应。
  赵忠大喜而过,领命自回。刘备问过方知。长姐亦有深闺秘语,与何后坦诚相待。故,此乃王妃社交,蓟王不应拒绝。亦不便参与。
  心念至此,刘备便没有坚持。
  日月如梭,白驹过隙。
  三月上巳,如期而至。
第144章
无双后妃
  因从南郭太学出发。为照顾城内勋贵,故相约鸡鸣时分,城门大开时。
  古有“鸡鸣狗盗”。话说,齐孟尝君出使秦国,被昭王扣留。有一食客自狗洞钻入秦宫,盗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宠妾,说情放行。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下令追捕。便另有一食客学鸡鸣,引群鸡齐鸣,赚开城门,孟尝君得以逃回。
  如此说来。鸡鸣时,开启城门,古而有之,非今汉首创。后世亦多循此例。
  安车驷马,水泄不通。皆是蓟国制式马车,非富即贵,气度非常。虽轻车简从,厢内用度,一应俱全。如此规模,令人咋舌。随行人等皆言,唯有郭林宗游洛阳,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可与今日,相媲美。
  换言之。时至今日,党魁之声望,虽不敢说与先贤比肩。然足望郭林宗项背。
  党人复起,势不可挡。遥想当年,泪染青衫。
  如此规模之盛世,历年罕有。来与不来,早来迟来。根本无从分辨。见时辰已到,党魁一声令下。前车开道,后车次第进发。今冬酷寒,横跨洛水的舟桥,尚未及拆除。正当其用。千车横渡洛水,浩浩荡荡,驶向伊阙关。
  左中郎将吕布,领麾下精骑,伴驾蓟国公车左右,行于前队。守丞刘平车内安坐,目不斜视,长者之风。守丞,官秩虽不过六百石。然却代蓟王出席。不可等闲视之。甚至周围车辆,皆稍稍勒马,不敢逾越。
  董骠骑并何车骑,车驾亦入前队。透过白琉璃车窗,二人相貌,清晰可辨。
  蹄声隆隆,车轮滚滚。路上行人惊恐避让。沿途亭驿,即便事先得报,亦各个如临大敌。不敢大意丝毫。甚至为此次出行,二宫太皇并少帝仪仗,乃由卫将军张济,并五官中郎将张绣,领二宫虎贲,一路伴驾左右。河南尹司马芳又命洛阳南部尉并河南中部掾,领麾下将校沿途护送不提。
  饶是如此。安全起见。董骠骑并何车骑,亦各有百骑随行。已备不时之需。
  料想。二宫太皇,并少帝皆在队中。党魁即便有心奉衣带诏,亦需三思而后行。万一伤及太皇并少帝,党人百死莫赎。那时,历经千辛万苦,开创之大好局面,亦会瞬间崩坏。党人复起无望。更累国祚不继,社稷无存。受万民唾骂,千夫所指。
  安车千乘,嘉宾云集。众目睽睽之下,党魁如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即来则安。
  心念至此,董骠骑遂落下窗帘,临窗高卧,酣睡一程不提。
  通关大道,轻车半日可行二百里。更何况驷马安车。百余里官道,鸡鸣时启程,日出已过伊阙关。不等日中,便可抵达牛山脚下。
  杜康村,虽藏于山谷,然因美酒飘香,游商往来贩运,路上车马不绝,官道直修到村口。通行便利。俗谓“酒香不怕巷子深”。类似拥有名产的邑落,必不会沦为野聚。少时,郭芝曾言,楼桑松泉酿,可与杜康酒媲美。换言之,除去非达官显贵不可畅饮之翠玉琼浆。洛阳百姓,亦好杜康解馋。
  不等抵近。遥见村头旌旗招展,人山人海。村中里魁,携父老乡亲,恭迎太皇并少帝一行。
  待少帝并太皇仪仗入村。里魁领村中百姓、客庸,客商,一干人等,伏于路旁,恭迎圣驾。
  少帝,少年心性。外出踏春,自是欣喜。二宫太皇,难得出宫,亦意趣盎然。
  来者皆是客。即便斗石小吏,亦是东主无疑。少帝和颜悦色,命里魁并百姓起身。
  类似盛会。必有大小官吏,提前预备。禁中羽林,里里外外,严防死守。断不会令天子,轻身涉险。村中各处散布明岗暗哨,便是村民家中,亦有羽林卫就地驻防。铁器弓弩,悉数抄没。待少帝起驾回宫,再各自领回。
  天子出游,看似置身田园,与民同乐。实则,除去土墙茅舍,一切与宫中大同小异。
  见里魁举止得体,对答如流。鹤发童颜,和蔼可亲,不似乡野鄙夫。少帝随口一问:“里魁何名?”
