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8/2006

  闻此言,何苗略显迟疑:“当不争民时。”
  赵忠亦道:“卫尉所言极是。山中暖泉,既为育秧。当不宜截流,另作他用。”
  何苗遂问道:“何处还有暖泉?”
  属吏答曰:“雍奴薮中多暖泉。”
  后世《水经注》,按温度高低,将温泉分五等。依次为:“暖泉”、“热泉”、“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及“炎热奇毒”。“炎热特甚”可去鸡、猪等毛发;“炎热倍甚”能使人足部烫烂;“炎热奇毒”可将稻米煮熟。
  书中所记温泉,计三十余处。且对各泉特点,叙述详尽。如有硫磺气,有盐气,有鱼等。不一而足。
  书中亦多次提及,温汤可“治百病”。
  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多么自在,四十日后,身中万病愈,三虫死”。又如“大融山石出温汤,疗治百病”,“温水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杜彦回曰:可治百病,水清则病愈,世浊则无验”等。
  张衡《温泉赋》亦有,“有病厉兮,温泉泊焉”之句。
  足见时人对温泉的医疗价值,已有相当认知。
  更有甚者,其《耒水》篇中,载有时人利用温泉水灌溉农田之情貌:“(耒)水在郴县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亩。资之以溉,常以十二月种,明年三月谷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温水所溉,年可三登。”
  “温水所溉,年可三登”。言下之意,以温泉灌溉,可一年三熟。
  然一泉之力,不过灌溉“田数十亩”。蓟国千里稻作,皆用温泉灌溉,不啻天方夜谭。
  蓟王退求其次。用温泉育秧,早已大成。
  门下属吏为众人解惑:“暖棚内,秧屉上下堆叠,下输暖泉生热。足可将稻作提前一月。故立冬前,便可开镰。立冬时,已颗粒归仓。”
  “既如此持重,更不宜占用。”何苗心领神会。足将稻收提前一月。其利之大,可想而知。一月暖阳,所避冰冻天灾,更不可估量。
  众人这便循路下山。赶往雍奴薮。
  门下署吏,将山中见闻,一日一报。
  汇聚于门下祭酒司马徽案上。
  司马徽观后,不禁慨叹:“南橘北枳,前人诚不欺也。”
  言下之意,诸如何苗、赵忠等人,避入蓟国,亦能不争民时。足见蓟国怏怏上邦风貌,潜移默化。
  司马徽遂将此事,录入奏疏,通禀蓟王不提。
  门下署奏疏,不入南宫披香殿。直输北宫瑞麟阁。如前所说,门下皆蓟王私臣。家国天下,公私分明。家事虽可论国事。然却不可事事混为一谈。尤其蓟王身兼多职。
  封国幕府并立。
  家臣、幕僚、属(官)吏。泾渭分明。各行其是,各尽其责。治大国如烹小鲜。便是这毫厘之间。
  大汉吏治,枝繁叶茂,根深蒂固。
  治大国如烹小鲜,另一层深意,便在于此。
  自上而下,由表及里:一伍、一什,闾里、乡亭,城邑,乃至通都大邑。大国,皆由小鲜汇聚。
  论国家治理。华夏上下五千年,独树一帜,无可匹及。
  究其原因。窃以为,便是自上古时起,农耕聚落,密集分割田地,所独有习俗,演化而成。
  需至少满足两个条件:农耕聚落,密集分割。
  言归正传。
  北宫无极殿。
  安素自西宫返回。便收到少府女官,送来洛阳家书。
  正是义父王允手书。
  稍后,冯嫽亦入二重殿。见其手握鞠杖,一身香汗。必是击鞠归来。
  安素笑问:“胜负几何?”
