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8/2006

  同理,蓟国行高薪养廉,三食君俸。皆是“身之所庇”。
  或有人言。蓟国虽有五学。然不能入王学,必退而求其次,入太学。不能入太学,再退求其次。如之奈何。
  人皆向好,民皆向善。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然有力所不能及。凡五学,皆有遴选机制。能否入学,一试便知。若屡试不中,自当另择门路。
  且蓟国二十等爵,士农工商,皆有出路。不必削尖脑袋,钻营仕途。更何况蓟王明以照奸。嫉恶如仇。凡有作奸犯科,必绳之以《蓟法》。绝不姑息养奸。
  国风如此,民风必如此。
  楼桑演武场前,十里长街。
  轨路舫车徐徐靠站,乘客前上后下。
  便有二年十五六少年。一前一后下车,驻足眺望。
  “西林烽鼓,名不虚传。”先下之人叹道。尤其见过蓟国高楼林立,仍显巍峨高绝。足见演武场之宏伟气象。
  闻是乡音。后下之人,遂言道:“莫非足下,亦来自南阳。”
  “正是。”乡音亲切,先前那人行礼道:“李严,字正方。”
  后来之人回礼:“文聘,字仲业。”二人年不及冠,皆有表字。必有过人之处。
  “足下亦来投军乎?”李严笑问。
  “然也。”文聘笑答。
  “如此,当共进退。”除有同乡之谊,二人皆举家逃难至此,同病相怜,同船合命。出仕蓟国,上报君恩,下光门楣。才智得舒,一展所长。何乐而不为。
  “可也。”二人遂并肩入内。
  与此同时。楼桑太学坛,前院林荫大道。
  南阳众学子,三三两两,围满报亭。目光急切,心中忐忑。
  学期虽已过半,然为方便南阳学子,蓟王首开“特招生”。只需考试合格,便可入太学。学成之日,便是出仕之时。
  今乃张榜日。南阳学子,皆跃跃欲试,翘首以盼。
  少顷,便有入学名录,依次张榜于报亭琉璃壁中。
  高居榜首者,乃“新野邓芝”。传闻不过半大少年,尚不及十五。
  稍后,蓟王都,灵辉五重殿,大华室。
  蓟王雄深雅健,挹彼注兹。待将各派精要轮番操弄,融会贯通。不知不觉,天光大亮。华室残香,余韵犹存。伴修女仙,穷尽毕生所学,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终得圆满。
  安长御领侍医,入室善后。
  天光三殿女仙。除昨夜守备观天阁之寥寥数人,余众皆横陈榻上。围绕夫君,群芳吐蕊,次第开放。
  “清香不用遮”,“艳艳玉开花”。
  蓟王神光内敛,紫气东来。由女神医华妁,打理妥当。待将玉人轻置一旁,蓟王抽身下榻。入浴室,洗漱更衣。
  步入北宫无极殿,众妃已恭候多时。
  见蓟王丰神异彩,莹莹辉光。一夜仙修,必有所得。窦妃遂捧盘,落座身侧。与公孙王妃,相伴夫君左右。
  “夫君仙法大成,‘乐气祛病’,延年益寿也。距‘入大乐定’,为时不远矣。”窦妃言有所指:“若能集百家之大成,当大有裨益。”
  所谓“黄老赤篆,以修长生”,“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传至今日,房中术共分八重天。蓟王距大成,一步之遥。
  王妃笑问:“莫非又有仙门,自荐枕席?”
  “正是。”窦妃笑问:“夫君知韩终乎?”
