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5/2006

  蓟王,幕府、封国并立。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南閤祭酒,可比门下祭酒。掌录幕府众官文簿,举劾善恶,升迁任免,功过赏罚,诸如此类。祭酒以降,有“南閤主簿”,“录省众事”。“閤下令史”,“主閤下威仪事”。等众多属吏。
  直至下朝。许攸如雾似幻,身坠云端。待入馆中精舍。门下祭酒司马徽,亲自来见。
  言,府邸已修缮一新,不日便可乔迁。另有诸多事宜,官簿门籍,券书账户,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亟需交接。待陈琳赶来相助,许攸方才回神。
  琳琅满目,摆满书案。蓟国高薪养廉,非出仕授官,不可尽知也。
  见陈琳口中啧啧有声,许攸笑问:“因何失态?”
  陈琳叹道:“二千石官,前后三进府邸。堪比九坂悬楼。”
  许攸面露得色:“比六百石如何?”
  “云泥之别也。”陈琳笑叹。
  “先前门学祭酒,亦是千石高俸。前后二进宅邸,因何婉拒。”许攸又问。
  “子远当知。能从洛阳虎狼之地,全身而退,已是侥幸。得享蓟国千万年俸,某已心满意足。此生无憾矣。”陈琳肺腑之言。
  闻此言。倍思前后,许攸亦不由动容:“某亦无憾矣。”
  蓟王宫,灵辉殿。
  罢朝后,蓟王专开朝议,商讨十万流民,安置之法。
  “回禀主公,十万流民,追随神智夫人,南下北上。权且避嫌,不宜近置。”贾诩言道。
  言下之意。神智夫人,其人其事,不宜过度宣扬。尤其大业未成,乾坤未定。大张旗鼓,恐惹人非议。
  蓟王不置可否,又看儒宗:“郑公以为如何。”
  “中丞金玉良言,老臣附议。”郑玄起身奏对。
  “若远避非议,当置于何地。”蓟王又问。
  “日南郡,象林苑。”郑玄早有定计:“老臣闻,兰沧水入海处,广袤无垠,坦荡如砥。枝津纵横,沃野千里。水衡良匠言,单此荒洲,足可辟三熟美田,二千万亩。主公取名‘兰沧苑’。筑金瓯馆,并金瓯港。欲兴圩田之利。”
  “正是。”蓟王心领神会:“郑公之意,乃将十万流民,输往象林,屯守兰沧苑。”
  “主公明见。”郑玄再拜。
  “郑公之言,二全齐美。”右相耿雍,起身奏报。
  蓟王从谏如流:“如此,便将十万流民,输往兰沧苑。”
  话说。象林苑,乃王家苑囿。兰沧苑中,二千万亩三熟美田,皆归蓟王所有。今将十万流民,迁徙苑中。蓟王又岂能以佃户待之。分户析产,一切所出,皆是蓟王家财。
  果不其然。蓟王又叮嘱道:“一切待遇,当与蓟人等同。”
  “喏。”饶是大儒郑玄,亦涣然冰释。十万流民,万户有余。户户五十亩,便是五十万亩。一亩年产新谷十五石计。足可折钱二十二亿五千万。
  又当然。窥一斑而知全豹。
  象林苑中,三十六小苑。一年获利,究竟几何。实不可计数也。
  蓟王持家有道,路人皆知。
  平心而论。十万汉人,南下金瓯。于开辟荒洲,有百利而无一害。比起不毛之地,化外野人。十万汉人,便是燎原之火。不出数代。兰沧苑,乃至象林苑,当与大汉十三州无异。
  如此潜移默化,蓟王亦乐见其成。
  长子刘封,麟子刘禅。封禅二字既出,蓟王心意,不言自喻。
  百口莫辩。
  洛阳风传,董卓火焚西园,弑杀太后。如今既知蓟王心意。董卓下场,可想而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通蓟。
  洛阳东郭马市,胡姬酒肆。
  左中郎将吕布,推门视之。
  大将军董重,卫将军张济,右中郎将周慎,奉车都尉杨定,伊阙都尉李肃等,齐聚一堂。人员之齐整,让吕布亦不由暗自心惊。
  “见过大将军、卫将军、右中郎将。”吕布依次行礼。
  众人回礼。
  宾主落座,大将军董重举杯言道:“西园大火,太后殒命。身为人臣,却不能为主尽忠。孟子曰:‘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一言蔽之,权臣祸国。今董卓位极人臣,不思报国。废帝弑主,贼臣无道。天下共诛之。”
