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0/2006

  蓟人稻作,耕一余三。再得海外寄田,一年三熟,足称无忧矣。便是天灾人祸,百年不遇。大汉十三州青黄不接。仅凭海外寄田,足可饱食。
  时武帝私藏桃核,欲种仙桃。
  王母言:“中夏地薄,种之不生。”
  闻此言,不知武帝心意若何。
  若蓟王在场,必有此问:“何处可种之?”
  却不知王母,当作何解。
  再者说来。蓟钞与角钱,比率究竟如何。唯有赀库令并蓟王,二人可知也。自补上西凉弥天大缺,蓟国货币体系,稳如泰山。如今再少许泛滥,亦可控风险。
  实不足为虑。
  气候风土,乃生存所必须。气候趋寒,北疆寸草不生。乃至游牧民举家南迁,挤压汉人生存空间。于是大战一触即发,不可避免。
  如今蓟国圩田大成。稻草青储饲料,足量供给。于是北疆牧民,改游牧为农牧。与蓟国互通有无,再加冬季采暖,日趋完善。生存无虞,何必以死相拼。
  终归饥寒起盗心。
  蓟王深知人性本善,多为生活所逼。少数为恶最乐,罪大恶极之辈,必杀之以除后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先前,蓟王亲征倭岛。授六尺倭人,蓟国粳米。受倭人顶礼膜拜,视为天神下凡。以己度人。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而成神。时华夏先民,与今日倭人,何其相似也。
  此便是,文明的神力。
  天朝上邦,守护初火。蓟王岂能故步自封,偏安一隅。纵横七海,薪尽火传。有生之年,当可预见。
  “洛阳之事,如何?”蓟王又问。
  “妾已去信义兄,助王太仆成事。”安素答曰。
  “需小心行事。”蓟王叮嘱道:“且董卓身后事,亦需顾及。万勿再起兵乱。屠戮京师。”蓟王此语,乃是规劝王允。
  “遵命。”安素自能领会。
  “近日,京都有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士贵人问道:“夫君可解其意?”
  “此乃‘董卓’二字隐语。”蓟王言道:“‘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童谚谓董卓残暴,必不得好死。”
  “却不知董卓,是否得闻。”士贵人心有所虑。
  “京中童谚四起,路人皆知。董卓如何能不知晓。”蓟王心头,亦有不详掠过:“唯谨慎行事。万勿大意。否则前功尽弃,累及无辜丧命。”先前叮嘱王允之言,便是此因。
  稍后,安素遂去密信,告知王允不提。
  洛阳东郭,建阳里,王允府邸。
  不其侯伏完、左中郎将吕布、司隶校尉桓典,同谋齐聚。
  王允环视左右,遂将安素手书传阅众人。
  不其侯接过,细观后大喜过望:“蓟王知矣。”期盼之心,一听便知。
  桓典、吕布,亦先后取书一观。
  “王上既已知晓,我等后顾无忧矣。”桓典叹道:“先前苦思,董卓亡后,四方大军当如何收场。如今,只待蓟王传檄天下。十万大军,自当望风而降。”
  吕布亦点头道:“董卓麾下兵马,除去五千秦胡骑兵。十万大军,皆出四方将军营。其中半数,乃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生前所募。今董卓窃据丞相高位,自号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从。若一朝败亡,十万大军,瓦解土崩。即便不一朝散尽,亦难为患。有何惧哉。”
  王允欣然道:“奉先所言极是。”
  “奈何董贼,自万岁坞筑毕,便轻易不出。自言‘圣人深居以避辱’。如之奈何。”不其侯恨声道。
  “此语出《淮南子》,岂是董卓口出。”王允冷笑:“然正月旦会将至。宗室诸刘、将相公卿、百蛮贡职、众郡奉计。且少帝初登大位,如此盛典,焉能缺席。”
  “太仆之意,莫非大典之日行刺。”不其侯忙问。
  “然也。”王允掷地有声:“只需伏兵于宫门。董卓无备,轻车赴死。奉先,一击可中矣。”
  “此计可行。”桓典重重顿首。
  见众人来看,吕布吐气开声:“敢不从命。”
  “奉先诛此贼,名著青史矣!”不其侯伏完,击掌而赞。
  闻此言,吕布豪气自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岂能籍籍无名。
