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7/2006

  闻新任北海国相入港。不其令童恢,急忙赶来相见。
  “下官拜见国相。”
  “明庭无需多礼。”大彻大悟,如获新生。袁绍意气风发:“赴任途中,路径此地。麾下人马嘈杂,明庭勿怪。”
  “不敢。”童恢不卑不亢。
  环视不其城港,袁绍又问:“闻蓟国海市往来,不其亦列其中。为何港中船只寥寥,不见海客。颇为萧瑟。”曹孟德言犹在耳,青州坐拥渔盐之利,又得海运之便。待亲眼所见,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国相有所不知。”童恢答曰:“自年前蓟王泛舟南下,周遭多有海贼出没。常聚众劫掠往来海船,若遇大舡则如鸟兽散。蛰伏荒岛。待大舡远离,又出没如常。东莱各处,不堪其扰。故海客断绝,渔户北投。”
  “贼人何名?”袁绍随口问道。
  “不知首领姓名,皆唤‘东莱贼’。”童恢答曰。
  袁绍言道:“贼酋必出东莱。”
  “或当如此。”童恢亦如此想。唯当地渔户,方能熟知周遭情貌。
  略作思量,袁绍又言道:“此等蟊贼,何须蓟国横海舰队,劳师远来。某代为灭之。”
  童恢大喜下拜:“多谢国相,出手相救!”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袁绍豪爽一笑。
  待童恢忙去打点,便有心腹家将,瓮声问道:“此港,非北海国所有。明公何故空耗兵马。”
  “无它,杀贼扬名耳。”袁绍答曰。
  见家将似懂非懂,袁绍附耳言道:“我虽有重名,然军名不显。借攻灭海贼,扬我军威。再去上任,北海王必不敢轻视。”
  “原来如此。”家将心领神会。
  袁绍三千私兵,皆披楼桑兵甲。攻灭一众海贼,又有何难。若得海贼私藏,当可分期付款,采买蓟国舰队。
  杀之既能扬名,又可抄掠海贼私藏。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不其城,内外二郭。城内街衢纵横,城外濠沟环抱。其西南水门外,墨水入海口,建有不其港。
  关东大乱,道路断绝。时,不其侯夫妇,将食邑质押金市子钱家。不其令童恢,即将期满离任。不久当随海市北上。追随其弟,投靠蓟王。
  不料便在此时,东莱贼兴。乘轻舟往来袭扰,船户纷纷北逃。童恢不善水战,区区县城,亦无战船水军可用。
  踌躇间,竟遇袁绍携私兵渡海,愿代为讨贼。
  童恢焉能不大喜过望。
第112章
北国之春
  立春后,蓟国农人,始整修农具。隆冬时节,北国冰冻三尺,万里皆白。早春日暖,冰盖悄然融化。纵横阡陌,最先露出。分割田块内冰盖,随之日益消融。
  千里稻田,得冰雪融水,潜移默化,不断滋润。再得一夜春风,碧波荡漾。水面皆开。
  春江水暖鸭先知。
  待水鸟重来。稻作伊始。
  各级官吏,周而复始,早成宿吏。何须蓟王出面。
  华夏农耕立国。每年入春,皆要行隆重典礼。上古时,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耕。皇帝自扶犁耕种,称“天子籍田”。
  至汉时,典礼尤其隆重。皇帝先以“太牢”祭祀社稷。再领百官公卿耕田。故汉未央宫,有“天子弄田”,供天子亲耕。另有茧馆(织室),便皇后行“亲蚕之礼”。
  故每年早春时节,皇帝在弄田试耕、宴游。遂相沿成习,已有四百年。
  大汉家国同构,郡国并行。
  蓟王楼桑百余亩溪谷地,便是“诸侯籍田”,或称“诸侯弄田”。先前,皆雇佣宗人代劳。然自海内大儒纷纷来投,更有儒宗郑玄坐镇太学坛。“籍田礼”并“亲蚕礼”,遂被纳入《蓟法》。
  郑玄上疏言,籍礼乃“国之大典”,祭祀社稷,“(以)祁(丰)年”。不可轻弃。
  蓟王春耕之日,先以牛、羊、豕,太牢三牲,祭祀社稷。而后领文武百官,移驾楼桑大溪地。行“籍田礼”:
  “皇帝亲执耒耜而耕。天子三推,三公五,孤卿七,大夫十二,士庶人终亩。乃致藉田仓,置令丞,以给祭天地宗庙,以为粢盛。”
  皇帝需置耒耜(lěi
sì)三推三返,三公加自五推五返,少师、少傅、少保,多至七推七返,大夫十二推返,士庶人则要全部耕完。还需另设专理籍田之官员,如籍田令、籍田丞等,隶大司农。籍田所得,均输入藉田仓。供宗庙祭祀用。
