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0/2006

  中岛各部,皆有神兵在手。互相掣肘,不敢妄动。于是争相献媚于蓟王,生怕为他部所先。
  戏志才之计,成矣。
  公孙康、公孙恭二人所建海港,位于澶洲北岛西南大湾入海口。又因此处海岬,岩石高峻,形如木杵,被当地部族称为“吕宋”,故取名吕宋港(马尼拉港)。蓟王亲眼所观,当不啻金兰湾中象林港。乃是难得天然良港。
  二人确有眼光。
  北岛毗舍邪人,性情温顺。善渔猎及农作。只需引入蓟国良种,稻作当可一季数熟。尤其港口背依平原(吕宋平原),雨水丰沛,亦利圩田。
  应中岛毗舍邪人所请。蓟王遂命公孙康、公孙恭二人择其一,泛舟南下,择址督造新港。
  事有巨细,井然有序。
  如何施为,无需蓟王亲临。待安抚一众豪酋,蓟王遂率船队北上。经由南醴、甬东等,中继港。补充消耗,返回泉州港。
  蓟王远征万里,为大汉收复失地。功高盖世,已不足以称之。
  朝中又起赐加九锡之论。
  少帝六百里传书,询问太妃之意。
  被母亲婉拒。
  言,蓟国千里国土,四百城港,三百子嗣,千万国民。古往今来。得此厚赐,未有如蓟王者。既心满意足,加九锡何用?
  少帝将太妃上表,当殿诵读。
  百官闻之,无不慨叹。
  于是赐加九锡,再次作罢。
  少帝亦得心安。
  蓟国果是纯臣。恪守臣节,不愿专权。
  蓟王上表,请立江表诸港,及象林苑等,诸多条陈,无不应许。固然超出十港,然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蓟王无难事矣。
  少帝稳坐大位。待幽冀七国献费抵京。内忧外患,当可一并剪除。
  太后深谙商贾之道。料想,开价虽高,却终可商量。
  心念至此。环视百官,少帝不由得涣然冰释。
  江山终入朕手。
第091章
热度未消
  出吕宋港,蓟王改变航程。
  沿外线海道,走熊袭白川津、筑紫博多港、州胡济州港,抵达泉州港。
  时下,由泉州港始发。海商亦有内外多条航线,可供择选。沿甬东港南下,经南醴港、象林港、绕行顿逊海崎,驶往蓟王新辟港津:稽罗港、殑伽港。或沿济州港,绕行倭国列岛,顺下吕宋港。另有一航线,乃顺沿沙垒港、金州港,绕行半岛珠链:霅津、渊达、釜山、南、北乌稽港。
  沿途港津之繁荣。便是始作俑者,蓟王亦始料不及。
  人物往来频繁。蓟国兴大航海之热度未消。
  二百万船民,二十万船户。规模犹在激增。市舶寺前,请入海商者,车马盈门,络绎不绝。一言蔽之,无利不起早。
  蓟国潜轮船,日行千里。且新式龙骨造船,大大提升载重。斗舰万石,乃是常态。又畜力乘风,双驱动。僦费仍一里一钱。物美价廉,可想而知。
  关税,内十外五。海运减半,亦助推航海热潮。
  尤其蓟王南征林邑。抄掠百亿资财。早已分批运回国中。各城市中,南州风物大行其道。亦令民众趋之若鹜。加上海贼宝库。远征有功,人均得钱六万。皆大欢喜。
  先闻蓟王欲立岭南并东瀛联军。举国上下,无不拍手称快。
  又闻蓟王南下顿逊海崎,抄掠海贼王宝库,得钱不下林邑。这还了得。徼外蛮荒之地,竟如此富庶。我等始料不及也。
  受二百亿真金白银激励。蓟国港津,各处船坞日夜加班,满负荷运行。督造新船,改造旧船。蓟国将作寺并市舶寺,声名远扬。
  尤其将作寺,虽有将作令,却听命于墨门钜子,左国令黄承彦。每每有新客抵达,询问贵国因何只有左令。待详知内情,闻者无不慨叹。
  墨门浴火重生。已不可阻挡。
  为何?