  韩终为齐人。《列仙传》曰:“齐人韩终,为王采药,王不肯服,终自服之,遂得仙也”。
  秦时赵高得传“韩终丹法”,不畏寒暑。《抱朴子》云:“又韩终丹法,漆蜜和丹煎服之,可延年久视,立日中无影。”
  前汉时,有其后裔韩稚,越海而来。朝廷设“祀韩馆”礼待。
  蓟王少时博览群书,身侧又多女仙,焉能不知此人:“莫非还有传人。”
  “正是。”窦妃言道:“此人非同小可,乃前司空黄琼女黄景华也,传闻韩终授其‘岷山丹’,服得仙。号‘协辰夫人’。”
  《云笈七签》:“黄景华者,汉司空黄琼女也。景华少好仙道,常秘修至要,后师韩君,授其岷山丹方,服之得入易迁宫,位为协辰夫人,领九宫诸神女,亦总教授之。”
第154章
以享司寒
  秦汉以降,求仙问道,热忱不减。“长生”与“不死”,始终为帝王心愿。自武帝始封方士为官,方术大行其道。燕、齐方士应者甚多,均言有“不死药方”,能“与仙交通”。
  淮南王刘安“鸡犬升天”之典故,亦足可说明,求仙问道,于时下早已深入人心。待到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前后,全国共建六百八十三座神祠,皆由方士执掌。
  至此,仙门各有归属,门派鼎立。
  今汉继往开来。光武笃信谶记,更推波助澜,令各家仙门,日益兴盛,经久不衰。甚至有如太平道,欲求不满,竟铤而走险,欲一步登天。
  蓟王应运而生,为终结乱世,三兴炎汉。举办群仙会,开立四方馆、四海馆、云台观邸,更有天光三殿女仙,共掌观天阁。各路神仙,纷至沓来。
  “协辰夫人,所为何来?”刘备笑问。正如西王母派,上元、云华二夫人。“夫人”乃是仙门尊称。非言指人妇。
  “闻夫君开立女校,置女博士。协辰夫人欲求重开祀韩馆。”窦妃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惠帝二年,时有道士,姓韩名稚,越海而来,云‘东海神使’。帝使诸方士,立仙坛于长安城北,名曰‘祠韩馆’。‘祠韩’,‘司寒’也。俗云:‘司寒之神,祀于城阴’。故立仙坛于城北,‘以享司寒’。”
  “莫非,祠韩馆中皆女仙。”王妃问道。
  “正是。”窦妃答曰。
  见夫君无言。窦妃又道:“协辰夫人言,愿以门内术,助夫君早入大乐定。”
  “如何?”公孙王妃一双美眸,凝视夫君。除女仙外,后宫妃嫔皆伴夫君修习。不求长生不老。能如云霞美人卢暒,“好养生,有少容”,足矣。
  “司寒馆可立。”蓟王言道:“蓟国因水而兴。北方水神,正当其用。如此,船夫舟子,僦船出海,可立神主以拜之。”言下之意,不立“祠韩”。绝不将神格人化。
  换言之,只祭拜冬神玄冥,究竟何人是玄冥,闭口不提。神格人化,兹事体大。正如南阳百姓,皆以蓟王刘备为东王父,而顶礼膜拜。可想而知。蓟王振臂一呼,必群起响应。
  《左傳·昭公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注曰:“司寒,玄冥,北方之神。”另注:“据《礼记·月令》,司寒为冬神玄冥。冬在北陆,故用黑色。”又曰:“司寒,元冥,水神也”。
  “当立馆于何处。”窦妃喜问。
  “司寒之神,祀于城阴。”刘备言道:“可立馆于,南广阳港城北。”
  公孙王妃心领神会:“山北水南为阴。南广阳港,扼巨马水南岸。港城之北,正当时宜。”
  “如长姐所言,南广阳港居巨马水岸,何来城北之说?”窦妃想立于国都北城。
  国中山水,皆在蓟王心中:“巨马‘水势巨大,如万马奔麟’。流经南广阳时,水岐成渚。人称‘北渚’。此渚,将南港水路,一分成二。船只左进右出,列队成行。北渚短小,虽不足以设泊位。然修筑馆舍,却绰绰有余。”
  “北渚司寒。”窦妃似亦心动。
  公孙王妃遂问:“协辰夫人何在?”
  “暂居南港云台观邸。”窦妃答曰。
  “可引来相见。”王妃言道。
  “喏。”窦妃如愿以偿,餐毕自去。
  公孙长姐,柔声问道:“小弟为何将协辰夫人,置于国都之外。”
  刘备答曰:“非为房中仙术,只敬乃黄氏女也。”
  协辰夫人黄景华,乃黄琼小女。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今汉名臣,尚书令黄香子。历任司空、太仆、司徒、太尉等职,遍历三公。延熹七年,黄琼逝世,年七十九。获赠车骑将军,谥号“忠”。有子黄阁,官至仆射中郎将,有一女嫁刘焉父。孙黄琬,字子琰。亦是当朝名臣。中平初,出为右扶风,今已征拜将作大匠。
  洛阳密报,少帝有意出其为豫州牧。讨平袁术,安定一州。
  少时窦妃只身来投。居于楼桑老宅顶阁。后陆续有窦氏遗孤,避入楼桑。正因有此经历,将心比心。窦妃才对协辰夫人所求,甚是上心。
  江夏黄氏,名满天下。若因故为董卓所害,悔不及也。
  长姐言道:“既出名门,宜当礼待。”
  刘备轻轻颔首:“灵辉殿中相见。”
  如前所说,蓟王一人之力,无从灭神。与其让国人,各有所信,淫祀放滥,无福成灾。不如统一信仰。祭拜冬神玄冥。
  协辰夫人携门下弟子北投,可谓正当适宜。
  择吉日,蓟王与协辰夫人,灵辉大殿相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