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4/2006

  稍后,门下主记蒋干,亲自登门道贺。
  蒋干乃九江名士。自有风仪。代主行事,位卑而权重。
  吕布亲出相迎。
  宾主落座。蒋干先呈礼单。吕布接过一看,不由大喜:“王上厚礼,末将受之有愧。”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蒋干智者千虑:“尊夫人,既有身孕。当居家静养,不宜轻动。白马寺距此不远。遣人往之,亦无不可。”
  吕布略作思量,这便醒悟:“主记所言极是。”
  “岁末将至,四方来使,齐聚京师。又恰逢多事之秋。‘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蒋干再进良言:“十里函园,悬楼九坂。足可安身。”
  蒋干言下之意,只需庇护于蓟王羽翼之下,足可全一门老小。
  吕布肃容回礼:“主记金玉良言,吕布铭记肺腑。”
  见吕布已会其意,蒋干这便起身告辞。毕竟身居高位,许多事不便说破。且贾诩六百里传书,命蒋干登门造访。座上良言,皆出中丞授意。
  故蒋干亦不尽知,中丞之用意也。
  登车自去。回看吕布转身入府,中门紧闭。蒋干不由慨叹:“主公待此人,何其厚也。”
  蓟王宫,瑞麟阁。
  闻有人奉书来见。士贵人出阁相迎。
  “安长御?”不料竟是安若素本人。
  安若素、安若水、安若梦、安若尘,四姐妹皆为王妃,又同为长御。助公孙王后,掌管后宫。今遣安氏长姐前来,足见持重。
  安长御答曰:“奉太后之命,呈甘夫人书。”
  唤王太后为母者,蓟王宫屈指可数。唯有公孙长姐,并七位小姐姐。
  “夫君便在阁中,长御自去。”士贵人言道。
  “多谢贵人。”安若素亦是王妃,无需行大礼。
  “素姐姐何事?”蓟王自是亲昵。
  “回禀夫君。妾,乃奉太后之命,呈甘夫人书。”安长御柔然一笑。
  刘备遂亲自取来一观。
  “甘夫人欲求西园妃数人,从旁服侍。”刘备言道:“此等小事,何必太后传书。”
  安长御言道:“甘夫人毕竟客居。岂能不告自取。”
  “传命函陵令,代为择选。”
  “多少为宜?”安长御又问。
  四目相对,刘备如何能不醒悟:“五人足以。”必是投石问路。且看蓟王如何对待五千西园妃。
  安长御并身旁诸贵人,皆会心一笑。
  “母亲,何其急也。”刘备亦多苦笑。
  果不其然。
  “我儿何言?”待安长御返回,王太后自帘后问道。
  安长御答曰:“夫君言,五人足以。”
  帘后二位义王太后,相视而笑:“王上心意,长姐当知矣。”
  “我儿春秋正盛,岂能自断人伦。”王太后所虑,必有道理。
  “三百子嗣,直追先祖矣。”太史慈母言道。
  “七海之大,广袤十万里。百子亦不足以。”王太后心意已决。
  “百子各生百子。譬如愚公,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黄叙母劝道:“何愁不足分?”
第258章
抢占先机
  王太后,遂以心腹之言相告:“妹妹当知。海外寄田,一年三熟。一亩便当大汉三亩。徼外荒洲,皆无主之地。先占先得。于家于国,皆有大利,如何能轻弃。”
  “长姐乃忧,为他人所先。”太史慈母言道。
  “然也。”王太后言道:“先前皆不知其利,故弃如敝屣。今已人尽皆知。必有人不甘其后。若为我儿所得,当比蓟国,授之于民。然若为他人所得,必据为己有。先帝曾言,天下十分,汉室三分,豪强七分。然万千黎庶,却无一分。海外荒洲,纵广袤十万里,若为豪强所得,又与民何益?”
