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0/2006

  却听何苗于身后言道:“二月社会,刺董故事,莫非尚书令,竟已忘却。”
  许攸闻声驻足。嘴角微微上翘,随之猛回身,疾步近前,跪伏榻下:“求大将军,留我性命!”
  何苗阴森一笑:“董卓遇刺,迁怒社众。杀人无数,积尸成山。虎狼之心,可见一斑。尚书令转投门下,能得善终乎?”
  “这……”许攸无言以对。
  何苗又道:“董贼狼子野心,久必生异。世人皆知,天子乃出我何氏。恐天子心向何某,更恐为其所害,董卓必行废立。”
  “大将军,明见。”许攸不料何苗竟有此等见识。
  “料想。其中利害,尚书令已早知。”许攸之智,何苗自然知晓。
  “不瞒大将军。卑下,确有此料。”许攸实言相告:“然又窃以为,只需蓟王在北,太师当恪守臣节,不敢僭越。”
  “子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身受重创,闭门谢客,何苗似忽顿悟:“权臣废立天子,前汉早有先例。我朝更有大将军梁冀,毒杀幼帝。董卓先举唐姬,后必嫁女。结成外戚。那时,挟威废立天子,朝中还有何人可阻。且只需天子出自汉室,蓟王又能如何?”
  许攸不由动容:“大将军深思远谋。卑下,始料未及。”
  何苗摆手苦笑:“子远莫要说笑。某不过中人之姿。子远乃足智多谋之士。不过惮于董贼势大,明哲保身罢了。”
  “卑下,惭愧。”许攸肃容下拜。
  何苗艰难探身,把臂扶起:“家仇国恨,断难苟全。子远可愿助某,报仇雪耻。”
  “卑下,遵命!”许攸掷地有声。
  “好,好,好。”何苗强忍钻心剧痛,艰难起身,下榻行大礼:“当如何行事,还望子远教我。”
  “这如何使得。”许攸急忙避让,小心扶何苗上榻。
  待何苗熬过剧痛,许攸这才开口:“董卓手握十万精兵,进出洛阳,上下朝堂,皆有重兵护卫。故卑下窃以为,若要一举除之,当暗中笼络朝中重臣,尤其卫将军张济。”
  何苗满头虚汗,苍白无血:“子远,所言极是。奈何卫将军张济,亦出身西凉。恐不愿与我等为伍。若暗通董贼,反受其害。”
  许攸进言道:“卫将军虽出身西凉,然却是蓟王所举。且前大将军攻打南北二宫时,张济叔侄,居功至伟。故自视甚高,从不与董卓往来。若知董卓有不臣之心,张济叔侄必起杀心。”
  略作思量,何苗点头道:“确如子远所言。张济叔侄,只尊蓟王,不敬董贼。且西凉武夫,向来桀骜难驯。先前,董卓不过后将军。张济已列卫将军。如今位居其上,焉能甘心。”
  许攸又道:“另有左中郎将吕布,亦可笼络。”
  “此人,亦是蓟王所举。”何苗轻轻颔首,又问道:“如何行事?”
  “谋定而后动。”许攸答曰。
  何苗微皱眉头:“俗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董卓手握十万精兵,若被其先发,悔不及也。”
  果然中人之姿。许攸眼中轻视,一闪而逝:“董卓若不兴废立之心,不起不臣之意。众人又如何能识得,此人真面目。”
  “原来如此。”何苗这便醒悟,转而又问:“当如何迫其先发。”
  许攸高深一笑,这便附耳言道:“大将军只需如此如此……”
  洛阳南郭。东罼圭苑,太师府,鱼梁台。
  久未露面之骑都尉李肃,登台来拜。
  仰见牛辅悻悻而出。李肃这便笑问:“中郎将何故闷闷不乐?”
  见来人乃是李肃。牛辅冷笑:“许久未见,骑都尉安否?”
