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9/2006

  便是甘夫人,亦顾虑全无。
  比王年小者,亦大有人在。如美人冯嫽,便为二八之华。豆蔻年华入宫,落落初成,含苞待放,亦不在少数。
  年岁,诚不足为虑也。
  “母亲处,我自会去说。”长姐又道。
  “谢长姐。”秦后感激不尽。王太后心中急迫,亦是常情。
  “你我既入王宫,便是一家。无需客气。”长姐又道:“我已禀明母亲,正腊祭祖,当赴靖陵。”婚后三月,庙见成妇。告庙列祖列祖。此乃不可或缺之仪式。
  时人事死如事生。举头三尺有神明。祭告祖先,妇入家门。此乃板上钉钉,不可轻改。
  九月初大婚,自正腊祭祖,正满三月。
  “有劳长姐。”秦后叹服。
  见公孙长姐,欲言又止。秦后心中了然,这便问道:“长姐何所虑?”
  “如你所知。宫中妃嫔,亦有改嫁。更如钟瑷,卢暒,另嫁前已有子嗣。夫君善待,收为假子,视如己出。闻你在大秦,尚有家人,不知然否?”
  “然也。”鲁琪拉已料定有此一问。这便将身世和盘托出,无有隐瞒:“如传言那般,父亲在世时,我便已拥‘奥古斯塔’之头衔。而我的第一任丈夫,名叫路奇乌斯·维鲁斯(Lucius
Ceionius
Commodus
Verus
Armeniacus),时为罗马共治皇帝。可惜英年早逝。稍后,父亲又逼我再嫁提比略·克劳迪斯·庞贝·金蒂亚努斯(Tiberius
Claudius
Pompeianus
Quintianus)。一位功勋赫赫,曾在多瑙河边境,击败伦巴第人,又在马科曼尼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帝国将军。依父亲所愿,甚至在婚后,将他提升为凯撒(副皇帝)。但被金蒂亚努斯婉拒……”
  出于铁血军人自律与严谨,以及寡淡的权力欲,金蒂亚努斯本能拒绝了这场彻头彻尾的政治联姻。
  然而出众的军事才华,却让他在年近五旬时,仍得到鲁琪拉父亲,罗马皇帝马尔克·奥列里乌斯·安东尼·奥古斯都(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的青睐。
  罗马皇帝,深知蛮族对帝国的威胁。假设。金蒂亚努斯继位后,能完成历代皇帝未竟之业,彻底征服日耳曼人,将帝国防线推进至易北河(Elbe
River)岸,扼守日耳曼人最重要的出海航道(汉堡港),必成一代明君。安敦尼王朝,应至少出“六贤帝”。
  可惜事与愿违。
  男女双方。无论鲁琪拉还是金蒂亚努斯,皆反对这场婚姻。
  “因何改意?”长姐又问。
第251章
入乡随俗
  “因我弟,鲁基乌斯·奥雷里乌斯·柯莫杜斯·安东尼努斯(Lucius
Aurelius
Commodus
Antoninus)。后被称为康茂德的罗马暴君。”鲁琪拉答曰:“为承父(帝)位,康茂德急需一位将军盟友,来获得罗马军方的支持。如此,才能与元老院抗衡。”
  “父死子继,天经地义。”长姐不解:“为何要你屈就,舍身行美人计。”
  “长姐有所不知。与大汉不同。自五贤帝始,罗马帝位,便由‘养子继承’。作为亲生子,康茂德若要除旧规,承帝位,须握强权。于是,罗马将军们的支持,尤为重要。”
  “原来如此。”简单了解了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的“养子登基”,公孙长姐轻轻颔首:“如此行事,当可防一家独大。”
  “元老院正是此意。”鲁琪拉言道。
  养子继位,今汉亦有先例。且君王无嗣,择宗室子承帝位,亦是宗法所规。灵帝继位,便循此例。
  “既如此,为何与之同谋,助其登基。”长姐又问。明知“亲子继位”不可为,为何还要履行这场政治联姻。行美人计,笼络罗马将军,助康茂德登基为帝。
  鲁琪拉答曰:“康茂德言其患有隐疾,不能生养。又许诺认我子为养子。”
  长姐心领神会:“养子登基为帝。”
  “正是如此。”鲁琪拉眸中恨意,一闪而逝:“谎言终将败露。不久便传闻,康茂德妻,克丽丝庇娜孕身。”
  如此一来。刺杀便合情合理。参考康茂德的所作所为,自此往后,罗马帝位,必行父死子继。百年后,传位亲生子无疑。
  更有甚者,康茂德继承帝位,打破了五贤帝以来,“养子登基”的罗马传统,引起元老院强烈不满,被视为异端。于是在几位议员的劝说下,妒火中烧的罗马皇后鲁琪拉,遂遣人行刺。
  史载,大汉光和五年(182年),康茂德在剧院遇袭。虽逃过一劫,却性情大变。
  刺杀事败,几位受牵连的元老院议员皆被处决,而鲁琪拉本人则流放卡普里岛。若无蓟王万里救援,稍后亦会被康茂德秘密处决。
  此次刺杀,于姐弟二人,皆是一场悲剧。
  时过境迁。身负行刺罗马皇帝未遂恶名的鲁琪拉,却在蓟王宫中,道破心声:“刺客非受我指使。背后主谋,另有其人。”
  公孙长姐,并不意外:“与其择广庭大众之下,挥刀相向。不若暗携毒酒一杯,无声无息。此乃离间计也。”言下之意,有人假行刺,暗行离间。且行刺失败,亦早有预谋。只需将刺客当场活捉,再经严刑拷打,必吐露实情。之所以令康茂德深信不疑,甚至连刺客亦言之凿凿。必是鲁琪拉亲信,乔装假冒。且“铁证如山”。
  “长姐明见。”鲁琪拉言道:“能假我之名,又说动元老院议员,参与谋刺。此人身份,必然显贵。”
  “何人?”