  伊阙都尉李肃,急忙进言:“大将军慎言,恐隔墙有耳。”
  “在座皆忠义之士,有何惧哉。”董重浑然无惧。
  环顾左右,卫将军张济,吐气开声:“废立少帝,屠戮忠良。董卓『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人人得而诛之。”
第233章
寄豭之猪
  大将军、卫将军,先后发声。与会众人,各个义愤填膺。
  与先前百官噤声,无人敢应。判若鸿沟。究其原因,只因列宿归位。王莽、光武,各有所出。纷繁局势,日趋明朗。
  再加“代汉者,当涂高也”,被释为宗王。
  蓟王封禅二子,亦破天机。
  更有甚者,麟子试儿之礼时,握玉简封禅,乃天予之。故巫山女神取名“禅”。
  换言之,封禅二子,并非全是蓟王之意。细究起来,便是长子之名,亦非出自蓟王。
  话说,蓟王初婚。自温泉别馆归来,夫人公孙氏常做胎梦。梦中临乡,先是一片汪洋白泽,继而水退田露,沃野千里。又阔大无边,不知其广。
  蓟王便将此梦,说与家令士异,两位家丞,及学坛四儒。众皆说是吉兆。言,梦中情景,乃“封地日广”之意。
  大儒陈寔更笑言,谓“聚土曰封”。若是嫡子,可取名封。
  果然天随人愿。公孙长姐,怀胎十月,诞下嫡长子。刘备遂取名刘封。
  陈少师虽已仙逝。然能证其说者,大有人在。于是乎。前后二子,合为封禅。必出天意也。
  由宗王代汉,到二子封禅。
  时局焉能不,清清爽爽,明明朗朗。
  蓟王所辖,虽不过千里之土。然先立江表十港,再辟海外荒洲。不久之前,洛阳朝堂,拆九龙门柱,赐为桓表。蓟王可将所辟荒洲,并入封国。
  由寄舱劵、寄田券,大行其道。蓟国大兴航海之利。先前万舟并发,救回南阳百万灾民。
  窥一斑而知全豹。
  大汉一藩,绝非浪得虚名。
  董重等人,见风使舵也好。从龙之功也罢。改朝换代,神器易主。又到两汉之交。若不能有功于社稷,如何在新汉立足。于公于私,于人于己。眼看董卓奔王莽而去,而犹不自知。蓟王光武于后,磨刀霍霍向猪羊。此时不选边站队,更待何时。
  有道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结发夫妻尚且如此。更何况臣主。奉车都尉杨定,赫然在列。可想而知,洛阳城内,还有多少达官显贵,暗中勾结,欲图董卓性命,献于新主座前。
  说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尚不至于。趋利避害,毕竟人之常情。
  在座众人,无可免俗。
  心念至此,吕布豁然开朗。
  “董贼鱼梁台上,陈列重兵。前铸三铸小钱,又积财无数。手握洛阳八关,蓄养十万精兵。我等苦无兵马,如何与敌。”右中郎将周慎斟酌言道。
  “杀董卓如屠鸡犬。觅勇士一人足矣,何须千军万马。”伊阙都尉李肃,掷地有声。
  “莫非使人行刺。”周慎又问。
  “然也。”李肃目光有意无意,瞥向吕布:“只需有一万夫不当之勇者,近身行刺。董卓必死矣。”
  “先前,伍孚玉堂殿前,行刺未果。董卓日夜防备。便是榻上亦置铜镜,窥视身后。如何轻易近身?”奉车都尉杨定,乃硕果仅存,西凉大人。深得董卓信任。故知鱼梁台上,诸多隐秘。
  “此事需从长计议。”闻此言,大将军董重,亦不由暗自心惊。
  “喏。”与会众人,亦无良策。唯有徐徐图之。待觅得良机,再手刃国贼不迟。
  太后葬身火海,尸骨无存,已满月余。董卓竟不许朝廷为太后治丧,只让献帝于城内奉常亭举哀,公卿皆白衣朝会三日而已。
  取衣冠,合葬文陵。开启地宫时,又使人盗取陪葬珍宝。种种大逆无道,罄竹难书。
  为平衡各方。蓟王立三宫鼎足之势。如今三宫皆废,只剩董侯一人。董卓手握八关,囤积钱粮无数。遂于罼圭苑中,大兴土木。
  仿函园二崤城九坂坞,圈建坞堡。高厚七丈,与洛阳城相埒,自号“万岁坞”。坞中广聚珍宝,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