  李肃笑容不减。待近身,偷塞千角蓟钞入其袖。
  扫眼一看,牛辅面色稍霁。这便叮嘱道:“太师这几日,颇多愤懑。当小心言语。切莫延祸上身。”
  “何以至此?”李肃追问。
  “只因西园妃转送他人,太师夜不能寐。常迁怒旁人。”牛辅密告。
  “多谢告知。”李肃自去不提。
  待入殿内,果见董卓侧卧榻上。侍妾低声下气,果品散落一地。
  “拜见太师。”
  “噢。”董卓瓮声支应。
  李肃不以为意,自寻侧席入座。
  少顷,忽听董卓言道:“都尉何故至此。”
  “卑下,乃出太师麾下。前来拜见,何须缘故。”李肃言道。
  见他言语直白,不似作假。董卓遂睁眼相看:“自某调你守伊阙。便不常相见。今何故得闲。”
  “回禀太师。卑下乃为大将军何苗事而来。”李肃答曰。
  “哦……”董卓眼中厉色一闪:“早闻都尉与大将军颇为亲近。莫非乃为说客?”
  “非也。”李肃答曰:“先前,大将军颇多示好之举,卑下难免意动。今太师居上公之首,手握十万精兵。卑下,焉能自寻死路。故求太师既往不咎,收留卑下。”
  “都尉,‘真小人’也。”言罢,董卓已自行坐起。
  李肃心领神会,离席跪地。取漆木钱匣,双手奉上:“太师恕罪。”
  便有侍妾急忙接过。打开视之,又转呈董卓。
  匣中正是琉璃宝钞千万。
  董卓龇牙一笑:“都尉不过比二千石官,如何积下此等巨财。”
  李肃如实答曰:“乃大将军所赐。”
  “哈哈哈……”董卓旁若无人,放声大笑。满脸横肉,抖如筛糠。
  李肃伏地赔笑,心知事成矣。
  果然。笑罢,董卓大手一挥:“恕你无罪。”
  “谢太师。”李肃再拜落座。
  “宝钞千万,饶是董某亦难免心动。何况你乎?”董卓亦是真小人。
  李肃慨叹:“何氏之富,叹为观止。”
  董卓收敛笑意,居高下问:“干大将军何事,且说来。”
  “喏。”李肃这便言道:“卑下新交一友,有‘起死人而肉白骨’之大神通。故欲引来与太师一见。”
  “何人?”董卓遂问。
  “『青牛师』封君达。”李肃答曰。
第157章
至人无己
  “此何许人也?”董卓竟不知。
  李肃答曰:“封衡,字君达,陇西人也。服黄精五十余载,又入乌鼠山,服錬水银,百余岁往来乡里,视之年如三十许人。常骑青牛,闻人有疾病时死者,便过与药治之,应手皆愈。不以姓字语人,世人识其乘青牛,故号为青牛师。”
  “竟有如此神通。”闻应手皆愈,董卓果被触动:“人在何处?”
  “数年前上洛。与甘始、东郭延年,同入千秋观。凡此三人,皆百余岁及二百岁也。并著于世,共号‘三师’。”李肃又答。
  见董卓沉思不语。李肃又进言道:“若能请动青牛师入府,为大将军诊治……”
  “闻方士性多清高,不与时同。且无旧交,如何相邀?”董卓身居高位,恐为其折辱。有损颜面。
  “人活一世,必有所求。”李肃笑道:“多年前,封君达闻鲁女生得《五岳真形图》,连年请求,女生皆未见授。并告节度(适可而止)。”
  “鲁女生,又是何许人也?”董卓皱眉发问。
  “鲁女生者,长乐人也。服胡麻饵术,绝谷八十余年,甚少壮,一日行三百余里,走逐麞(獐)鹿。乡里传世见之二百余年。入华山中去,时故人与女生别后五十年,入华山庙,逢女生,乘白鹿,从后有玉女数十人也。世称『白鹿师』。”
  稍后,北周庾信《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是知青牛道士,更延将尽之命;白鹿真人,能生已枯之骨。”便是指此二人。
  “白鹿师,又有何所求。”董卓耐着性子追问。
  李肃答曰:“欲求蓟国华大夫之《青囊经》一观。”
  “唉……”董卓长叹:“蓟国神医,焉能为我所有。”
  李肃言道:“或也未尝不可。”
  “何出此言。”董卓遂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