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3/2006

  董卓龇牙慨叹。身边苦无出谋划策之人。不能解我心忧。
  “报——”便在此时,忽闻兵士帐前来报:“前大将军府长史许攸,投帖谒见。”
  “许子远?”董卓喃喃自语:“他来作甚。”
  “此人乃出何苗府,将军不见便是。”牛辅错会其意。
  “许子远,谋士也。”急需人才,董卓焉能错过:“速请来一见。”
  “喏。”牛辅虽不情愿,却也不敢多言。
  少顷,许攸儒服高冠,翩然入内:“许攸,拜见后将军。”
  “你我乃是旧识。子远不必多礼。”董卓仰卧榻上,亦无从回礼。
  待其落座,董卓遂问道:“子远所为何来?”
  “乃为将军消灾除祸也。”许攸口出惊人之语。
  “祸从何来。”董卓佯装不知。
  “将军春社遇刺,殃及百姓惨死。故杀七国计使灭口,嫁祸南阳脱罪。奈何,千虑一失。”许攸风轻云淡。
  然榻上董卓,却已冷汗淋漓,如坠冰窟:“何处有失。”
  “将军车驾,遭劲弩四面射击,多有破损。奈何七国车驾,却皆完好无缺。”许攸言道:“七国计使端坐车中,门窗完好,如何被人近身袭杀。”
  “这……”时董卓身中数箭,动弹不得。故命麾下,草草结果了事。其中细节,皆未能虑及。
  “在下既已窥破。满朝文武,焉能不知?”许攸句句惊心。
  “请子远,试言之。”董卓稍稍按下杀心。
  “只因南阳一战,胜负未分。陛下焉能自断一臂。”许攸偷看董卓表情,又言道:“然‘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待事后,将军能逃一死乎?”
  “唉……”董卓一声长叹,竟挣扎起身,不顾箭疮崩裂,肃容下拜:“如何行事,可勉一死。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许攸作势搀扶,口出诛心之言:“陛下枉杀袁隗满门家小,只为将军脱罪。若非迫不得已,岂会轻杀左膀右臂。将军与南阳,已成不死不休之局,此生断难消除。若出八关,必遭关东群雄,联军来攻。宜当蛰伏京师,谋夺天下权柄。”
  此言,正中下怀。
  董卓附耳言道:“若夺天下权柄,又当如何行事。”
  “先统西州之兵。”许攸一语道破:“再掌洛阳八关。如此,‘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成矣。那时,便是蓟王,亦不敢妄动。”
  “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第107章
自知之明
  “董某,受教。”董卓眼中野火燎原。
  “不敢。”许攸却不居功。
  重回榻上,董卓急忙求教:“敢问先生,当如何统西州之兵。”
  许攸答曰:“今,朝中武臣,多出西州。所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将军宜当‘化干戈为玉帛’。行合纵连横之术也。”
  “哦?”董卓本以为许攸必让他“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斩杀张济等人,并其部众。不料竟让他结好西州武将。行合纵连横。
  此,便是许攸高明之处。所谓“欲扬先抑,欲盖弥彰”。既已献良策,究竟如何施为,见仁见智。就许攸而言,先献毒计,再施仁义。乃为功成身退。以免泥足深陷。
  料想。董卓必不会化干戈为玉帛。杀其人,并其众。只为一家独大。
  见董卓沉思不语。许攸心中大定。计成矣。
  董卓虽用其策,却不纳其言。亦不会生出招募之心。谓“敬而远之”,莫过如此。
  果不其然。少顷,董卓笑道:“听先生一席话,董某茅塞顿开。他日若能如愿,必当重谢。”
  许攸面色微变。知事不可为,多说无益。这便起身告辞。
  许攸一举一动,皆入董卓火眼。心中更加笃定。
  待其离去,董卓眼中鄙夷尽露:“‘为天下安用腐儒’!”
  不料正中许攸『反·欲盖弥彰』之计也。
  “来人。”忽闻董卓一声清喝。
  “卑下在。”牛辅闻声入内。
  “即刻拔营,奔赴虎牢。”董卓口出将令。
  “将军箭疮初愈,不宜轻动。”牛辅小心劝道。
  “生死富贵,各安天命。速去传令,不得有误。”董卓欲出京辟祸。
  “喏。”牛辅这便去传令不提。
  西宫,长秋殿。
  车骑将军何苗,将内中详情,娓娓道来。
  “许攸果有急智。”太后亦赞道。
  “不知此人可用否?”何苗试问。
  太后语透深意:“怀才如斯,焉能明珠暗投。”
  “太后何意?”何苗又问。
  “许攸有主矣。”何后索性言明。
  何苗仍未醒悟:“先为大兄徵辟入府,后又入车骑府。乃出我家门墙,岂能另投他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何后言道:“献毒计后,能全身而退。何其明智也。又岂会为你所用。”
  “莫非……”何苗似有所悟。
  “麒麟天降,为终结乱世。天下归蓟,大势所趋。”何后一语中的。
  “无怪二宫太皇并舞阳君,皆乐不思归。”何苗叹道:“既如此,太后为何枯守洛阳。”
  “守丧未满,不可妄动。”何后语透深意。
  “哦。”何苗似懂非懂。转而问道:“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何车骑且潜心操练,万余西园卫。务必令行禁止,如臂使指。”何后言道:“以待,为国锄奸。”
  “喏!”何苗领命而去。
  南阳,新帝宫。
  袁绍,袁术,惊闻叔父袁隗满门惨死,老父卧床不起。涕泗横流,痛彻心扉。
  饶是新帝,亦为之落泪。
  袁术怒叱:“七国计使遇害,与我家何干。其中有诈!”
  曹操劝道:“必是董卓纵兵滥杀,嫁祸脱身。弘农王将计就计,冤杀忠良,为董卓脱罪。”
  “我与董贼,势不两立!”怒气攻心,袁绍竟吐血昏迷。
  “本初!”一众好友,急忙上前查看。
  即便殿前失仪,亦无从顾及。
  战况胶着,曹操、孙坚等,不敢久居。待袁绍醒来,好生宽慰,便各自离去。
  将将返回,便有胡商投帖谒见。
  “胡商所为何来?”此事颇多反常。
  陈宫答曰:“言,欲献军粮十万石。”
  “哦?”曹操一愣。便是杂粮十万石,亦足值蓟钱三千万。胡商出手何其阔绰。
  “人在何处。”曹操自当一见。
  “便在营外。”陈宫答曰。
  “速请来一见。”
  “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3/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