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2/2006

  再得大将军董重,添油加醋。董侯心中所患,可想而知。
  故“为汉室除豭”之语,究竟是否出自董侯金口,南北二宫空穴来风,必有因由。
  北宫乃卫将军所辖。且宫中所居,皆为妃嫔帝女。循例,若有宫妃诞下皇子或公主,即便天子驾崩,新帝登基。亦无需外迁,为先帝守陵。可安居宫中,待皇子或公主长成,随同就藩。死后,再葬入先帝陵。如桓帝继位时,顺帝虞贵人仍久居北宫。虞贵人为冲帝,并舞阳长公主之母。母凭子贵,此处亦得彰显。
  然万年公主,母出何人。宫中皆讳莫如深。且悉知内情,如十常侍等,皆已先后入土。赵忠更远遁蓟国。参见王美人故事。许,万年公主母,亦出西园采女。早为何后所害。
  公主究竟何人所生,已不得而知。且灵帝早崩。万年公主,并未得“长公主”封号。
  依汉制,皇女皆封公主(县主),仪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长公主,仪服同蕃王。出嫁前,万年当加长公主号。奈何灵帝已崩,再无宠爱。
  少帝年幼,为贼臣所胁。自身难保,更无从顾及。
  宫中亦有传闻。先帝之所以不赐加“长公主”,只因虑及万年公主出身。
  时过境迁,流言蜚语,皆未能应验。
  言归正传。
  正因北宫乃妃嫔公主所居。故董卓亦常出没于此。吕布伴驾左右,亦为人所知。故见吕布领兵入宫。宫人纷纷避让,不敢拦住,更不敢多问。
  便有心腹通禀。卫将军张济,亦不闻不问。
  任凭吕布,直入黄门北寺狱。
  “见过左中郎将。”不料竟是黄门令左丰当面。
  “见过少令。”吕布下马见礼。
  “且随奴婢来。”时至今日,二宫黄门,皆以左丰,马首是瞻。黄门北寺狱,皆出左丰心腹。只需入狱中,断不会走漏风声。
  顺下监牢。
  终见王允当面。
  逢正腊假期,百官罢朝。三司未及会审,故尚未用刑逼供。
  左丰命人退避。待牢中只有二人,王允这才言道:“奉先勿惊。此乃老夫之计也。”
  吕布惊问:“太仆此言何意?”
  “正月旦会前,老夫入白马寺,密语告知。严佛调依计行事,这才将严夫人诓出。”王允一语惊醒梦中人。
  “莫非太仆,乃行苦肉计也。”
  “然也。”王允笑道:“庞舒,亦奉命行事也。”
  “原来如此!”吕布惊疑不定,上前一步:“敢问太仆,意欲何为?”
  “杀贼!”王允掷地有声:“董贼先后遇刺,行事谨慎。筑万岁坞自保,积三十年余粮。非亲信如牛辅等,不可登鱼梁台。奉先若无大功,焉能被董贼所深信。得李肃密报,知董卓欲以义子笼络。故,老夫顺势而为,出此下策,令董贼得偿所愿。”
  胸中愤懑,一朝散尽。吕布泪流不止:“太仆何以弃身家性命于不顾。”
  “我若不死,董贼难安。”王允竟出舍命杀贼之毒计,忠贞可鉴。
  见吕布无语。王允又道:“累及奉先认贼作父,老夫之过也。”
  “太仆何出此言。”吕布切齿言道:“舍某,区区薄名,诛贼臣以匡社稷。吕布何所惜!”
