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2006

  因为筑有城墙,各家垣墙便无需再另建角楼覆道。街道纵横,亦无需设死巷。
  旗楼、官署,校场,分布其中。
  三千余户的城邑,需派侯府家臣进驻,就地管理。诸侯城邑,可对比县城。
  万户以下的县,置县长一人,秩三百或四百石;县丞、县尉各一人。
  首任郦城长,刘备心中已有合适人选。
  便是南阳郭芝。
  自从助刘备酿造松泉酿,郭芝举家定居楼桑。后拜前尚书崔寔为师,习民情政事。乃崔门弟子之翘楚。刘备来问,尚书便推荐郭芝。这便选吉日,郭芝入府认主。授以秩四百石的郦城长。
  邑丞等大小官吏亦出自崔尚书门下。
  刘备又令周泰、蒋钦为军候,各率五百军士,入住郦城校场。守卫城池。
  一曲长官称军候。属于中级军官,秩六百石。军候在非战时期,充任地方县尉。周泰、蒋钦便是郦城的左、右二尉。
  从刀头舐血的水贼,直升为秩六百石的郦城尉。境遇可谓云泥。且手下千人皆有俸禄,两人焉能不喜。自当效死力。刘备又叮嘱二人,定要收拢兵士,与民秋毫无犯。
  二人跪地起誓。若取民一针一线,提头来见。
  又命耿雍麾下刺奸、贼捕分驻郦城市楼,监察日常诸情。刘备这才放心。之所以选二人,乃因郦城中除了少数郦村编户,大多来自淮泗。两人祖籍九江郡,正是淮泗男儿。民情风俗皆知晓。便于管理。
  郡中皆知圣上许少君侯‘便宜行事’之权。故而对郦城的督造事宜,上下皆无非议。
  依照祖制,列侯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
  以前不过是个十里亭侯,徒惹人笑。如今辖地百里,侯府官员便可酌情授予了。
  择吉日,拜耿雍、崔钧,为家丞。授铜印。印面一寸见方,通高二指。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篆,白文,六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汉临乡侯家丞」。
  左右家丞,秩千石。辅佐少君侯总理封邑政务的家臣,即家臣之长。
  耿雍依旧掌管封邑内所有旗楼,以及所属刺奸、贼捕。而崔钧依旧负责辖地所有置驿官吏。共同监察百吏。
  耿崔二丞,领千石俸。轰动学坛。
  少君侯竟能开出千石俸禄!
  有心人这便取出封邑地形图。对比楼桑和郦城的方位,有人断言,大利亭、督亢亭、临乡城,自当另筑新城。
  加上楼桑邑。少君侯下辖将有五座城邑。
  五座城邑,需五位城长。还有丞、尉,大小官吏……
  “心动否?”
  拄着锄头的华歆,笑问两位挚友。
  邴原是诚实人。亦笑着直起身:“千石高俸,如何能不心动。”
  管宁也停下锄头:“听闻少君侯去信郡中,言要筑堤圩田,广纳流民。若真能如此,我便去自投门下。”
  华歆大喜:“同去、同去!”