  除去蓟王鼎力扶持。更加利大,断难割舍。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单造船一项,利国利民。欲罢将作寺,不等蓟王降雷霆之怒,国人已口诛笔伐,群起来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终归要,有用。
  虎牢关,后将军董卓大营。
  “着令后将军,护送冀州七国上计使团抵京。即刻出发,不得延误。”黄门令左丰,亲来宣诏。
  “臣,董卓,领命。”董卓领一众秦胡军将校,跪地奉诏。
  “如此,奴婢便不打扰了。”左丰来去匆匆,不欲久留。
  “恭送少令。”董卓使了个颜色,便有心腹呈上礼单。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这如何使得。”左丰假意推辞。
  “皆已装车,无人知晓。”董卓附耳言道。
  “如此,奴婢愧领。”左丰笑道。
  “不敢。”迎来送往,董卓亦轻车熟路,不逞多让。
  冀州七国,富甲一方。更加蓟国,富甲天下。蓟国使节,虽迟迟未见动身。然冀州诸国齐来洛阳上计。足令天下拭目。
  世人皆知。冀州七国与蓟国,同气连枝。七国既来,蓟国必达。
  且蓟王在京师,有王陵一座。十里函园,二崤城,钱堡赀库,铜钱堆积如山。故自多年前,蓟国上计使,便轻车简从,只携礼单上洛。单上罗列之钱物,皆就地支取。省时省力。
  余下诸国,无蓟国之便利。皆需将献费,足额运抵京城。
  大河上下,鏖战正酣。少帝不敢大意,遂命后将军董卓,亲自护送。董卓圣恩正隆,志得意满。借兵出关东之良机,大肆攻掠关东豪强坞堡。获利巨丰。
  所得钱粮,辎重,美人,皆搬入虎牢关,重兵屯守。
  虎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董卓立大营于此。整日花天酒地,快活似神仙。兵精粮足,日渐骄纵。
  俗谓心宽体胖。董卓身形暴涨,如今大腹便便,上马已然艰难,如何还能纵横驰骋。此去洛阳,自当车行。
  “各项贺礼,可曾足备。”登车前,董卓问道。
  “已然备足,绝无疏漏。”女婿牛辅,躬身答曰。
  “嗯。”董卓扭头登车不提。
  洛阳东郭殖货里,金水汤馆,后院精舍。
  车骑将军何苗,轻车简从,便服入内。
  “子远无恙乎?”
  “拜见将军。”自何车骑被捕黄门北寺狱。车骑府,树倒猢狲散。许攸、陈琳,亦受牵连。后虽得党魁作保,侥幸出狱。然却沦为无主之臣,混迹于市中。待何车骑官复原职,又闭门谢客,不与往来。
  数次登门,皆受太后之命。却不知,今日所为何来。
  “正月旦会将至。众郡奉计,百蛮贡职。”何车骑开门见山:“太后言,如此良机,不可失也。”
  “何来良机?”许攸反问。
  “这……”何车骑斟酌言道:“与会当日,群僚籓辅,宗室子孙,皆随同在列。若得党魁上表陈情,太后垂帘,重归祖制。岂非正当适宜。”
  “非也,非也。”许攸断然摇头:“闻,冀州七国上计使团,已连车上洛。足额纳今季献费。诸国皆以蓟国马首是瞻。七国既来,蓟国亦不远矣。”
  “此与太后垂帘,有何相干?”何车骑不解。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许攸一语中的:“洛阳困守八关,朝俸捉襟见肘。更加兵发数路,攻略南阳。人吃马嚼,耗费无度。百官、勋贵,怨声载道。若得献费,则如汤沃雪,迎刃而解。此时上表,谏太后垂帘。岂非以卵击石,何其不智也。”
  “原来如此。”何车骑幡然醒悟。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古往今来,莫不如是。试想,得少帝大肆封赏,百官、勋贵,焉能临阵倒戈。反助太后垂帘。
  无怪行事前,太后遣来问计。
  心念至此,何车骑遂低声求问:“且问子远,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董卓。”许攸掷地有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