  “甚好。”王允又问道:“可有后顾之忧。”
  “唯一所患,乃夫人被禁万岁坞中。”吕布切齿言道:“虽名为父子,老贼却以家小为质。布,不敢不从。”
  “如此,当先救严夫人。”王允当机立断。
  “当如何行事?”吕布忙问。
  “奉先稍安勿躁。稍后必有计较。”王允似留有后手。
  “也好。”
  见黄门令催促,吕布这便先出。
  一进一出,形势急转。尤其心中愧疚,一扫而空。
  鱼梁台上,董卓正与一众党羽,筹备上陵礼。闻宫中密报,疑窦暗生。
  待吕布返回,登台问候。
  董卓笑道:“我儿今日入宫,可有异常。”
  “禀义父,别无异常。”吕布忽又想起一事:“王太仆遣人相约一见。”
  “王允所为何事?”董卓眼中厉色一闪。
  “乃求我,全其家小。”吕布浑然无觉。
  “我儿何所答?”董卓又问。
  “答曰,朝廷之事,自有义父决断。某当奉命行事,不敢徇私。”吕布义正辞严。
  闻此言,董卓涣然冰释:“我儿所言,深慰吾心。”
  毕竟。王允等人,乃吕布告发。知必有一死,求吕布全其家小,亦是人之常情。俗谓斩草除根,以绝后患。以己度人。吕布焉能留王允家小,自取其祸。
  故董卓深信不疑。
第267章
老谋深算
  上陵礼,于“正月五供”后举行。
  五供,犹五祭。时指祀南郊、北郊、明堂、高祖庙、世祖庙。蔡邕《独断》:“正月上丁(四日),祠南郊,礼毕,次北郊、明堂、高祖庙、世祖庙,谓之五供。五供毕,以次上陵也。”
  又据《后汉书律历志》载。上陵礼日,始于“昼漏四十八分六,夜漏五十三分八(清晨六点半左右)”。
  换言之。上陵礼,最早亦需元月九日晨。上陵礼后,四方使节,纷纷离京。凡滞留京城,皆有所求。于是上下奔走,朝臣应酬不断。待朔望朝会(十五日),先前受人请托,皆在此时代为通禀。久成惯例。
  如此算来,即便董卓力排众议,强推三司会审。多已过月半。
  饶是恨之入骨,恐夜长梦多。最早,亦需元月初十后。方能杀之泄愤。且还需罔顾三司会审。
  换言之。王允自初一,正月旦会时被拘押,直至腰斩弃市。足有十日之期,可供转圜。
  明日,正月上丁。循祖制,需祠南郊。次北郊、明堂、高祖庙、世祖庙。开年五供,董卓必不得缺席。
  且为万无一失。五供时,必有重兵拱卫。乃至上陵礼毕。六日之中,董卓对洛阳内外,并二宫掌控,当最为稀松。
  凡上陵礼毕,再无大典。董卓轻易不入深宫。如其所言,“圣人深居以避辱,静安以待时”。龟缩不出,杀机难觅。
  王允择此时,行苦肉计。
  可谓老谋深算。
  待蒙混过关。吕布下鱼梁台。转去园中府邸。
  董卓将东西罼圭苑,皆据为己有。苑中宫殿馆舍,稍作改造,分赐亲眷家将。另屯兵数千,由心腹爱婿,中郎将牛辅,并义子吕布统领。拱卫罼圭苑,万岁坞。
  牵马入府邸,吕布赶去与夫人相见。
  “夫人何故有失?”共入内室,吕布取琉璃耳珰视之。
  严夫人耳语相告:“妾亦不知,何时遗失。”
  “哦?”吕布不由一愣,转而又问:“为夫有言在先,万勿轻出。那日,夫人何故执意出园?”
  严夫人言道:“只因阿父手书,唤我入寺。”
  “手书何在?”吕布追问。
  “手书在此。”严夫人亦知事大,故一直随身携带。
  细看并无破绽。吕布又问:“何人送来。”
  “门下游徼,庞舒。”
  “果然如此。”吕布如何还能不醒悟:“必是劫夫人登台时,趁乱掠去。”
  严夫人又问:“既是庞舒所为,因何重回夫君之手。”
  “乃……”确信无人窃听,吕布遂耳语答曰:“王太仆予之。”
  “王太仆,何以……”严夫人忙掩口止呼。似亦窥破端倪。
  “夫人勿惊。此书,是否出外舅(岳父)之手,待为夫一探究竟。”吕布已有定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