  “长姐所虑,我等不及。”时至今日,二位义王太后,方知王太后苦心。
  “家国天下。今我儿并土封国。尚未能富有四海。闻徐豫诸王,广造海船。其用意,不言自明。若不能先发,且又后继有人。不出百年,海外荒洲,当又如今汉这般。天灾人祸,群盗蜂起。万民饥流,十不存一。”王太后素有远见。
  大航海,因蓟王而兴。寄舱劵,寄田券之利大,天下皆闻。汉室宗王,豪门大姓,跃跃欲试者,多如过江之鲫。徐豫诸王,大造蓟式海船,顺下南海,抢占荒洲之心,昭然若揭。
  毋论其他。一季三熟,足见利大。大汉农耕立国。本以为徼外皆蛮夷。如塞北,西域,多不宜耕作。岂料蓟王首开海外屯田之先河。先立港津,再圈其地。而后支渠四通,圩田筑堤。向化岛夷,充填劳力。蓟人寄田,可谓耕一余九。一本万利。
  然,如何抢占先机?
  大汉家国天下。天子居首,诸国次之,诸侯再次。此乃自上而下,三级封建体系使然。
  换言之。蓟王圈占,唯天子可取之。诸王、诸侯,皆不可染指。即便蓟王寿终正寝,与世长辞。推恩之下,诸王子下承封国。与二代蓟王,乃兄弟之邦。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便是天子,亦需细掂量。
  更有甚者,天子赐九龙柱华表。授蓟王开疆并土之权。凡所占荒洲,皆可并入封国。
  “今汉封国,多不过一郡之地。若以一郡之地分割,百子足够乎?”王太后有声掷地。
  众人这才醒悟。郡国地有所限。
  便是蓟国,亦不过并六县为国。论大小,亦不出一郡之地。“郡国”二字,不言而喻。今汉封国,皆循此例。无有例外。
  再深思。天子虽授九龙华表,许蓟王开疆并土。然蓟王又岂能擅自僭越。大肆吞并,授人以柄。唯有化整为零。郡国分割,授于诸子。
  “唉……”倍思前后,二位义王太后,这才迟迟醒悟:“无怪先前,洛阳朝堂屡次增封,王上皆婉拒。”
  “此,便是臣节。”王太后言道:“君有所赐,臣有所辞。”
  “如何分辨?”太史慈母问道。
  “率由旧章,萧规曹随。”王太后答曰。
  “原来如此……”众皆有所悟。
  今时今日。蓟王尚不便将广袤海外领土,并入封国。唯分封诸子。如此一来,为抢占先机,必行螽斯衍庆,多生多育。
  迟恐不及。
  诚然,待三兴汉室,登基为帝,自当百无禁忌。
  然王太后并国中肱股重臣皆以为,宜当双管齐下。三兴汉室不可弃,人伦大事不可废。
  只限一郡之境。三百子嗣,占地有限。确实力有未逮。
  更何况,蓟王后宫,多宜生养。三百函园姬,三百云霞卫。更有五千西园妃。
  西园妃,出身六宫采女:“六宫采女凡数千人,天子遣掖庭丞相率于乡中阅视童女年十三已上、二十已下,长壮皎洁有法相者,因载入宫,谓之采女也。”
  先帝又择年十四至年十八,姿容上佳者入西园。皆裙下开裆,以便临幸。待先帝崩,新帝合肥侯,遂将西园采女尽数驱离,守先帝陵。
  得何后赦免,择优入园,号西园妃。
  如此层层择选,品貌俱佳,皆称殊丽。试想,先帝王美人,先前亦不过西园采女之一。若非母凭子贵,如何能万花丛中,出类拔萃。
  饶是如此,蓟王依旧婉拒。
  足见,美色难动其心。诚如蓟王所言,与国无利,不言和亲。
  一国之君,岂只徇私欲,而不言利益。
  或有人言,多生多育,亦于国有利。
  蓟王必驳斥。若只为生子,何须五千西园妃。
  待觅得良机。蓟王当与后妃、御姬共育。
  再者说来。十年之内,开海外三百郡国,足矣。以一州十郡计,再开三十州,并入汉土。蓟王凭一己之力,足可问心无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