  “又负三鞠。”冯嫽答曰。
  “西域诸妃,高手如林。”安素笑道:“便是夫君,亦难全胜。”
  “无妨。胜负乃常势。”今夜侍寝,冯嫽自去沐浴:“且需留足余力,已侍夫君。”
  安素不禁莞尔。
  蓟王宫,一里纵横。宫殿错落,功能齐备。足不出宫,便可坐享一切便利。尤其夹胶清钢琉璃,产量倍增。王宫再经大改。檐窗皆落地。透光保暖,如春四季。清钢琉璃瓦,亦备将作寺良匠,试造完毕。流光溢彩,辉煌金碧。实过于奢侈。
  蓟王并未大肆铺装。只改灵辉殿观天阁宝顶。漫天星河,一览无余。蓟王常与女仙,修习于此。个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哉。
  少顷,便有女御医数人,奉命入殿。为冯美人,梳洗打理。
  务必尽善尽美。
  后宫佳丽,亦是聚落。且出身天南地北,各自乡音,习俗迥异。常汇聚于一殿、一堂、一室、一榻间。
  谓见多识广,相沿成习。自嫁入蓟王宫,远见卓识,一日千里。尤其蕙质兰心,女中巾帼如安素。更是如鱼得水。
  安素与安氏姐妹,七位小姐姐,相交莫逆。与西域诸妃,天然亲近。又奉书瑞麟阁。与钟存慧妃、士贵人、宋贵人、马贵人等,日渐默契。深受夫君信赖宠溺。
  养父曹节,足可含笑九泉。
  安素乃桓帝之女。自幼行走南北二宫。与黄门宫婢,多有情谊。甚至与万年公主等,亦有交集。先前西园大火,何后出逃。眼看二宫流血,安素遂书信程环暗中询问。
  故知晓董卓逼婚公主。
  岂料稍后不久,不其侯伏完等,携礼相见。言及刺董之事。程环回书将至,义父书信又到。两封密信,字里行间,如出一辙。皆欲寻一勇士,刺董于宫门之下。
  思前想后。兹事体大,当告夫君知晓。
  心念至此,安素遂赴游泳馆寻夫君。
  游泳一词,始见《晏子春秋》:“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
  与先帝“宫人年二七已上,三六已下,皆靚妆,解其上衣,惟著内服,或共裸浴”之裸游馆不同。王宫游泳馆,皆穿水人鲛衣。
  无有裸浴者。
第237章
露华匀玉
  与后世,四四方方,规规矩矩的大泳池迥异。
  蓟王宫游泳馆,“设流杯石渠”。亦称“九曲流觞渠”。石渠由昆冈美玉通体铺设。宛如盘龙迂回。水道甚阔,足可供轻舟往来。另有宫人沿玉石渠,放置琉璃盏。内置白螺杯,杯中高昌蒲桃酒,芳香四溢,甘醇宜人。随时取饮,切莫贪杯。
  曲水温汤,不仅流觞,亦可游泳。
  益昌卧牛山中泉眼,温度各有不同。引入王宫者,介乎于“炎热倍甚”并“炎热奇毒”之间。
  即便龙窑一体烧造,内外嵌套双层保温陶管,又裹覆『珍珠釉浆』,深埋地下。将近似沸汤的温泉水引入百里外王城,亦降温一半(50℃)。足可供暖,却不宜沐浴。再混入泮池冷泉,降至与体温相若。四时调节,皆大欢喜。
  只需微调出水阀门。温度可控,四季皆宜。
  四面高楼,另置露台跳水,华室薰蒸,琉璃暖房。诸如此类。功能齐备。
  珍珠釉浆,出自珍珠釉。此釉,乃将作寺颍川匠师首造。本欲以名贵“玛瑙”入釉,烧造新瓷屡败。却偶得珍珠釉粉。混入垩浆凝固,虽塑器无望,却极为保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上报蓟王。
  蓟王追本溯源,寻到所谓“玛瑙”出处。左相来报,乃高句丽新王拔奇所献。
  蓟王遂遣使高句丽,询问玛瑙来源。
  拔奇不敢怠慢。寻国中工匠细问。终在山中找到矿脉。所谓“玛瑙”,原是珍珠岩。后世汝窑,瓷釉便以珍珠岩为原料之一,“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器型小巧,精致典雅。因胎薄易碎,存世极少。十分名贵。
  比起烧瓷。珍珠岩最大的作用,乃是隔热、防火、隔音、防霉。
  稍后。将作寺能工巧匠,于白垩熟料中,掺入一定比例珍珠岩粉,搅拌成珍珠釉浆(灰浆)。用于涂墙,不仅坚固抗裂,且防火保温。功效远非一般垩浆可比。
  蓟王大喜。命先涂抹陶管保温,再改造宫殿不迟。料想,不久之后,蓟国采暖管道,当皆抹珍珠釉浆。仓楼隔热保温,防火防潮防霉等,亦将大行其道。
  更有甚者。有良匠献策:若在内外管壁间,灌注珍珠釉浆,当有奇效。
  蓟王心领神会,遂命将作寺试造。
  蓟国多玄楼。其功用,可想而知。
  言归正传。
  安素入游泳馆,于温汤舍中,换穿鲛衣。再经温汤池,顺下流觞渠。一路划水,赶去与夫君会面。
  女子鲛衣,类后世连体泳衣。曲线玲珑,包裹周身。四肢裸露,便于划水。唯蓟王坦胸露背,只穿鲛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