  蓟国无大司农。百余亩籍田,皆由少府管辖。藉田仓,便是老宅后院仓楼。籍田令秩六百石。蓟王授予从妹刘菡。及笄时,本欲嫁甘兴霸为妾,却被婉拒。后太妃许上庠令所请,赐婚郭奉孝。
  郭嘉尚未及冠,刘菡亦初及笄。二人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蓟国农作,大利机关。耒耜早被旋耕机替代。犍牛(阉割过的公牛。较驯顺,易驾驭,优肥育)或耕马拖拽。耕者只需端坐旋耕机位,驾驭牛马,防止犁偏即可。
  省时省力。
  御术乃六艺之一。蓟王自幼长于乡野,自是熟络。
  凡典礼,皆有表演属性。众目睽睽之下,蓟王稳坐机位,驾驭耕马,行三次犁返。而后由王傅黄忠代劳,次后由四少师轮替,再后为左右国相,幕府三丞,五尹三守十六令……
  百亩稻田,如何够分。
  凡能为蓟王耕田,皆是肱股重臣。便是有一席围观之地,皆是刘氏宗亲。可想而知,防备之严密。号称“来有所自,去有所由”。有邑无门的楼桑,亦自双阙覆道,落下“清钢锁环卷帘门”。
  卷帘门,由清钢叶片,锁环拼连。如同卷帘,自覆道翻卷落地,与暗轨内藏机关卡合。严丝合缝。任由刀砍斧劈,断难破开。
  自胡杂马贼,雪夜来攻。蓟王未雨绸缪,手绘图板,锻造卷帘门。藏于覆道暗格。只需阙楼守卫,搬动机关。便可翻卷落下。宫中覆道亦有此机关,少府还专设“复道丞”一人,专职掌管。
  楼桑百姓啧啧称奇。难怪楼桑五缺,不惜工本,皆立双阙重楼。水砦亦有千斤闸门,可随时落闸。我等无忧矣。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仓促操机,必有疏漏。凡耕籍田者,皆在自家田中,操练多时。务必熟能生巧,万无一失。
  后世俗语曰:“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又说:“光说不练假把式。”
  周遭刘氏宗人,皆稻作多年。究竟是“籍田”,还是“弄田”,便看王上如何操持。蓟王本就起于微末。麾下一众肱股重臣,出身太学坛者,皆有学田可耕。避入深山者,亦躬耕自养。为官多年,稻作皆不生疏。
  轮替操作,并无疏漏。围观百姓,各自点头。
  日中时,王宫车驾列队抵达。王妃并七妃,领宫女送来酒食。刘备并百官,沿田埂席地而坐。与百姓共享,美酒佳肴。
  便有学坛大儒,欲进良言。却被上庠令郑玄所阻。
  儒宗言:今日君民同乐。只有农夫农妇,并无君王黎庶。
  众人皆服。
  众目睽睽之下。见蓟王谈笑自若,举手投足,如沐春风。
  自人群中驻足远眺。罗马皇后鲁琪拉,眸生异彩。世人皆言蓟王,至真性情。正如眼前这般。决然装不出来。
  区区百余亩溪谷美田。不及日落,已耕毕。三五老农,日耕一顷。更何况文武百官,人手足备。
  无需急回。陆城侯府老宅,足可夜宴。
  王妃并七位小姐姐,耳鬓厮磨,轮伴身侧。一夜无话。
  翌日清晨,车驾回宫不提。
  临乡,蓟王宫,瑞麟阁。
  士贵人、宋贵人、马贵人、安贵人,并一众瑞麟阁女史、学事史,已恭候多时。
  今日首呈,乃出中书令赵娥上疏。
  “女博士?”刘备欣然笑道:“须‘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还须通《易》、《书》、《孝经》、《论语》等,方可荐为博士。既有‘大家’之称,何必再封博士。”
  再细看上疏,刘备这便醒悟:“中书令欲将沉月阁女校,划归少府。凡校中博学才女,经太学考试,皆可获称‘沉月阁(女)博士’,秩六百石。”
  宋贵人言道:“夫君既设少府女官,增设女博士,亦无不可。”
  “沉月博士,类比太学博士,既可入各城女校,传道授业解惑。亦可入少府,为披香殿女官。改称‘披香博士’。”马贵人连晋升之路,亦想好。
  安贵人心领神会,进而补充:“披香殿中佼佼者,夫君聘入后宫,侍奉瑞麟阁。当改称‘瑞麟博士’。”
  “沉月博士、披香博士、瑞麟博士。”刘备遂笑问道:“品秩又当如何?”
  “王宫无秩比。当取:六百石,一千石,二千石。”士贵人一语中的。
第113章
芳兰之举
  蓟王凡有所问,四人必有所答。且又趁“籍田礼”后,联袂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