  “回禀陛下,老朽吕俭,字伯奢。”
  “因何不姓杜?”少帝又问。
  “陛下圣明。老朽乃成皋人氏,多年前入村拜师,习杜氏酿酒技艺,故不姓杜。”里魁答曰。
  “原来如此。”少帝笑道:“有劳里魁,前方带路。”
  “喏。”
  十里函园,阳港水砦。
  天光大亮,忽闻号角雄浑。刘备携王妃,并麾下文武,恭迎太后仪仗登船。
  周遭大小船只,各自散开,撤除包围。三足踆乌,徐徐离港,入阳渠水道,顺下洛水。何后虽贵为太后,年纪却不及而立。年十五入宫,隔年诞下少帝。大致算来,开春二十又七。即便略有出入。至多,亦不过二三岁之差。乃因先帝,只幸年十四至十八宫女。再加过门不入,无心插柳。终归造化弄人,成全了今日之何后。
  二十又七。再加三岁,亦不过三十而立。韶华正盛,却已是太后。话说,今汉深宫,难有长寿之主,便是“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之和熹邓太后,临朝摄政十六年,崩时不过四十又一。
  可想而知。
  船宫,后殿。
  何太后终与蓟王妃,相见。
  “妾,叩见太后。”蓟王妃,盈盈下拜。
  “王妃免礼。”却被何后,离席托起。
  各自落座,相对无言。
  蓟王妃先开口:“来时母亲询问阿斗。”
  何后闻言动容:“有劳太妃挂念。”
  “种出蓟王乎。”王妃直问。
  “种必出蓟王。”太后直答。
  “完璧生子乎。”
  “至今清白身。”
  “大汉深宫,苟活不易。”
  “如王妃所言,悔入宫门。”
  “阿斗无辜,太后善待。”王妃取鬓上金步摇赠回:“此物乃太后为皇后时,所赐。今日,物归原主。”
  四目相对,何后忽生自惭形秽:“王妃爱恨分明。妾,远不及也。”
  “太后是主,岂能称‘妾’。”王妃目光清洌,洞若观火:“小弟赤诚磊落,恪守臣节。深敬太后,故步步退让,而非惧怕。阿斗之事,切莫再有。妾,言尽于此。”
  “王妃之言,字字入耳。”何后回拜。
第145章
显山露水
  牛山北坂。已用竹木建起高台,上立行营。可供二宫太皇并少帝,居高俯瞰。十里山水,尽收眼底。三山环抱,一溪旁流。沿溪谷两难浅滩,取迂回蜿蜒处,于一里之内,起座座滨水小台,上置坐榻一张。溪水自榻下流淌,触手可及。
  少帝依次数来,不多不少,正好二十八台。
  遂心领神会:“象九野二十八宿也!”
  “‘天有九野,地有九州’。”窦太皇,欣然笑道:“敢与党魁同台者,当可象一宿也。”
  二十八宿,自西向东: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七人比七宿。共组四象。合计二十八人,象二十八宿。便是坐榻方位,亦与之相合。
  曲水流觞之雅会,乃党魁提议。
  故党人为东主,择选七人,组苍龙七宿。宗室外戚为贵宾,择选七人,组白虎七宿。朝中百官及名流高士,各选七人,组玄武七宿,并朱雀七宿。各据河湾,相对而坐。
  党人七子,无可避让。
  朝中百官,各自谦让。
  名流高士,当仁不让。
  宗室外戚,互相推让。
  见董重、何苗,被勋贵合力推出前台。少帝不禁笑道:“却不知,杜康比翠玉琼浆如何?若三杯既倒,董骠骑并何车骑,恐难久持。需防失足落水。”
  见董太皇不语。窦太皇亦笑言:“杜康与松泉酿相仿。卢司空,能饮一石。”
  “如此,二位将军,或可撑过一巡。”少帝终是放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