第010章
义结金兰
  水田产量虽高,稻作却颇耗人力。尤其是插秧,只能用人力。
  若是旱地。时下已有耧(lóu)车可用。
  耧车也叫“耧犁”、“耙耧”。是一种畜力条播机。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这种条播机只需用一头牛、一匹马或一匹骡子来拉,并可按农夫控制的速度将种子播成一条直线。
  崔尚书《政论》中记载,耧车乃前汉赵过发明。由三只耧脚组成,又称三脚耧。三脚耧下有三个开沟器。播种时,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同时进行覆盖和填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其效率可达“日种一顷”。
  崔尚书见门下学子稻作辛苦,便将耧车图交给刘备。问他能不能依图改造成插秧机械。
  这个有点难。刘备一有空就苦思插秧机的机械原理。然而收获甚微。他不知道的是,即便是简单的插秧工具:秧马和莳扶,也要到很多年后的宋朝才会出现。
  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母亲忽说要与黄叙母、太史慈母,义结金兰。
  啪嗒。
  公孙氏话刚出口。刘备手中白垩粉笔,应声掉落在地。
  再细一想,顿时明白母亲苦心。
  太史慈孤儿寡母,寄居府中。先前乌莲便疑刘备是看上了人家寡母。虽说少君侯轻财重义,有孟尝古风。奈何人言可畏。母亲与太史慈母义结金兰。流言蜚语,不攻自破。
  和黄叙母亲结拜,除去自证清白,破除流言,亦有替刘备笼络人心之意。毕竟黄氏父子,皆万人敌。
  母亲此举,当真是用心良苦。刘备险些忘了母亲也是,寡居。亦要防备流言蜚语。
  如此一来,关于刘备母子的流言自当灭迹。
  母亲一片苦心,刘备岂能不知。
  听闻母亲要结义。恩师一声叹息,竟向母亲行大礼。
  母亲虽略有不安,亦含笑受领。
  择吉日良辰,在临乡侯祠,一身御赐华服的母亲、慈母、黄母,在宗亲家臣,大儒乡老的见证下,结伴走入祠堂。
  祠堂上承祖宗排位,下摆三牲祭品。当中置一活雌鸡,一碗水酒和写有三人生辰八字的名帖。
  母亲年长,居中。
  慈母第二,居右。
  黄母最小,居左。
  叩拜列祖列宗,宰鸡血滴入酒中。取银针刺破手指,亦把三人血滴入酒中,再以银针搅匀。按血手印于名帖所书各自姓氏名上。取酒碗在手,先洒三滴于地,后以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供在桌前。三人互换名帖,焚香立誓,歃血立盟。结成同生共死之义姐妹。
  又让刘备、太史慈、黄叙三人,先后叩拜。
  口呼:义母。
  再向与三母并列,且自居于右席的黄忠叩拜。
  口呼:义父。
  又让刘备居于三母之前,太史慈、黄叙,再拜。
  口呼:义兄。
  刘备回礼,口呼:义弟。
  列祖为证,天地可鉴。宗亲家臣,大儒乡老皆是人证。从此而后,刘备、太史慈、黄叙,三人便是义兄弟,三母视如己出。三子视如己母。
  时下任侠风气甚浓。结义亦不新鲜。且自古有之。
  结义不分男女老少,人数亦无限定。男称兄弟,女称姐妹,多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
  亦有禁忌:宗亲者不结拜。姻亲者不结拜。辈份相差者不结拜。八字不合者不结拜。有悖族规者不结拜(族内如与他族结怨,立誓不与某族结好、婚娶等族规)。
  从此休戚与共,福祸同当。且凡遇婚丧喜庆、各种节日等,均以兄弟或姐妹关系往来。亦算在三族之内!若父亲结拜,则算父族。母亲结拜,便归于母族。
  结义之后,便无人再说闲话。
  两位义母心中亦不把自己当成外人,住的安稳。
  辖地百里。又封家臣。家中人等,亦要领俸。母亲来问刘备,两位义母该俸多少。
  《后汉书·后纪》:“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粟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
  宫中贵人不过月俸‘粟数十斛’。不宜太高,有逾制之嫌。
  刘备想了想道:可俸百石。
  百石,月谷十六斛,一年一百九十二石。公孙氏亦领百石年俸。
  艳婢领斗食,月十一斛,一年一百三十二石。
  乐伎、舞姬、女侍医,月八斛,年九十六石。
  食俸一出,艳婢自欢呼雀跃。乐伎、舞姬、女侍医这些本无爵秩的仆人,亦有俸禄,更是惊喜莫名。两位义母亦倍加感恩。公孙氏深爱刘备,有不有都一样。母亲亦领了一份,不然两位义母皆推迟不受。
  家臣部曲忠心不二。侯府上下一片祥和。
  家臣内眷,泾渭分明又同气连枝,这才是贵族应有的气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