  王允遂设家宴,与众人一醉方休。
  寒夜过半,不其侯醉酒,登车自回。吕布翻身上马,护送桓典车驾,同赴函园。
  稍后不久,便有太仆府苍奴,翻墙而出,潜入鱼梁台告密。
  董卓假公济私。夜宿龙床时,趁机奸淫宫女。见宫女欲拒还迎,无人忤逆。于是胆肥。尽掠南北二宫,颜色昳丽,姿容上佳者,裹入万岁坞。收为禁脔。
  话说,自先帝迁居西园,宫中无主。宫婢多与黄门对食。今得董卓肥躯寄豭,不啻久旱逢甘霖。半推半就,囫囵吞枣。所谓“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只顾解渴充饥,哪管身下高矮胖瘦,长短丑俊。
  日夜笙歌,通宵达旦。
  董卓积欲得解,遂止杀心。
  再加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大营军士,亦龟缩不出。难得与民秋毫无犯,百官无事相安。
  终归生于忧患。
  得细作回报,董卓披衣来见。
  “何事惊慌。”
  “回禀丞相,卑下窃得一心腹害事,不敢耽搁,星夜来报。”出人意表,细作乃史门弟子。
  “且说来。”董卓眼中,厉色一闪。
第253章
阴相与谋
  史门弟子,遂将王允等人,阴相与谋,往来过密之事,和盘托出。
  奈何王允行事缜密。密会时皆屏退左右。府中一干人等,皆不得靠近。故史门弟子亦无从知晓详情。
  然,不其侯伏完、左中郎将吕布、司隶校尉桓典,三人与王允往来过密,而王允素不与董卓一心。如何能不令人生疑。
  “可知因何往来。”董卓多此一问。
  “丞相恕罪,卑下不知也。”史门弟子,不过府中苍奴,并非王允亲信。
  “且去领赏。”董卓摆手道。
  “谢丞相。”史门弟子大喜拜退。
  史夫人随史侯,就藩弘农。京中史门弟子,群龙无首。不料竟被董卓收归己用。却不知,背后是否有史夫人暗中授意。
  正如十万黄门子弟。史门弟子,亦需傍树而生。
  “来人。”略作思量,董卓沉声唤道。
  “卑下在。”中郎将牛辅,闻声入内。时称“卑下”,有二意:一为低贱之人,二为品秩低下。史门弟子自称卑下,言出身低贱。牛辅自称卑下,乃指官秩低下。其意并不相同。
  “不其侯伏完、左中郎将吕布、司隶校尉桓典,三人家小何在。”董卓问道。
  “不其侯伏完,乃阳安长公主之夫。立第永和里。今已举家迁入函园仙台里安居。卑下听闻,凡朝中宿吏,皆已迁入园中栖身。如左中郎将吕布居琼台里,司隶校尉桓典居瑶台里。”牛辅满脸艳羡,如数家珍:“函园九坂悬楼,六街七宅,如梯台逆升。自上而下,仙台里、天台里、琼台里、瑶台里、鸾台里、露台里。台内所居,非富即贵。便是最接地气之露台里,亦有金市子钱十家所居。号称‘贵台’。”
  “好一个贵台。”董卓龇牙一笑:“既为蓟王庇护,自不便招惹。且遣人伏于园外,打探三人家小行踪。”董卓料定,三人家眷,必不会蛰伏不出。只需车驾出园,终归有机可乘。
  “喏。”牛辅领命自去。
  之所以令董卓起疑。乃因先前,董卓欲废立新帝时,王允据理力争,被逐下鱼梁台。后避而不见,今更称病不朝。本该卧床不起,闭门谢客,却与不其侯等人暗中往来。过从甚密。意欲何为?
  再加宫中府中,接连遇刺。董卓如何能不忌惮。
  收买史门弟子,充作耳目,亦是痛定思痛。更加尽收洛阳之铜,铸小钱无数。所谓“财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必有鸡鸣狗盗之辈,斗筲之徒,助纣为虐。
  二崤城,军堡大营。
  军门都尉华雄,自南阳回。便深居简出,不与董卓擅起纷争。毕竟南阳一战,五百王骑大破秦胡铁骑。西凉大人胡轸,更一合落马。正因先败华雄,又加轻视赵云。终至惨死矛下。
  华雄护驾有功,蓟王本欲升其为牙门将。却因在邓城憾失甘夫人行踪,自觉无功,故坚辞不受。
  时下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牙门守将,称牙门将。位在裨将下。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冠服与将军同。
  洛阳人尽皆知。先前西园“无故”大火,何后葬身火海,尸骨无存。万余西园卫,见事不可为,遂护西园众出逃。今已大半迁入函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