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9/2006

  谓“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论水性,十夷王妃,倭妃那美等,首屈一指。诸如高车丽珠妃等,多不习水性。得蓟王亲传,才迟迟入水。
  蓟国兴大航海。不识水性,如何伴驾环游七海。
  蹴鞠不敌,竞渡完胜。南北王妃,各有所长。
  待安素游至渠心水榭,夫君正与诸妃小憩。
  榭名“露华”。
  美人相伴,活色生香。
  “碾玉钗摇鸂鶒(xī
chì)战,雪肌云鬓将融”;“披袍窣地红宫锦,莺语时转轻音”;“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飐步摇金”;“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
  “娇羞不肯入鸳衾,兰膏光里两情深”。
  “夫君。”安素出水芙蓉,落落登台。
  “贵人何故迟来。”蓟王笑问。
  安素答曰:“京中将有大事,请夫君定夺。”
  “且说来。”蓟王遂起身,示意安素身边落座。露华榭中美人,纷纷入水远避。
  待榭中只有二人。安素将刺董之事,娓娓道来。
  “果有此事。”蓟王实不意外。
  安素言道:“前有伍孚,后有何苗,接连事败。董卓必有万全之备。故程氏姐妹,欲反其道而行之。设伏宫门,遣一万人敌,截杀之。”
  “此人必是吕奉先。”蓟王心中慨叹。果然该来的,迟早会来。
  “正是。”安素言道:“义兄素与董卓貌合心离。事成则矣,然事若不成,义兄必为董卓所害。故,妾窃以为。”
  “贵人直言。”
  “程氏姐妹,乃出程璜一脉。与养父同气连枝。先前亦多有往来。”安素目视夫君:“若事败,乞夫君收留二女,奉养于宫中。”
  刘备言道:“安贵人,欲留后路也。”
  “正是。”安素答曰。
  “可也。”刘备轻轻颔首:“然不必入宫,可养于馆舍。”
  “多谢夫君。”安素亦知夫君,谨慎纳妃之心意。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蓟王身侧诸妃,皆有各自家国利益。多一人便多一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乎,少一人,则少一事。
  对于蓟王和亲,蓟人亦越发抵触。
  只因损益各半,各有利弊。且弊渐大于利。趋利避害,人之常情。家国大事,亦所难免。
  若非出使海西,通商大秦,悠悠百年,汉人思之不忘。秦汉和亲,亦不可行。
  可想而知。能比秦后利大者,普天之下,还有几女。
  更何况,夫妻双方,互为人质。床榻之上,濡沫交颈,间不容发:
  “夜深交颈效鸳鸯,锦被翻红浪。雨歇云收那情况,难当,一翻翻在人身上。偌长偌大,偌粗偌胖……”
  万一心怀歹意。趁“偌长偌大,偌粗偌胖”之机行刺。
  蓟王危矣,蓟国危矣。
  故时至今日。后宫添人进口,蓟国上下,慎之又慎。
  安素不愧女中巾帼。
  慧眼识金。知晓程氏姐妹,乃行刺与否之关窍。试想,义兄吕布,手中方天戟,胯下火龙驹。事便不济,单骑杀出。远遁千里,无人能敌。
  然程氏姐妹,一介女流。事败必身首异处。心有后顾,断难全力一击。因而累及,乃至事败,功亏一篑也。
  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日休沐,难得时机。安素言罢,遂伴夫君入水。温汤曲流,争渡,争渡。
  兴尽晚回舟,再入藕花深处。
  一夜无话。
第238章
一里之回
  西宫增城三重殿,乃甘夫人所居。
  增城二重殿,今为二宫太皇行宫。
  蓟王宫,一里之回,七重错落。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内中亭台楼榭,一步一景。俯瞰大衍之数,五十王城。堆光如昼,繁华盛景。
  比起洛阳南北二宫。蓟王宫胜在鲜活烟火。
  与国人一墙之隔。尤其南港,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鼎沸人声,不绝于耳。更闻自鸣钟声悠扬。风雨无阻,四时长鸣。
  二宫太皇,《朝闻日报》,人手一份。内外消息,一览无余。读报遂成二位太皇,每日例行。
  今日亦不例外。
  “先前姐姐言,欲入司寒馆。”放下日报,窦太皇柔声问道:“时至今日,又当如何?”
  “不去也罢。”董太皇忽生变故。
  “何以改意。”窦太皇又问。
  “只因甘夫人,母子得全。”董太皇言简意赅:“料想,蓟王亦会善待你我,不会轻言加害。又何必出为道士,了此残生。”
  “原来如此。”窦太皇亦有所悟:“闻蓟王另起甘泉宫,安置甘夫人母子。你我姐妹,久居蓟宫。何不亦求离宫栖身。”
  “莫非妹妹自觉不便?”董太皇又问。
  “未有不便。”窦太皇答曰。
  “西宫增城殿,乃王太后寝宫。与蓟王北宫,一里相接。便是在洛阳宫中,我等距天子,亦未有如此之遥。何必见外。”董太皇宽慰道。
  见窦太皇欲言又止。
  董太皇心领神会,这便出言安慰:“妹妹且安心。常闻,顺势而为,莫测天机。即便皇朝更迭,社稷交替。你我姐妹,自有归宿。如甘夫人母子那般,乱世得全。”
  “姐姐所言极是。”窦太皇这便心安。
  覆巢之下无完卵。
  末位之君,多难得善终。累及贵胄宗亲,亦难保全。义帝放羊,新莽诛刘。前车之鉴,血泪斑斑。后世更有末代太后流落人间,携后主皇后共入风尘:“为后不如为娼,更有乐趣。”
  本是名门闺中秀,却叹为后不如妓。
  谚云:“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又说:“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可谓一语破时局。
  世态炎凉,人情寡淡。身不由己,由此而已。
  正因心知今汉气数已尽。乱世将至,二宫流血,几成定局。一介女流,手无寸铁。强求已是枉然。故二宫太皇,行舍断离。假送嫁北巡之机,长居蓟国不归。
  除去辟祸。亦有结好蓟王太后,并蓟王之深意。待炎汉三兴时,能保住荣华富贵,身家性命。先前借口平权。擢升王太妃为王太后,王妃为王后,足见示好之意,笼络之心。
  蓟王母子,爱恨分明。有恩必偿,有仇必报。趁今汉苟延残喘,尚存一息,示之以好。他日,必有厚报。
  为何择蓟王家。只因代汉者,乃宗王也。比起董卓等人,夜郎自大,井底之蛙。二宫太皇,却深知蓟王已聚拢内外雄兵,收尽天下人心。
  幕府封国并立。只需王莽现世,便可行光武中兴。
  须知。窦太皇,无宠无子。且窦氏一门,十不存一。何人称帝,与其而言,并无差别。先前鞠城兵乱,若非贾文和单车劝谏。如今已避走漠北草原。
  董太皇,前后二子登基为帝。奈何事与愿违,强求不易。灵帝早崩,合肥侯难当大任。再加皇位更迭,如同儿戏。本欲携董侯北上称帝。岂料又被何后所夺。时过境迁,意冷心灰。知大势已去,明哲保身而已。
  于公于私,如何能弃蓟王宫别居。
  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后人诚不欺也。
  时官渡战后,曹操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方知朝中军中,私通袁绍者众。趋利避害,果然人之常情。
  可想而知,欲通蓟王者,何其多也。
  恩师重回,三宫皆走。便如许攸、陈琳,亦先后投奔。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通蓟。
  “甘夫人处,又当如何?”待收拢思绪,窦太皇又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