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2/2006

  华大夫观后,面露疑色:“闻洛阳太医令张奉,能剖腹取子,足称良医。奈何太后小疾,竟久治不愈。”
  “太后何疾?”蓟王问道。
  “女子‘带下瘕聚’之症。”由华妁答曰:“带下,乃指赤白带。瘕聚则与《黄帝内经·灵枢·水胀篇》所说‘石瘕’,为同一病证。病机乃‘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而成。其治法为‘可导而下’。药谓『坐导药』,其病在胞(子宫)中,故用坐药以导下之。”
  白带异常,月经不畅。
  华佗又补充道:“然太后完璧产子,与一般妇人稍有不同。可以‘针刺’,导而下之。”
  幕府中丞贾诩,微微一笑,起身奏曰:“因患妇人杂病,太后恐为避嫌,不欲太医令近身施术。且宫中又缺女医,故久成顽疾。主公何不命左令,亲赴洛阳,入宫为太后施术。”
  蓟王言道:“如此,左令可愿赴洛阳一行。”
  华妁起身奏曰:“遵命。”
  事不宜迟。蓟王命人备下快船。由横海舰队,一路护送抵京。
  华妁收拾药箱行囊,奔赴南港。中书令赵娥亲自送行。叮嘱道,去去便回。
  华妁言,少则三五日,多则半月,当可痊愈。
  华夏妇科,源远流长。
  中医开山鼻祖之《黄帝内经》,对妇科论述,亦有开创之功。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将女子一生,记述完备。
  张仲景《金匮要略》载有“妇人妊娠”、“妇人产后”、“妇人杂病”三篇,内含论二首、脉证三十一条,方三十一首。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方剂,沿用至今。如胶艾汤、桂枝茯苓丸、枳实芍药散、半夏厚朴汤、温经汤等,均为妇科习用之名方。
  只恨《青囊经》未能留存。张仲景既有此术,华佗又岂居其下。
  更恨五胡乱华。多少诸夏奇技,就此消亡,十不存一。后世只闻其名,不得其法。
  得蓟王麒麟降世,何其幸也。
  洛阳东郭马市,胡姬酒肆。
  李肃便服入内,信步登临三楼春晖包房。
  推门视之,正主已恭候多时。
  “子远,别来无恙乎?”李肃含笑行礼。
  房内东主,正是新任尚书令。
第159章
蝉蜕龙变
  比起李肃自来熟。许攸却倨傲许多:“见过都尉。”
  素知许攸眼高于顶,李肃悄然改口:“见过令君。”
  “请入座。”
  “请。”
  宾主落座,李肃言道:“幸不辱命。”
  “都尉成大功一件,日后必得厚报。”许攸云淡风轻。
  见许攸字里行间,颇多晦涩难明。李肃咬牙追问:“敢问令君,琉璃宝钞,自何处得来?”
  许攸微微一笑:“自来处来。”
  “这……”李肃焉能甘心:“在下斗胆。董太师与何大将军交恶,不正是我等所盼。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反行劝和,却是何故?”
  许攸笑道:“都尉只知鹬蚌,不知黄雀乎?”
  “哦?”李肃略作沉思,这便问道:“莫非是‘黄雀伺蝉’之计也。”
  “天机不可泄也。”许攸故作神秘:“都尉稍安勿躁。只需坐等,蝉蜕龙变,易主江山。”
  见许攸不似作假,李肃这便心安:“待江山易主。幸与令君,从龙而变,鸡犬升天。”
  “好说,好说。”
  二人四目相对,抚掌而笑。心有戚戚焉。
  函园阳港。
  横海左艂(锋)舰队,护佑公署医船,停入泊位。
  太医左令华妁,车驾登岸。军门都尉华雄领麾下具装精骑,一路护入西园。
  华妁冠履宫装,素纱遮面。轩下除青丝外履,只穿薄纱内履入殿。原来,素纱足衣,薄如蝉翼,不宜外穿。故在宫中往来行走,多于足衣外另穿一双薄底纱履。因只在宫内行走,故称内履,或衬履。若需出宫行走,可于薄纱内履外,再套一双青丝外履。如此,只需除外履,便可入室。既便捷舒适,又一尘不染。内外皆宜。
  合称“子母履”。
  用料上乘,做工精湛。双履嵌套,轻薄如无物。尤其内履,形如后世短筒袜靴。包裹双层襌纱,若隐若现,朦胧微露。随女医官轻盈步履,于裙摆之下,惊鸿一瞥。
  饶是久居深宫,见多识广如长乐太仆赵忠,亦不由暗自惊心。蓟宫风情,“足”见一斑。
  赵忠暗自收拢心神,目不斜视。引女医官入长秋后殿,太后寝宫。
  “下臣华妁,叩见太后。”
  “免礼。”帘内太后,轻声言道:“有劳左令。”
  “不敢。”华妁言道:“请太后许下臣,入帘一观。”
  “也好。”太后确有顽疾。
  华妁遂入帘诊断。
  见其体态欣长,眉黛青颦。尤其一双美眸,双瞳剪水,映影浮光。必是蕙质兰心,秀外慧中。太后心中甚喜。
  便行赐婚,亦不辱没蓟王。
  少顷,华妁已出诊断。正是“带下瘕聚”之症。
  再深入诊视,太后果是完璧。若用『坐药』栓剂以导下。必损其贞。故需于脐下,施以针刺。子门受激重张,于是气血得通。胞中留止恶血,随之泻下。一通百通,术到病除。
  待恶血流尽,再以琉璃筒针,小心注药入子门。待溶解栓凝衃(pēi)血,淅沥而出。太后隐疾尽去。
  再用补药调理滋阴。待血气充盈,自然痊愈。
  如华妁所言。不出十日,朱唇粉腮,玉软花柔。
  太后对镜梳妆,四射艳光。
  重赏华妁,却被婉拒。
  太后言:“救命大恩,无以为报。不知左令,何所求?”
  “下臣,并无所求。”华妁答曰。
  太后轻轻颔首:“闻华大夫只左令一女。今虽为二千石宫官,然你我女流之辈,终归要鸾凤和鸣,比翼双飞。”
  “太后明见。”华妁心头忽如鹿撞。
  “既如此。朕便做主,许配蓟王如何?”言及此处,太后眸中,一时复杂难明。
  “这……”华妁虽不知太后暗中设计,然心头惊喜交加,断难言语。
  “左令之心,朕已尽知。”太后已收拢心神:“传朕谕,封华妁为吴房君,赐配蓟王。”
  “老奴遵命!”长乐太仆赵忠趋步入殿,五体投地。趁机耳语:“左令此时不谢恩,更待何时。”
  华妁幡然醒悟:“下臣,叩谢太后!”
  “吴房有棠谿亭”。又“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
  先前,宋奇并郭嘉,巧设凤凰于飞之计,尽收江夏赵慈残兵。将棠谿匠人城,收归己用。今汝南兵甲,多产于此地。尤其宋奇受雇于洛阳子钱家,今拜鲁国相。领河南黄巾屯田。屯田军士,所披兵甲,皆出此地。淮泗八国,亦如此这般。
  今太后将吴房一县,封与华妁,必知其中利害。
  消息传回。饶是蓟王亦被惊动。
  遂专开朝议。
  “太后何意?”
  中丞贾诩,起身奏对:“回禀主公,太后乃投桃报李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