  “克丽丝庇娜。”鲁琪拉叹道:“康茂德之发妻。”
  略作思量,公孙长姐亦醒悟:“父死子继。知己怀有身孕,又知你与罗马皇帝之约定。故欲除之而后快。”
  “能盗我信物,暗中串通元老院议员,必是此人。”鲁琪拉言道:“枉我对她,颇多善待,引为知己。”
  母亲被流放,其子女的命运可想而知。离间计成,为亲生子继任帝位,扫清障碍。
  姐弟反目成仇。
  “最大得利者”,许正是克丽丝庇娜。亦或是另有其人,亦未可知。
  然此皆是猜测。究竟何人指使,尚无定论。唯一确定,鲁琪拉非行刺主谋。
  知晓前后诸情。公孙长姐,终是安心。毕竟。能泯灭亲情,狠心行刺胞弟之人,常伴小弟身侧,恐非长久之计。
  虑及此处,长姐遂劝道:“即来则安。今为秦后,又行和亲。前情往事,皆可抛也。”
  “长姐所言极是。”鲁琪拉表情,已道明心意。得夫如此,夫(fú语气词)复何求?
  俗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再看。康茂德力排众议,破除陈规。废假子继位,立亲子继位。待蓟王君临罗马,再行父死子继。当少阻力。
  此都是后话。先诞下麟儿,再言后事不迟。
  话说,蓟王刘备,与罗马皇帝康茂德同岁。鲁琪拉长刘备十一岁。掐指一算,三十又八。驻颜有术,华贵雍容。久未经人事,远不及言老。只需假以时日,珠胎暗结,水到渠成。终归天道酬勤。
  实无需太过心急。
  正腊祭祖。庙见成妇。入蓟王家门,方为头等大事。
  汉人常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入乡随俗,嫁夫随夫。
  心念至此,秦后鲁琪拉,收拾心情,饱食自去。
  补汉宫仪乃其一。习练汉隶亦日日不缀。瑞麟阁女博士,言传身教。秦后敏而好学,日有精进。不出数载,当与汉妃无异。
  得知详情。公孙王后,已先行前往增城殿,禀报王太后当面。
  知秦后并无弑君刺弟之逆举。王太后亦得安心。娶妻娶贤。秦后位同王后,乃是妻。若叵测心机,如何能常伴蓟王身侧。至于西征大秦,制霸海西。皆可从长计议。蓟王春秋鼎盛,无需心急。
  北宫瑞麟阁。
  “顿逊海渠如何?”
  “水衡都尉上报。物料齐备,人手充足,正全力开凿中。”士贵人答曰。
  “江表十港如何?”
  “筑路修渠,圩田圈地。海船往来,向化岛夷。协同如一。”马贵人答曰。
  “寄舱券,寄田券,又如何?”
  “寄舱劵大卖,一券难求。寄田券也已发毕。然与之相应,海外寄田,尚未足辟。还需数年,方可足用。”安贵人答曰。
  言下之意,券书已签订完毕。奈何海外寄田,并未足量开辟。只因人手不足。荒洲民情各异乃其一。向化岛夷,多不通稻作,亦是主因。
  此事,亦急不来。
  所谓循序渐进。只需耐心传授,不出数载,岛夷当可领会。
  安贵人又问:“寄田券已签,各家多已出资。且国人皆知,一季三熟。寄田新谷,当如何支取?”
第252章
长城自毁
  “劵书既定,自当如约获利。”蓟王言道:“海外寄田,皆以亩产十五石计,月月足额录入各家账户。不可减一分一厘。”
  “喏。”安素并无意外。所谓一诺千金。蓟王威信天下,如何能言而无信,令长城自毁。
  须知。蓟钞,皆是券书。面值如何,乃是约定价值。蓟王威信四海,天灾人祸,无有例外。之所以,以一国之君,令天下信服。
  蓟王乃亦步亦趋,积威至此。便是凉州羌氐诸胡,日赚二百大钱,蓟王亦足额支付,未曾食言。谚语“一口唾沫一个钉”,便是言此。
  今年血亏,明年大亏,后年小亏。不出三载,足可转圜。而后与日俱增,大利于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